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三星堆相似,63年前,松江农民一锄头挖出“上海考古之最”
近日,三星堆遗址的新发现再次惊艳世界。1929年,四川广汉南兴镇,燕道成和儿子燕青保在家宅旁挖沟时,偶然发现一坑玉石器,这是三星堆发掘的开始。
而与发掘三星堆遗址的过程极其相似,广富林遗址发掘工作的“第一锄头”,也来自开挖河道的农民。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地区最大规模考古项目——松江广富林遗址的发掘,让一部6000年上海文明史跃然眼前。
广富林遗址的发掘成果,最早可追溯至距今约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崧泽文化,而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更是已经形成了一处“文化中心”。
位于松江新城北部,北靠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南邻松江大学城,总占地面积约850亩的广富林文化遗址,是目前上海经考古发现的29处遗址中内容最丰富的古文化遗址,也是目前上海最具保护与开发价值的文化遗址。
遗址的发现“纯属巧合”
1958年,松江县北部距离佘山不远的一个普通江南农村中,一批村民正挥汗如雨,疏通着村边施家浜和辰山塘两条河道。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正在开凿的,其实是一段穿越6000年的上海历史——随着疏浚工程的深入,不断有村民报告说发现了古代遗物。这处古代文化遗存的秘密,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被悄然打开!
广富林遗址因遗存所在地为广富林村而得名。据考古发现,约6000年前,松江的九峰一带就有先民劳作生息,松江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曾经发现过良渚文化(距今约4000-5000年)和崧泽文化(距今约4900-5800年)遗址。
△ 广富林遗址出土的崧泽文化带星形盖球腹陶罐,整体造型独特,显示了崧泽先民的创造性
△ 广富林遗址出土的崧泽文化石犁。石犁是崧泽文化晚期出现的新型生产工具,代表着原始农业从人力进入了畜力阶段
广富林遗址最早进入人们的视野是在1958年。当时流行平地开河,村民们在开挖河道的时候偶然挖出一堆陶器碎片,于是上报给文物部门。
1961年,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派人前来试掘,结果发现了两座良渚文化墓葬以及东周时期的印纹陶等。广富林遗址当即就被确定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地点,但考古工作者当时认为,这只是良渚文化的又一个遗址。
在广富林村的村民看来,村里处处是宝。在20多年前,村民们往地下随便凿凿,就能挖出陶纺轮、石刀石斧、黑衣陶罐陶鼎之类的“宝贝”。
△ 1999年,广富林遗址考古工作重启
1999 年,一村民开挖池塘时,发现了一些崧泽文化时期的墓葬随葬品。文物部门进一步发掘之后,发现广富林村一带保存了一种既非良渚文化又非崧泽文化的新文化遗存,而这种新文化的遗存此前并无记载。
上海博物馆考古部的专家们再次回到了广富林村,开始在这里有计划地勘探和发掘。通过发掘,发现了良诸文化的墓地和新石器时代末期一类新的文化遗存,由于后者在环太湖地区从未发现,上海的考古学家将其暂命名为“广富林遗存”。在此之前,由于缺乏充分的考古资料,学界一般暂将广富林地区的考古发现文化类型归入良渚文化或马桥文化。
2006年,中外考古专家聚集松江,经过学术研讨和实地考察后认为:“广富林遗存”是新发现的文化遗存,是一种新见的考古学文化,可以命名为“广富林文化”。
△ 广富林遗址出土的崧泽文化玉镯(左)、玉环(右)。崧泽文化已逐渐改变马家浜文化以来装饰玉器集中佩戴头部的现象,镯、环等手腕部装饰品在崧泽文化晚期逐渐流行,形成了装饰玉器由头部扩展到上肢的新风尚。
海派风格的南北融合,数千年前就已完成
2019年7月,良渚遗址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登陆世界遗产名录。于是,来到广富林的游客们经常会追问导游,广富林文化和良渚文化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据介绍,良渚文化是距今5300至4300年前的长江下游的史前文明,而以广富林遗址命名的广富林文化,距今大约为4000年前,时代上晚于良渚文化,文化成就也远不如前者,却是长江下游文明化进程研究十分重要的内容。除了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的遗存外,广富林遗址有时代更早的崧泽文化遗存,也有周、汉、唐等各个时代的遗存。
△ 2012年,工人正按照考古人员要求进行挖掘
事实上,从考古发现来看,属于广富林的这部“江南生活史”几乎从未断裂。考古人员在这里收集了大量的人类骨骼、动物骨骼和植物遗存,时间跨度从崧泽文化一直到宋元时期。同时考古发掘也表明,广富林遗址区域直至现代一直有人类居住,各个时期先民留下了丰富的考古遗存,墓葬、灰坑、灰沟、水井等遗迹达到8000余个。
整个遗址中最有价值的发现,是大量广富林文化遗存的发现,共计有墓葬10座,灰坑286个、灰沟21条、水井22口、房址3座、特殊遗迹5处。
这批重要发现,被专家们命名为“广富林文化”。在良渚文化之后、马桥文化之前一直存在年代缺环,而广富林遗址的考古发现,填补了长江下游地区考古学文化谱系的这一空白。△ 广富林文化陶器
随着考古发现的越来越多,专家们同时提出了关于广富林文化来源的两点基本认识:这里的考古发现既有来自北方的龙山文化因素,如来自于黄河、淮河流域的王油坊类型;但也不乏由浙南闽北地区南来的以印纹陶罐类为代表的器具……似乎,早在四五千年前的广富林,这里的先人就已经完成了一次海派风格的南北融合。
核心区域尚未发掘,几米之下就是另一个时代
2013年5月,广富林古文化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年之后,广富林文化遗址对外开放。有趣的是,虽然是当代建筑规划设计师的作品,但遗址公园的整体格局居然和考古者们发现的古人生活环境基本吻合。
经过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广富林文化的先民们所生存的环境基本上是一个半岛,其北、东、南三面都有较大的水域——这和今天广富林公园的内部布局很接近。考古人员介绍说,他们当时的很多重要出土文物,恰好也就是在如今遗址的核心区古陶艺术馆附近发现的。
△ 2020年9月开放的广富林考古遗址展示馆
就在考古遗址展示馆旁边,有一片几乎没有开发的地块。这里看似荒芜的,地下却可能埋藏着未知的“国家宝藏”。
△ 广富林遗址的核心保护区地下,可能掩藏着更多的秘密
广富林遗址的外围建设区域基本上都进行过考古工作,只有这片区域还是一个谜。随着广富林古文化遗址被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片区域也被列为核心保护区,暂时不再做进一步的挖掘工作。
那么这些未来可能的古代发现,一般藏在地底多深?“很浅,一般也就是两三米!”考古人员的回答让人有些意外。当你走在这片核心保护区时,距离那些历朝历代的广富林先民们,或许只有几米的距离……
文化遗存,记载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见证着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无论是断壁残垣,或是深埋水土,它的存在,永远是这座城市走向未来的精神家园。
广富林,是上海历史文化之根,守护好、研究好、展示好这片孕育城市脉搏和文明基因的故土,是上海彰显文化自信,打响上海品牌的价值所在。
Hash:def5cb2ace0d01fb91b6577570aae990a7064444
声明:此文由 上海松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