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桥竟“藏”有70多座古桥!
滔滔芦江河,隐隐青山乡
每次踏进柴桥
那扑面而来的古镇气息
像一本年代久远的书
散发着历史的醇香
总能让走过的你
与商贾的铜钿味、市井的烟火气
生煎包子的香味
撞个满怀……
今天,让我们走进柴桥,去寻觅柴桥的桥~
柴桥,既是桥名,也是地名,与黄岩路桥、绍兴柯桥、宁波柴桥、奉化大桥并称为浙江“四桥古镇”。
柴桥的母亲河芦江河,也可以说是北仑的母亲河,她流经全境,滋润万亩良田,哺育一方庶民生灵。这样一个水网密布的柴桥,桥自然是少不了的交通工具。
众多的桥,串联起了柴桥,使它恍若一串珍珠;而柴桥,又串联起了北仑的东西部。据不完全统计,因桥而生,也因桥而闻名的柴桥拥有76座古桥。
所谓柴桥,并不是木柴铺就的小桥,那其实是宋朝一户柴姓人家捐助的石桥,即柴姓之桥,而非柴木之桥。
当时称作为“柴家桥”、“进士桥”。明代期间多次维修,清朝道光年间,重修始名为“柴桥”,柴桥街道由此得名。柴桥于1948年改建桩巷浆砌石台单孔钢砼拱桥,1972年改建钢短形梁桥。
柴桥位于柴桥老街南北两路,旧时柴桥镇最为繁华的地方即是此处。旧时,每到一六大市、三八小市,四面八方前来赶集的农民一早就挑着各式农作物来到柴桥,怕是稍迟一步,就无容身之地。
以这座桥为中心的柴桥老街上,摩肩接踵,举袂成荫,柴桥头成了一座人头涌动的“人桥”。
商贾的铜钿味,市井的烟火气,北仑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柴桥情结,即是此情此景吧。
薪桥,建于1984年,它位于柴桥薪桥南北两路相接的芦江河上,处“柴桥”与“芦江桥”之间,连接着柴桥新街南北路。
不加雕饰的,才是江南水乡最迷人的样子吧。
闲庭散步般走过的路人,相约或是偶遇在此畅谈的老友、在桥上注视过往行人的商贩,搬一把木椅晒太阳的老奶奶……
桥上人来人往,谈不上人声鼎沸,却也安居乐业。充满了生活气息的薪桥,正是柴桥古镇风貌的缩影~
在柴桥街市中心,平行伫立着三座桥,柴桥、薪桥、芦江桥。桥与桥相距不远,不足200米。滔滔芦江河,河道弯弯桥梁多。
芦江桥,曾名“汽车桥”,位于柴桥环镇南路。从“汽车桥”这个名字便知,这座桥上走得最多的就是车,坐公交车经常从这座桥上经过。也许在柴桥人的记忆里,芦江桥在脑海里的片段并不多,多次经过,却很少停留。
芦江桥就这样伫立在母亲河上,挺直身躯,守着南来北往的行人。
学苑桥,坐落在历史悠久的柴桥中学内。山茶似火,灼灼兮飞红,香樟如盖,郁郁兮摇翠。在柴桥中学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苑桥在莘莘学子的脚下,撑起一片天地。
如果说,与国同辉的柴桥中学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那学苑桥就是见证者。只是,这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岁月的痕迹……
五马桥,始称聪马桥,是柴桥人沃頖在明成化年间所建,古时可供五驾马车并行。光是看这桥的名字,便知这座桥不一般。四条桥柱直刺空中,东西走向的桥面,两边各有斜坡,骑车者一至桥坡,得使劲蹬一下,才能踏上桥顶方可顺势而下。
五马桥是过去连接穿山的一条便道,在清乾隆、嘉庆、光绪年间以及文革时期,1948年改建整体式钢混,1976年重建3孔钢混空心板梁。经历过几次重修,至今仍未退出历史舞台,足以见证建桥者选址之准确,其中智慧可见一斑。
这里要提到一个历史人物:沃頖,他是明成化年间进士,北仑柴桥沃家村人氏,看到家乡一遇风雨就如水乡泽国,便带领乡亲兴修水利,修建桥梁,以此来改变家乡。
时至今日,五马桥一座行人,一座行车,桥上的“特建东南第一桥”的楹联始终保留着。
石栏桥位于正笔山后芦江上,东山门村一侧。明咸化年间进士沃頖始建,光绪十二年(1886)重修,1977年7月改建为重力块石墩台矩形板梁。
多年前,从柴桥通往白峰郭巨,通往大碶新碶镇海宁波等地的公交车都要经过这条石栏桥。这宽阔敦实的桥面可承载15吨,如今,从桥上走过,怕是很少有人知晓柴桥先辈沃頖的故事了……
滚滚芦江东逝水,历史的年轮从未停歇……
一边是河,一边是海,这种古朴的建筑,就叫做碶,也就是水闸。碶的最大功能就是在河流与海洋的衔接处起到阻隔并调节河水与海水交流的作用,所以碶即是关口,又是枢纽。
说起穿山碶,不得不提到一个与宁波密不可分的历史人物:曾在鄞县任县令的北宋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这滔滔芦江河泄洪排涝的枢纽穿山碶即是王安石所建。
由碶得名的“穿山碶桥”位于穿山村,在1953年改造并通了汽车。桥长39米,桥上俨然一副世外桃源般的闲适画面:并坐在桥边钓鱼的花甲老人,皱纹爬上了他们的脸庞,却并没有吞噬掉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背靠青山、脚下流水的穿山碶桥,是一副山水画,这些垂钓的老人,是山水画中的人物画,画中画也。
穿山碶桥旁边,有一座王安石亭。滔滔芦江河,万亩良田水。王荆公对柴桥人民的恩泽,人们从未忘记。
风打塘桥,在环镇西路终端,始建至今已有500年历史。
在1995年重建后,风打塘桥旧貌换新颜,拓建后长60米,是如今柴桥街道最长的一座桥,长得仿佛装不进镜头里。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平坦大道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历史的长廊中,曾在柴桥留下足迹的先辈,曾为柴桥留下福祉的智者,都是这平坦大道的缔造者。
镇西桥位于车堍村,明弘治年1488-1505始建,现存的桥为1977年改造,重建时改名镇西桥,俗称芧草桥、马车桥。(注:xù芧)
20世纪中下期,柴桥新增、修葺了数十座桥梁,镇西桥便是其中一座。
正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今日,我们站在先辈的肩膀上生活,也不能抹灭他们为这个世界留下的遗产。以史为镜,正衣冠。
大河蟹桥不大,小河蟹桥很大。这两座有趣的桥平行而造,位于环镇西路上,中间约相距百米。大河蟹桥长10米,宽4.5米;小河蟹桥长35米,宽7米。
小河蟹桥在芦江北路通往小河蟹住宅区芦江河上,以地得名。大河蟹桥在芦江北路通往大河新村住宅区芦江上,形如河蟹,桥以地得名。
怎么样,要不要相约去小河蟹桥上抓大河蟹?
资圣桥位于红光村,始建于明朝。桥南端有资圣山,山下原有资圣庙,桥以山得名。
红桥,位于瑞岩社区,1969年由石桥改建。桥前一棵年代久远的老樟树与之为伴。看上去,还是老樟树年长些。
听着流水潺潺,古樟树和红桥守候着人们,成为人们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家的味道。
青山隐隐碧水长,
渔樵耕读各匆忙。
河岸悠悠人烟旺,
纤夫号子传四方。
走进柴桥,寻觅柴桥的桥……
桥的这一头,是我;
桥的那一头,是家。
走过这座桥,我就到家了。
其实,家并不远。
隽永柴桥,烟柳拂拂,小桥流水,
关于柴桥和桥,
还有许多故事...
小编会找一个阳光乍泄的日子,
去和柴桥的老爷爷聊天,
听他讲柴桥的故事,
然后写与你们听~
文摄:恒荣文化,来源:阿拉柴桥
Hash:7c936ea49f2dce38498f39f49e2b3fc4f4575ea1
声明:此文由 北仑旅游官方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