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600岁玄津桥的前世今生

近日,600岁多岁的玄津桥两岸环境经整理维护惊艳亮相,沿河景观打造中融入了南唐绘画、诗词、雕塑艺术,以历史时间为轴,再现了南唐的兴起、繁盛与衰落。

南唐历史短短38年,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但它在南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内秦淮河就是其中之一。

津桥畔,护城河边,往事从头说。

(玄津桥)

1

秦淮河,护城河

玄津桥位于中山东和龙蟠中路交界处的,是一座三孔石拱桥,始建于明初。是官员们由西安门出入皇宫的必经之路,使用频繁。

清代为了避康熙帝玄烨之讳,玄津桥改为元津桥。1929年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柩而辟中山东路并建了逸仙桥,玄津桥不再作为交通要道。

(玄津桥已被列入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它极具历史价值,景观设计在玄津桥和逸仙桥之间“插播”了一段明代历史,命名为“玄津朝阙”,“阙”即为由此桥进入皇宫之意。工程涉及的4座桥,即逸仙桥、玄津桥、复成桥、大中桥,均进行立面改造。

正在改造出新的内秦淮河东段,原是五代十国时的南唐先主李昇在作为杨吴权臣时所挖掘的“杨吴城壕”,也就是护城河。

朱自清的那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在南京几乎无人不知,朱自清游览路线是“利涉桥—东水关—大中桥—复成桥”这段水路,他和很多人一样犯了一个小错误,将这段“杨吴城壕”误认为秦淮河。

(玄津朝阙)

正在改造出新的内秦淮河东段,原是五代十国时的南唐先主李昇在作为杨吴权臣时所挖掘的“杨吴城壕”,也就是护城河。

朱自清的那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在南京几乎无人不知,朱自清游览路线是“利涉桥—东水关—大中桥—复成桥”这段水路,他和很多人一样犯了一个小错误,将这段“杨吴城壕”误认为秦淮河。

(玄津朝阙)

《南京水利志》中记载,杨吴城濠“其在城内者,南起大中桥,经复成桥、玄津桥向北至竺桥……”五代杨吴建造金陵城,把今天内秦淮河包入城内,又在城周开濠25里,史称“杨吴城濠”。

杨吴由杨行密所建,为五代十国之一。他把扬州定为东都,而把南京定为西都。当时修筑的金陵城,东门在大中桥一带、南门在中华门、西门在汉西门、北门在今天的北门桥,大致奠定了后来的南京城格局。

(桥两边共有四个呈船形阶梯式的分水桥墩)

人工开凿的杨吴城濠,在明初筑城时被截为两段。在城外的一段,自通济门外绕城墙西南流,经长干桥到水西门外的觅渡桥,成为外秦淮河的一段。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部分外秦淮河,其实是杨吴城濠的一部分。而杨吴城濠在城内的部分,南起大中桥,经复成桥、玄津桥向北至竺桥。然后,会青溪,西经浮桥,会珍珠河;再西经莲花桥到北门桥,向西流入乌龙潭,原与秦淮河水汇合。后来这段水路因水源断绝,河床干涸。如今在广州路南侧,还有东西向的街道被称为“干河沿”。

2

南唐历史正在“直播”

杨吴和南唐,为前后承继关系,是五代时期在南京出现的两个政权。

南京被称为“十朝都会”,有十个政权在南京建都,其中东吴、东晋、南朝、明朝,相关的历史故事广为人知,而建都金陵的南唐因为只有短短38年,除了一个“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李后主外,它的过往都被掩藏在厚厚的历史尘埃中。

因为源起杨吴城濠,所以改造出新工程设计方在沿河景观打造上,锁定了南唐文化为主题,选取玄津桥、复成桥、大中桥周围的多个地段,以历史时间为轴,依次反映南唐的兴起、繁荣与衰落。

(玄津桥东南侧存留的一段古桥栏)

《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最为今人熟知的绘画作品,生动刻画了南唐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被安排在了玄津桥西侧。此处景观在保留原有健身用地和景观亭的基础上,建设水榭码头、夜宴景墙、亲水平台、休闲坐凳、景观雕塑等。其中“夜宴景墙”着重表现《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官宦人家行乐场景;景观雕塑拟以南唐先主李昇钦陵出土的“男女优伶舞蹈俑”为蓝本,这些陶俑面部表情生动、传神,反映出南唐前期艺术繁荣、歌舞升平的景象。

(南唐夜宴图)

“南唐夜宴”往西,沿河道两岸分别设计了“南唐清秋”、“城壕变迁”、“驿亭扬舲”等景观。“南唐清秋”来自后主李煜词“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重点刻画“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位于玄津桥和复成桥之间;“城壕变迁”位于大中桥北、河道西侧。

在大中桥北、河道东侧,原有一驿亭,名为白下亭。王安石诗“门前秋水可扬舲,有意西寻白下亭”,此处为水路出发地,扬舲即扬帆启程之意。

南唐亡国后,后主李煜不得不离开皇宫,北上汴梁成为阶下之囚。“驿亭扬舲”,难免令人想起“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的感伤。

3

明朝人画的南唐地图

作为环境改造工程的亮点,玄津桥下复制的巨幅《南唐江宁府图》着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这幅《南唐江宁府图》其实出自明代南京学者、书画家陈沂编纂的《金陵古今图考》。

(玄津桥下复制的巨幅《南唐江宁府图》)

此书成书于明正德年间,是陈沂在参考《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等宋元方志的基础上,加以编辑的南京历代地图集,收录有《吴越楚地图》、《秦秣陵县图》、《汉丹阳郡图》、《孙吴都建业图》等十六幅地图,不仅勾勒出南京在历朝历代(截至明朝)的城市面貌,还刻画出南京境内主要的山川河流。

《南唐江宁府图》显示,南唐时期的南京城中,皇宫位于中间位置,有澄心堂、百尺楼等建筑

据推测,南唐皇宫位于现在的洪武路两侧,北界在淮海路以南,西界在张府园,东界在白下路第三高中附近,南至内桥。如今,洪武路和中华路交界的内桥,其前身就是南唐皇宫南门前的御桥,时称“虹桥”,此桥在《南唐江宁府图》上也有标注。

(南唐江宁府图)

南唐时,虹桥至镇淮桥一带,也就是如今内桥至中华门城堡的中华路一线,被称为“御街”。

据史料记载,南唐御街两侧是官衙、中央机构集中的区域。南唐的国子监就位于如今的信府河、军师巷一带。

南唐佛教盛行,《南唐江宁府图》显示,当时的金陵城中,还有能仁寺、奉先寺、法光寺、清凉寺等众多寺庙

明清民国时代相仿,南唐时的城南地区,就已经形成了繁华的居民区和商业区。《南唐江宁府图》上的城南,标注了“缠帛市”、 “鱼市”、“花行”等地点。

有趣的是,当时还有个地名叫做“银行”,大致位置在现在的中山南路南段,可能是当时金融贸易的场所。

(图片来源于《周末》报2017年6/29期)

Hash:8f86bb0727788466b77e8adf8207065d95b274a7

声明:此文由 南报周末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