“传说”中的古墓被发现,出土“铝合金”饰品后,专家却难以解释

对传统文化有研究的朋友,想必对“三国”这段精彩纷呈的历史不会陌生。之所以“精彩纷呈”指的自然是各方谋士之间的角力,当然也包括“一吕二典三赵云”这些武将们的精彩打斗;也要说明一下,“三国故事”可不仅局限于这些正面战场,还参杂了不少地方传说,比如“周处”;乍一看,“周处”这名字少有人知,比之“关张赵”更显逊色,但关于他的传奇却更为精彩。当然,这里说的并非周处,而是关于他的一件“国宝文物”。

先说“周处”,本是三国中的吴国人。史载“周处”臂力惊人,好武厌学,其父又是鄱阳太守,自幼仗着权势霸凌一方;早年的周处坏到乡邻避之不及,暗称其“三害”之一。当然,古语又有“浪子回头金不换”之说,周处就是个典型例子;简单来说,“周处”忽然有一天意识到自己行为恶劣,于是决心改变。他的转性太突然,以至乡亲父老不敢相信,为表诚意,“周处”就问乡亲如何才能改正。

前面说了,“乡亲不信周处转性”,于是有人想了个主意,告诉周处:若能除去“三害”,自是造福乡里,必会受人爱戴;于是,周处依人指点,先除“南山斑斓虎”,又勇斗“北海闹江龙”;在与“蛟龙”的搏斗中,周处力竭与“蛟龙”一同沉与水下。百姓见“周处”久不上岸,以为他也葬身水中,于是高兴大喊“三害除矣”;谁也没想到,就在百姓高兴欢呼时,“周处”却悄悄爬上了岸,并把“三害除矣”听了个清清楚楚。

此时周处才明白,原来百姓口中的“三害”,指的是“南山斑斓虎”、“北海闹江龙”和他“周处”;当然,此时的“周处”已然悔悟,并没有追究百姓,反而向人诚心求教,有大儒说“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后面的事情就不多说了,“周处”洗心革面,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最终赢得了人们的爱戴;这里强调一下,“周处”的这段经历明显是传说,吕布、赵云尚没有斗过“蛟龙”,周处若真这么厉害,名声威望岂不早超过了这些名将?

当然,传说归传说,也或许“周处”没赶上吕布、赵云那个时代;但是,“周处”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吴国灭亡后还成了西晋的一位将军,史载其屡立战功,最终战死沙场。朝廷为了表彰“周处”的功绩,赏赐给他大量的金银珠宝作为陪葬;说到这故事似乎说完了,其实这才刚刚开始,并引出了一件“国宝文物”。1953年,南京考古队发现了一处古墓,后经墓志铭证实,这就是“周处墓”;稍显遗憾的是,该墓历经千年盗掘,里面的陪葬品已十分稀少。

庆幸的是,考古队还是发掘出了一批镂空花纹金属带饰,这引起了考古界的轰动;当然,古墓中出土金银玉饰没什么奇怪的,怪就怪在材质上,其不是金银,也不是玉器,居然是纯度高达80%以上的铝合金。说到这或有朋友不屑一顾“还以为是什么惊世骇俗的宝贝,原来是个铝制品,看来这周处穷得很。”乍一看,这话似乎挺有道理,如今的“铝”随处可见,这不就证明周处穷得没什么正经陪葬嘛;但对历史有研究的朋友,甚至当时的考古专家却无比震惊,这件文物绝对称得上国宝。

追溯历史,古代有青铜、有铁器,但“铝”这种金属却几乎没有。正常来讲,“铝”虽然是一种金属,但其最初却是肉眼不可见的形态,直到1886年出现了“电解铝”技术,人类这才开始大规模生产和使用这种金属;前面说了“古代几乎没有铝”,所谓“几乎没有”,并不是“绝对没有”,因为古人喜好炼丹术,不仅中土如此,西方亦有“炼金术士”之流。

这就很好理解了,古人“炼丹”会偶然提炼出少量且纯度不高的铝,因此十分珍贵,甚至“非帝王不可用”;说白了,古代的“铝”仅存在于偶然中,且产量极其稀少,纯度更是不高,但价值却比黄金还要珍贵。专家“震惊”就在这里,理论上说,即便“周处”功高盖主,皇帝也不可能将珍贵的“铝”赏赐给他;再有,即便千年前已经出现了“铝”,产量也不可能达到制作饰品的程度,更何况纯度如此之高。

一石激起千层浪,“周处墓发现铝合金”的消息瞬间轰动全球。中国专家只能解释说:这是中国古人“炼丹”时的无意之作,但80%的纯度还是解释不了;西方考古界更是惊得哑口无言,因此有人怀疑说“会不会是后世的土夫子带进墓里的?”这就更说不通了,哪个土夫子身上会带着“铝饰品”下墓,更何况墓内还有淤土层,如果是土夫子带进去的,那么该物应该在淤泥层之上,而不会在淤土层之下。

不管怎么说,专家虽然对“千年前的铝”解释不了,但文物就在眼前;事实胜于雄辩,这只能反映我国古人的智慧早已超越千年,以科技史为例,“中国铝”也要比西方早上至少1000多年。

Hash:c60c34ead1ba29dc60f75566e17e906631bdcbd5

声明:此文由 微醺说历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