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上那座城 | 南京访报记

这个中秋,我在南京

这座我第一次造访的城市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鸭血粉丝味道不错,咸了点。赴宁的列车上,学界先辈宁树藩教授倾力编著、方汉奇教授作序的《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三卷本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消息出现在了微博上,就这个话题,咱们来谈一个有趣的史论复习角度。

有的宝宝或许知道,中国最早的新闻史研究成果并不是戈公振先生的《中国报学史》,而是姚公鹤创作的小册子《上海报纸小史》,可惜以地方史作为研究视角的新闻史研究传统并没有在教学中引起太多的反响,只是间接地体现在各类教材的“在华外报”相关章节。

立于南京新街口孙中山

事实上,中国的新闻业并不是全面铺开的,而是于某几个城市的某些时期集中出现并有相当的发展,比如清中后期的澳门、鸦片战争后的香港、19世纪60年代的上海(当然,上海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尤其重要,我们以后没准儿会专门讲讲)、启蒙时期的天津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南京和武汉等等。聪明的宝宝们会发现,这些大致就是中国报业发展的推进脉络。

把握这几座城市走过的历程,总结出这几座城市的一些特征,对于把握这里的新闻发展,往往也就是这一时期的新闻业发展,是很有必要的。这一篇,我们以南京为例,来谈一谈这座古城新闻业的演进过程:

就备考而言,南京在新闻史上出现的比较迟。古代新闻史可以抛却不提,近代史上的几次大事件似乎也没有它的身影——《南京条约》的签订与南京新闻业无关。清政府的政治核心在北京,此后的北洋政府也是如此,孙中山的中华民国时政府都于南京,但发于广州的同盟会—国民党政权并没有把这里作为自己的报业中心。

1927年起,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不久,宁汉合流。一个统一政府建立后势必会着手组织自己的新闻网,国民政府也是如此。

位于南京中山路55号的新华大厦

国民政府在上海《中央日报》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报纸体系,以南京中央通讯社为核心的国家通讯社体系,也建立了自己的中央广播电台。这几家媒体也在国民政府执政期间成为了国家传媒。

南京《中央日报》实际上是这份报纸历经的第三个阶段,它创刊于1927年,先后经历了武汉时期、上海时期、南京时期、重庆时期、还都南京时期和台北时期。所幸记起来并不复杂,武汉时期的《中央日报》是汪政府的机关报,与南京国民政府无关。宁汉合流后停刊,随即上海《中央日报》踵起。

上海《中央日报》受国民党党内斗争的影响,与蒋介石个人唱反调,坚持了并不算长的一段时间就被南京《中央日报》取代。南京《中央日报》初刊于1928年,这之后各个地方版的出现都与国民政府的迁都有关联。值得宝宝们关注的,是1932年担任该报社长的程沧波主持的中央日报改革。

1948年起,中央日报社在马星野的主持下迁台,此后,新中国在南京中央日报社旧址上建立了新华日报社。

南京中山东路75中央通讯社旧址

中央通讯社的旧址是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的南京旧建筑之一,它也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通讯社,是阐发中国通讯社发展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战时的中央社被称为“新闻传播的神经中枢”,甚至有人称之为“废墟中凌空而飞的凤凰”,当然,是真是假倒是另说了。

中央社成立于1924年的广州,1927年迁到南京。同样也是在1932年,萧同兹开始担任中央社设长,主持改革,这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抗战期间的中央社基本垄断了国统区的电讯消息,宣传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当然,中央社也在为国民党的抗战路线尽力辩护。

中央社后来迁往台湾,目前位于南京新街口附近中山东路75号的中央通讯社大楼始建于1948年。

这趟南京之行比较可惜的是,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旧址被地方某单位和一家建筑商前后“包围”了起来,无缘一窥旧日面貌。

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旧址外的工地

中央广播电台是国民党最后建立的传媒,1932年6月在南京建立新台并开始试播,年底正式开播。当时一举成为东亚第一大电台,功率超过了日本当时所有电台的功率。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建立起了一座适应当时环境的流动电台,既宣传抗日,又宣传反共和的所谓民主。

沦陷后的南京也一度是传媒业的低谷。新中国建国后,随政治中心的北移,南京的报业中心地位也随之没落。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现代民办报纸中设立分社、分版最多的一家——《新民报》,就出版过南京版。

各位聪明的宝宝们有没有get到这种思路呢,大家可以动动小手整理下其他几个城市的新闻业发展,小小班期待能够真的做到“授之以渔”呀~

Hash:21d011de1d79798156abd980abcbed89b42c3a21

声明:此文由 新传考研小小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