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闻录丨寄畅山水阴——寄畅园中的观演空间实践小队

调研背景及意义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在风景园林方面的体现之一,便是目前传统园林的游览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美好旅游体验的需求,进而影响人们对优秀传统园林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亟待进行活化利用研究。基于已有成果和调查分析考虑,本实践小队以江南名园寄畅园为例,从史料挖掘角度探讨古代园居活动尤其是戏曲活动在寄畅园中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现场调研挖掘寄畅园中的观演空间,期待提升寄畅园的游览体验,使传统园林文化焕发出当代活力,并为相似研究提供横向比较资源

实践目标

1.对寄畅园与戏曲的相关史实进行收集和整理,并了解同时期其他古典园林中的戏曲活动。

2.利用无人机在寄畅园中进行航拍,并对寄畅园中的观演空间进行初步筛选并测绘平面图、立面图,对有必要表达周围环境的场地绘制效果图。

3.向寄畅园相关专家请教史实及现有空间特点,并与当地戏曲社交流,以表演者和举办者的角度了解园林中的观演空间。

4.确定寄畅园中的观演空间。

团队介绍

【寄畅园中的观演空间】实践队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黄晓老师带队指导,由来自本校风景园林及园林专业、北京建筑大学建筑系、南昌大学的无人机主飞手的大三、大二的7名同学组成。黄老师对寄畅园有长期研究、并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相关文章,对传统园林了解深厚。

前言

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清冷涧下濑,历落松竹林。——王羲之《答许椽》

淳祐年间,婉约派词人秦观的后人迁入无锡。二百年后,户部尚书秦金致仕归,于无锡惠山筑凤谷行窝,翱游山水间。同族秦燿继承并改筑其为寄畅园,取王羲之诗意。四百多年来沧桑巨变,倾颓于历史长河的园林恒河沙数,只有极少留存于翰墨间。寄畅园鲜活的存在,依靠于锡山秦氏长久的守护。作为古典园林,其间的戏曲观演活动留下了大量的史实资料;踏入林木蓊郁的园林,歌吹鼓板声仿佛还随着泛黄的书页漂浮在山水间。山石林泉永久地留驻了一个家族的悲欢离合。

第一日——寄畅林泉终日夜

由于园林为自然空间,全天光影、温度等时刻变化,实践队决定在园中停留一整天,充分感知园林空间及各方面因素,现场确定适合观演的空间并测绘,于晚间闭园游人散尽后进行航拍。

观演空间的确定主要依据为:有一个较为平整的场地可供表演;周围有建筑或者亭廊可供休息观赏;表演场地有自然景物入画作为背景;周围环境利于声音的传播等。

由此初步确定适合观演的空间为:含贞斋、卧云堂、梅亭、大石山房,以及环绕水面的一众建筑和两处高台。其中临水建筑因为水面的传声效果定为优先选项,梅亭处因面积较小只能进行小规模演出。

下午在寄畅园中稍作休息,倚在知鱼槛的美人靠上闭目养神,水光如银鱼映在楣上,池中金鱼在茂盛的水草间穿梭,天光明暗,水面风来,远处惠山寺传来三声钟响弥漫四方。

闭园后游人归去,天光不再刺眼,是航拍较为理想的时机。队员拿出无人机在日暮中航拍。

锡山秦氏后人、寄畅园专家秦绍楹先生,此时进园向我们介绍了寄畅园历代的布局变化、石料用材及纹样,向我们详细讲解了寄畅园的空间、园林设计的相关知识、拍照技巧,并同我们讨论了寄畅园中戏曲的概况。例如,提出先月榭本应在锦汇漪旁高台才能看见月升、嘉树堂本应倾斜些从而与龙光塔形成最佳位置的对景、张南垣堆山的相关理论、如何通过石料判断建成年代、拍摄石砖的雕花纹样最好先洒一层水等等。秦绍楹先生对寄畅园的一木一石都了如指掌。提到昆曲相关问题,秦绍楹先生介绍了一位故交给我们,竟恰好是此次要去拜访的天韵社社长。

天色暗淡,远处龙光塔倏忽地亮了起来。

第二日——学习之路无止境

今日兵分两路,一部分队员拜访寄畅园相关专家及天韵社,一部分队员航拍寄畅园相关园林愚公谷及秦观墓

秦志豪先生也是锡山秦氏后人,著有《锡山秦氏寄畅园文献资料长编》、《寄畅园园史探索》。早上七点多到先生家中,一进门就看见压在桌子玻璃下同寄畅园相关的各种照片。

志豪先生向我们讲述了寄畅园中昆曲的兴起至衰败的整个过程,兼论无锡地方音乐,着重叙述了秦家在寄畅园中接驾康熙皇帝时用船载着家乐班从园外驶入园内的过程,并讲述了摹寄畅园意的亦园及其中家乐班的相关内容。

先生教导我们,做研究一定要花功夫钻下去,能吃苦,博览群书;将内容记在脑子里,以便日后随时提取,从而发现事件相关联系。

近中午时分,先生给了我们一些相关资料,请我们吃了家中包的馄饨,介绍我们去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秦绍楹先生家,并再次介绍陈倩社长给我们,期待无锡昆曲的发展。

下午直奔天韵社,另一小队已攀登上山到达秦观墓。

天韵社起源于明末的无锡曲局,曾经在寄畅园及愚公谷举行过活动。早年资料多不存,仅知民国时期吴畹卿、杨荫浏等人的相关活动。近年复兴,由陈倩社长带领,在无锡各处多次举行雅集,举办讲座,完成《天韵社曲谱》的出版发行,培训社员,参加全国曲事。并曾在锡惠公园管理处的协同下,于寄畅园中举行过“寄畅闻歌”昆曲雅集。

陈倩社长提出,天韵社最初为文人化的活动,清唱,不彩妆;有家乐班参与时会彩妆。在讨论寄畅园中观演空间时,陈倩社长提出一个重要观点:观者不能处于高而远的位置,否则看不见表演者的步伐,失去昆曲的重要表现点。于是有些之前认为的可作表演戏曲的场地被排除(如凌虚阁)。社长向我们叙述了之前于沧浪亭参加昆曲演出的经历,提出为适合大部分游人欣赏,可变换演出地点,将园林中的昆曲演出安排为一个游线。而表演者处于高台而观者处于低处,在室外没有扩音设备的情况下,依然听的很清晰,大概源于园中林木拢聚住了回声。江南园林中水木丰茂,园林中的表演场所也多临水,声音经过水面的折射变得更加清澈动听,佐以潺潺流水,更有一番文人雅趣在其中。

陈倩社长向我们介绍了曾有天韵社老一辈资料的江南琴社社长、天韵社副社长顾颖先生。

赶去秦绍楹先生家。

秦绍楹先生先带领我们去了附近的淮海公祠堂以及秦邦宪故居。并指出曾经的河流位置,锡山秦氏的一支河上秦氏便在此地兴旺。

在去绍楹先生家的路上遇见顾颖先生。顾先生提出,在寄畅园中安排演出时,可将乐队放置在锦汇漪周围的廊内,而让唱曲人在知鱼槛或涵碧亭内表演。

秦绍楹先生及其父亲个人名义奔走为祖宅申请文物保护单位,从而将祖宅在市中心保留下来,并出资进行修缮。宅中以福寿堂为中心,一旁的庭院里有一株百年牡丹正茂。绍楹先生拿出秦家相关资料,一摞古籍善本,供我们翻阅,并讲述了他关于寄畅园、明清叠山的各种研究发现,告诉我们可以扩大眼界,围绕太湖平原进行挖掘探索,对我们很有启发。先生博闻强记,告诉我们做考证等研究发现,一定要博览群书,阅读量必须尽力提升。

暮色四合,绍楹先生打上灯,堂外的白粉墙前藤蔓蜿蜒,墙头正中一只凤凰单脚踏花木回首低眸,边缘红色渐隐的窗纸叙述了百年沧桑变换。另一支小队已完成航拍任务。

第三日——金风玉露访惠山

再访惠山,调研潜庐临水戏台,强化园林中观演空间的尺度感,并调研寄畅园相关园林愚公谷、碧山吟社,上二茅峰探访秦观墓。

乘坐锡惠索道到达头茅峰下,一路横穿惠山,由小路抵达秦观墓。入口为一牌坊,向下走五十米可见一碑亭,碑上刻黄庭坚“国士无双秦少游”诗,两旁有石碑刻秦观词,向前可见一石香炉,石供桌后方便是墓碑及坟冢。坟冢右边有小潭。

一低眉见供桌上停了一只蓝色蝴蝶十分美丽,心下想着“少游来了!”再一看竟不见踪影。在供桌上放了三枚橄榄和一小束酢浆草,鹅黄卷曲的花瓣宛如少游梦中的黄鹂鸟。

园林既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又是一个超现实的乌托邦,游人在戏曲与园林的明灭虚实之间实现壶中天的梦想。园主人的经营守护使园林不断变化生长,园林中的种种活动又令其鲜活起来。园林和园林中的生活,共同组建了这纷繁复杂世界中的桃花源。

Hash:499f61c06284604f12aa318b13db3d64b8ea7454

声明:此文由 北林园林资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