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村乡•岭源村
【村史沿革】·基本概况
合村乡
岭源村
岭源村全景
岭源村,属桐庐县合村乡,距乡政府驻地4千米,原岭源乡政府所在地,现为合村乡中心村。东、北邻合村,南邻百江镇,西邻三源。以驻地命名。
岭源村起源于南宋时期,原称小麻村,随当地文字音韵的变化,麻演变了茆,后称小茆坞村。明清时称生仙里八管,中华民国时期称岭霞乡丹霞村。1934年设保甲制,小茆坞转桥以上为一保,转桥以下为二保,诸家为三保。1950年土地改革时期,小茆坞与岭源村合并成一个农会称岭霞农会,1951分小茆坞为一村,岭源为二村,诸家为三村。1954年小茆坞改名为新建,岭源改名为新联,诸家仍用原名。1983年,恢复小茆坞村、岭源村。2004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并入合村乡,同年行政村规模调整由原小茆坞、岭源、诸家合并为新“岭源村”。全村有12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780户2395人。2015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4291元。行政村面积31.6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36.27公顷,山林面积2497.13公顷,主产稻谷,兼产木材、茶叶、萸肉等,是省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市文化特色村。
【小村溯源】
合村乡
岭源村
岭源村一角
岭源村是个典型的山区村落,山林资源丰富。12个自然村大都靠山面溪而居,均处在合村乡的西南面。村民以原淳安移民后裔居多,有70余个姓氏,以何、翁、诸、王、鲍姓者居多。其它姓氏是淳安、江山、云南、贵州迁徙而来。
潘家南邻岭源。境内有麻溪水电站。以姓氏名村。产松、杉木、杂柴。
探汉岭脚东邻岭源,临近麻溪水库,与邵家畈、中村相邻。地处探汉岭东麓,以岭名村。产松、杉木、杂柴、茶叶。
小茆坞北邻岭源,南邻杨家坪。昔有麻姑庙,村名麻源。清末,以地处小麻坞口,遂以坞名村,并谐音成今名。产木材、茶叶、山核桃。
诸家与麻岭脚、泉坑湾、罗家坞口相邻。以姓名村。产萸肉、山核桃及松、杉木。
中村与罗家坞口、探汉岭脚相邻。地处小茆坞与诸家两村之间,故名。产松、杉木、茶叶。
店面上是岭源村驻地。分老公路改建后,村落集聚于两边,开店经商。故名。产杂柴、山茱萸,并产稻谷。
麻岭脚位于麻岭东麓山脚下。与泉坑湾、诸家相邻。因处麻岭东麓,故名。产松、杉木、萸肉、山核桃。
泉坑湾与麻岭脚相邻。部分村民外迁至诸家。以湾名村。产松、杉木、茶叶、山核桃、萸肉。
邵家畈地处田畈中,昔为邵姓居地,以畈名村。产松、杉木、杂柴。
杨家坪与马腿足相邻。部分村民外迁。以姓名村。产松、杉木及少量山核桃。
马腿足与杨家坪相邻。地处正坞中段,形似得名。产松、杉木。
罗家坞口东北邻中村,西南邻诸家。产松、杉木、杂柴。罗姓居住,村处坞口,故名。
【岭霞映辉】
合村乡
岭源村
岭源溪
岭源,民国时期称岭霞乡丹霞村。岭源村是一个原生态的偏僻山村,座落在一片开阔的山谷平地,山麓环绕、溪谷横流,满目碧绿、风光秀丽。境内西有考坑湾尖,西南有乌山尖,南有抱乌头尖,西北有觉道山尖,海拔均在800米以上,常年云雾缭绕,经过月光斜照折射出美丽如画的朝霞或晚霞,是境内一大天然美景,原岭霞乡的霞字由此而来。从茆源过麻岭,到黄山爬探汉岭,再到合村走龙潭岭,过百江要走范家塔岭、抱坞岭、前坑岭、洪坑岭。岭霞乡的岭字也由此而生。
岭源村四季分明,寒冬腊月山脚无雪,山顶有雪,可观雪景。山青水秀,水从山谷里渗出来,甘甜清洌,是纯天然的矿泉水。境内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7.7%,负氧离子浓郁,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7度左右,最高温度35—36度,日夜温差大,是一个白天晒黑皮,晚上盖棉被的清凉世界。
【觉道山】
合村乡
岭源村
远眺觉道山
觉道山,又名谷山,坐落在岭源村小茆坞的西北屏障,从安徽黄山发脉而来,背靠淳安和昌化,东北向合村瑶山大溪源延伸,主峰高坪头,海拔1450米。站在峰尖向下俯瞰,可隐约望见30余华里外的印渚。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山顶上曾建有防空嘹望哨,哨内装有电话,每晚有民兵上哨监视,以防敌机骚扰,该哨直到文化大革命后期才拆除。
谷山为什么又叫觉道山呢?相传,昔时山腰有一古寺,寺的规模很大,寺内住有很多和尚。有一得道方丈和尚,名叫陈一真。有一天,突然乌天黑地狂风大作,四周不见人影,待狂风过后,寺内却不见陈一真方丈。原来他已经羽化升天了。诗云:觉道深处有黄山,谁解仙人去不还;石上犹留青藻迹,古今都在口头间。
据村中老人回忆,寺的附近一住户廖仕法,曾在寺的四周挖掘到四只大缸,大缸内都是寺内方丈和尚圆寂后的尸骨(和尚有盘缸而寂的习俗),掘出的缸被文化大革命红卫兵打碎。
寺庙的背后,有一处天然的石棺材。此处有一片大岩石,岩石凹凸不平,一般人无法攀登。岩石顶上又有一处10多平方米平坦的地方,天然地长着一块长方形的大石,形似棺材,长约四米,宽两米。四面空旷无物,酷像是人工摆放在上面。另外,在石棺材的头上,有着两行形似书写的黑色墨汁;至于所写何物,无人能查,也无人知晓,虽经千百年风雨侵袭,而墨汁依然。
觉道山有道悬空瀑布,每年春暖花开时节,觉道山寺前的小溪中水流湍急,冲过一片陡峭石壁,疑似银河天外来,邑人有诗云:危岩斜界水冲天,倒影银河雪外穿。曲曲遥连琼树合,有人疑是白虹悬。
【麻姑庙】
合村乡
岭源村
麻姑庙遗址
麻姑庙约建于南宋年间,清光绪重修,民国再修刻碑,历经沧桑,最后一次毁于1960年。
麻姑庙位于凤凰吃水地(岭源村小木厂),因这里地形酷似凤凰在溪坑边吸水,故叫凤凰吃水地,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木柱子、梁上、天花板都雕刻着精美的龙凤花草。院内有两个天井,分前堂、中堂、后堂。前堂设有戏台,台前是天井,供人们看戏,中堂供奉麻姑仙娘佛像,仙娘坐在木轿里,木轿有一米六长,一米二宽,金童玉女站立在轿两旁。麻姑佛像前摆放着一张4吨多重的石桌(石桌由兰溪一客商赐赠,上面刻有赠送的时间),石桌两边站着两尊菩萨,一尊黑脸拿玉剑,一尊白脸拿书和笔,中堂两边分别有四尊佛像。传说麻姑仙娘平时供奉在后堂,求雨时才供奉在中堂,据说非常灵验。后堂有30多尊大小菩萨。庙的左面有幢100多平方米的附房,供管理人员居住。附房前面有两棵百年桂花树,一雌一雄,树直径1米有余。
麻姑庙香火旺盛,逢年过节,周边村庄前来祭拜的络绎不绝。1960年毁庙建厂,庙毁人散。曾记载《麻姑庙史料》及两块碑石也从此下落不明。
【麻姑娘娘】
合村乡
岭源村
麻姑娘娘画像
岭源村的许多溪流山川都以“麻”字开头,如麻溪、外麻溪、麻岭、麻境等,村民口口相传,据说是为了纪念医者仁心的麻姑娘娘。
相传有一年,岭源村突然发一种奇特的瘟疫,人染上此病无药可救。村民死亡无数,百姓叫苦连天,眼看着就要村亡人灭。一天,村里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位姑娘,在小家畈搭了个草棚住了下来,架起个大锅,日夜上山采摘草药,烧火煎熬成汤,免费送给患者治病。说也奇怪,凡是喝了她的汤药,病人药到病除,而且个个身体强壮。姑娘治愈了村民,赶走了瘟疫,人们都非常感激她,说她是天上下来的神仙。
姑娘在岭源这一带住了很久,村民们百病消除,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五业发达。有一天姑娘要走了,村民们苦苦挽留,但姑娘去意已定。临行时,村民问她姓其名谁?以来日答谢。姑娘笑而回答“我姓麻”。为了报答姑娘的救命之恩,当地百姓就在村中建造庙宇,把麻姑仙娘雕刻成佛供奉在庙内,取名“麻姑庙”,以供敬仰。又把当地的村名、山川河道均加以“麻”取名,其中像麻溪、麻岭、麻境脚等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端锅菜】
合村乡
岭源村
端锅菜
“端锅菜”是岭源村人特有的一道风俗佳肴,相传自安徽传入。何谓“端锅”,个中滋味耐人寻味。
据说,从前徽州出了个毕尚书。有一年到山东任主考官,其中一位姓马的考生的文章字字珠玉,令人拍案叫绝。毕尚书想点他为第一名,但又觉得书生傲气,就打消了点他第一的念头。毕尚书之妻是个贤惠之人,听后想劝丈夫以国家为重,选拔英才,但又怕老头子不听。正值开饭之时,老夫人急中生智把几个菜全倒进锅里,连锅端上桌。老尚书被弄得莫名其妙。妻子说:“如今朝廷重视人才,像马秀才这样的人你不用他,将来一得志必然与你有成见,毕家的食禄难保。所以为妻将锅端起来劝你深思。”一席话说得如醍醐灌顶,毕尚书遂立马奏禀圣上,钦点马秀才为状元。
过了几年,毕尚书的夫人过世,毕也告老回徽州养老,将亲信朋友赠送的金银财帛装了20车准备带回,临行前马状元奉劝他注意名节,不要毁掉一生的廉洁。老尚书没将此话放在心里。出城没多远,就被马状元带人拦住。马状元说:“恩师,有人告你为官不廉,我奉旨查抄,如果属实,将满门抄斩。”毕尚书吓得浑身冒冷汗。不料查遍20辆车子,全是砖头瓦片。这时马状元悄悄说:“恩师不听我劝告,只好命人将财物换成砖瓦,供你回去建宅。若不然,老师今天恐怕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毕尚书听了,感动得泪流满面,更加思念夫人,若不是她当初“端锅相劝”,自己不仅要斩首示众,还要连累整个家族。
老尚书回家后,逢年过节都邀请家乡父老吃“端锅菜”,乡人仿效成俗。后徽州百姓迁移至岭源,“端锅菜”的习俗在岭源也流传开来。
【跳竹马】
合村乡
岭源村
岭源竹马
岭源村的竹马与睦剧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睦剧原自于淳安,淳安过去称睦州,因岭源村与淳安相近,随着人口的迁徙,睦剧慢慢流传到岭源已有200多年。睦剧又称三脚戏,演出时并伴有跳竹马,当地人喜闻乐见,深受欢迎。岭源人每逢年过节都要演出。
岭源的竹马一般是用竹皮或者是竹篾扎起骨架,外面用纸裱糊,再经过彩绘而成。竹马分为前后两半,分别系于表演者身躯前后,一般用红、绿、黄、白、黑五种颜色。随着农村文化生活的日益繁荣,岭源表演的五色马已增加到20多只。竹马表演以跑、跳为主,有“双进门”“四门斗”“水溜溜”“绕八字”“蛇脱皮”“十字靠”“剪子股”等。乐器大多使用锣、鼓、镲等打击乐器,也用唢呐吹奏民间乐曲。因马在百姓中有马到成功、马到吉祥的寓意,喜庆节日里跳竹马以示庆祝,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如今岭源竹马已被列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探汉岭】
合村乡
岭源村
探汉岭,旧称“汤安岭”。古有“山高齐云,探入霄汉”之称,当地人有“是不是好汉,过了此岭殊胜”传言,是麻源至昌化间道,悬崖绝壁,前阻麻源,后断青坑;九曲羊肠,马不容旋。自古为天然屏障,分水北门锁关。
清三十三年(1554),倭寇入侵分水,在黄谭山被分水军民伏击惨败,被迫转道探汉岭。颇有战略战术的广东德庆州判何尚思(分水人)因守孝闲居在家,对倭寇的作乱,曾有具体布署:事先在探汉岭埋下伏兵,并设立多处旗鼓佯攻。倭寇见探汉岭旌旗飘扬,战鼓隆隆,怕重吃黄潭之亏,不得不改道走淳安,刚至蒿源(今东辉),遭到了何州判埋伏在此的强兵弩手射击,死伤无数。
嘉靖四十年(1561)浙东矿盗侵犯分水,知县李崇谦檄邑绅士王禹道率民勇300余人,设伏于探汉岭,将矿盗歼灭。
1934年11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十九师,在师长寻淮洲率领下,从淳安梅口出发,翻探汉岭转昌化北上抗日。
山里人世代深受翻山越岭之苦。1973年4月,岭源与三源、瑶溪村在一无资金、二无运输工具、三无机械设备的情况下,靠手挖肩挑背驮,4000多男女劳力披星戴月,风雨无阻,艰苦奋战八载,投入劳力32万工,投资24万元,用去炸药30多吨,架设桥梁21座,大小涵洞100多处,开通沿山崎岖公路33公里,从而使山里沉睡的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村民们逐步走上增收致富幸福之路。
【麻溪电站】
合村乡
岭源村
麻溪电站
岭源村麻溪又称江南生态谷,谷内溪水潺潺,群山连绵,麻溪电站掩藏其间。麻溪电站建于2007年,是桐庐县“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的骨干电源工程之一,工程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供水、灌溉等综合利用。整个电站由拦河坝、泄洪建筑物、发电引水系统、厂房、升压站等组成,水库蓄水160万方,装机容量1600KW,年发电600万度。
群山郁郁,溪水淙淙,湖水悠悠,清澈明亮,碧绿的山色映在平静的湖里,使人心畅神怡。麻溪电站的建造,不仅加快了桐庐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的发展进程,缓解用电紧张局面,同时,也为当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强地方造血机能,帮助山区人们增加就业、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空心村二次创业——城里人的第二居所】
合村乡
岭源村
岭源,明清时称生仙里。奔着一个“仙”字,迎来了岭源村的朝霞产业。
岭源虽地处偏辟,但生态环境极好,是天然的氧吧。村中近三分之一的村民外出务工,大部分农居房闲置,成了村里的摆设。只有逢年时节,那些房子才会有光亮。随着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的兴起,村里以生态资源、田园景观、农家生活、乡村风情为依托,盘活村中的闲置房,打造“山村小舍”民宿,引来杭州、绍兴等城市人入驻,让城里人在山村有了第二生态居所。
2011年,退休后的杭州人石鸣为圆“乡村梦”,来到岭源村“买”下一栋老屋,花10万元精心设计生活小乐趣,老两口喜好安静,便给后院取名“静园”,种上了十几盆兰花;空着的地方,见缝插针地种着各色蔬菜;后院围起一块地,养了七八只鸡,从此过着健康快乐的山居生活。此后,越来越多的“城里客”加入石鸣的行列,原本沉寂的岭源村,变得热闹起来了。
山居转换,农村闲置房成了城里人稀罕的“宝贝”,不仅为山里人增加了经济收入,还把城里人先进的文化知识理念融入当地,岭源村民居逐渐成为城里人的第二居所。
【生态休闲旅游】
合村乡
岭源村
岭源村虽地处偏辟,但凭借着良好的生态资源,走上了“生态立村、绿色富民”发展之路。设立省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建设森林食品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生态农业;利用秀美的自然景观,将现有农、林、渔等各行业与旅游业整合,共同开发、共同融合,乡村旅游日益兴旺。
丹霞山庄
丹霞山庄位于探汉岭脚,三面环山,处于大溪峡激流闯滩与雪山激流回旋中间地段,村民程永琪投资1000多万元,开设农事采摘、水上度假区块和休闲木屋,是一家集餐饮垂钓、健康养生、旅游度假于一体的休闲山庄。
绿庐蔬菜生产基地
桐庐绿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产品种植(养殖)于一体的高起点、高规格的综合性绿色生态园。由于生态环境一流,种植的绿色蔬菜深受都市人亲睐,浙江大学与蔬菜基地建立了鲜活蔬菜配送合作伙伴关系。绿色生态园不仅拓宽了山里人增收之路,也为都市人提供了生态健康食材,还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体验农事的乐园。
荷花田园
荷花田园是岭源村农民翁立华租赁农田20余亩,种荷花,养泥鳅。游客们采莲、捉泥鳅,乐此不疲,真是“青青荷叶泥鳅肥,荷花盛开添美景。”
文字:程少凤
摄影:程少凤提供
微村志
“微村志”是由桐庐县地方志办公室(县委党史研究室)创办的一种史志编修新模式。其编纂从“微”字着手,本着“见微知著”原则,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开门办史的模式,来展现桐庐各个“美丽乡村”的特色亮点。
欢迎各位朋友扫描下方的官方微信,加入“桐庐微村志”,让我们一起来记录我们村的“微村志”吧!
欢迎推荐您的乡村!投稿邮箱:187229246@qq.com
联系方式:0571-64212736
0571-64219201
编辑:李瑶
Hash:e0cb9b2da5ba9e7bd81ef946cba76e15cd2ba904
声明:此文由 同乐汇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