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廖氏家谱! 权威发布!廖家人转起!
❈❈
一、廖氏简介
廖姓,最早一支廖姓源自黄帝后裔、夏朝宗室、西蓼开国国君—廖叔安,故廖叔安为廖姓得姓始祖。廖姓总人口约600万,约占汉族人口的0.37%,排第60位。历史上廖姓曾建立西蓼、东蓼、舒蓼等诸多政权。
廖姓源流较多,主要源流一是出自姒姓,为夏朝宗室廖姓得姓始祖廖叔安之后裔,以国名为氏;二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姬伯廖之后裔,以邑名为氏;三是出自偃姓皋氏,尧、舜的贤臣唐朝追尊大唐德明皇帝皋陶的后裔,于“蓼”建国,以国名为氏。
廖(飂)叔安,帝颛顼相传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为楚国的先祖,其后裔叔安夏朝时受封于飂(廖字)国,故称飂(廖)叔安。春秋时,廖国被楚国所灭,后人以国名飂为氏,称为廖姓,廖叔安作为开国国君,被尊为廖姓始祖。
古蓼国辖境为当今河南省唐河县、桐柏县,湖北省枣阳市、随州市,都城在(今河南唐河);飂氏传到36世伯高时,改成为“廖”。
二、廖氏来源
一、据《左传·昭公二九年》及《风俗通》等资料所载,相传黄帝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时,因封于飂国(又作蓼国,今河南省唐河县南),故称飂(古廖字)叔安,其后代以国名飂为氏,称廖氏,是为廖姓。
二、据《广韵》、《姓氏考略》等资料所载,周文王有个儿子叫伯廖,因封于廖邑,其后裔也有以邑名廖为氏,称廖氏。这支廖氏,望出巨鹿。
三、据《潜夫论》云:“皋陶庭坚之后,封于蓼(今河南省固始县),子孙以国为氏。”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夏时受封于蓼,春秋时英、立等小国,即唐朝追遵大唐德明皇帝皋陶后人所建。楚穆王四年灭国,其后子孙有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即为廖氏。
四、源于改姓,出自五代时期吴越国刘氏一族,属于因谥改姓为氏。唐朝末期至五代时期,吴越大豪钱镠创建了吴越国,他成为开国第一任君主。由于钱镠的“镠”与“廖”为同旁字,为了令辖下皆避自己的名讳,钱镠便下诏将吴越国中所有的刘氏族人皆改为廖氏,世代相传至今。
五、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皇室,属于帝王赐姓为氏。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率二十万大军伐漠北,元世祖孛尔只斤·忽必烈的后裔、蒙古王子孛尔只斤·也先土干率妻子及其部族众人归降,明成祖大喜,特赐其汉姓为廖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元朝黄金家族托雷后裔,后多冠汉姓为廖氏。
六、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全球廖氏总群 据文献《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中记载:“清朝满族皇室后裔爱新觉罗氏族人中多冠有汉姓廖氏。”
七、有一说法,源于古代贵族姓氏,据文献《姓纪・名头志》中记载:“廖,字形源于一长发飞仙髻,以羽毛为衣,以云霓作裳的翩翩起舞的美妙仙女姿态”。原指美若天仙的女子,本来是贵族才可以得到的姓。其后意义渐淡,关于其姿态,可参考霓裳羽衣(成语)。据林氏学者分析,其字形可拆分为广,羽,人,彡。其他具体例证尚不明。
三、廖氏郡望、堂号
廖氏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四年置郡。相当今河南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时移治平舆。
堂号
武威堂 唐贞观年间,廖崇德任虔化(今江西省宁都)县令,政绩显著,深得民心。崇德的父辈曾任武威太守,其后裔从唐代起几百年间声势显赫,均以“武威”为堂号。武威堂是流传最广、人口最多的廖氏堂号。“崇德之父辈曾任武威太守,其后裔自唐代起几百年间声势显赫,均以武威为堂号。”如今的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乃至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的廖姓人,大多是武威堂的后裔。
世彩堂 是廖氏的主要堂号之一。“世彩”的内涵:一是长寿而有福气,“为官者只有造福于百姓和乡里人,才有这样的好福气”;二是宋皇帝(钦宗)御封“世彩堂”,更为显赫而耀。廖刚是宋朝一位极有胆识、极有谋略、威望很高的大臣。他的曾祖母活到93岁,曾祖父享年88岁,他们都看过自己的第五代孙子。廖家累世奉养白发老人,所以廖刚把自己的厅堂命名为“世彩堂”。后世许多廖姓宗族都喜欢用“世彩堂”作为堂号。
汝南堂 汝南郡是廖姓最早的发祥地,汝南堂是廖姓人以其祖先发祥地汝南郡取名的堂号,是廖姓最古老的堂号。
果烈堂、中乡堂 蜀汉廖化,为关羽主薄。关羽败亡,廖化在战场上假装已死,得逃回蜀。拜宜都太守,迁右军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所以叫“中乡堂”。又因他做事果敢刚烈,就叫“果烈堂”。
紫桂堂 宋朝时候,廖君玉以朝清郎兼英州知府,他一生好学,在桂山建了一个书房叫“紫桂堂”,因此廖氏有称“紫桂堂”的。
万石堂 宋工部尚书廖刚,娶秦国夫人张氏生子四,皆士,皇上赐每人官禄两千石,父子五人共享万石,时人号称“万石廖氏”。诗云:万石家声远,三州世泽长、瓜锦欣瓞衍,栾世庆荣昌。
清武堂 据《廖氏大族谱》载:“明初,张元子入赘廖家” ,为福建诏安官坡张廖一族之源。这派族人从张氏郡望“清河”、廖氏郡望“武威”中各取一字,合为“清武 堂”。
其他堂号 另外,廖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中乡堂””、“垂裕堂”、“崇远堂”、“馨德堂”、“紫桂堂”、“知本堂”、“本思堂”、“五桂堂”、“武城堂”、“慕维堂”等。
四、廖氏图腾
五、廖氏宗祠楹联
四言
三州世泽;万石家声:
——上联典指自晋至唐历时数百年廖氏家族之显赫。“三洲”是指廖氏先祖廖彦光的六世孙有三兄弟封为郡公,长为廖延邦,封清河郡公;次为廖延龄,封武威郡公;三为廖延春,封太原郡公。这是廖氏首次分为三郡,也就是三洲的由来。下联典故的说法有两种:一是据说汉时廖扶(即北郭先生)聚谷万石救济百姓灾荒,故而家声远播;另一说是宋时廖刚和四个儿子均年薪二千石,共万石,父子号称十贵,其居舍门额宋皇帝御封为“万石家风”、“世彩堂”。“万石”指廖刚,宋徽宗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官至工部尚书;他的四个儿子廖迟、廖过、廖遂、廖遽同朝为将帅,年俸禄都在两千石(一石为六十千克)谷以上,五人皆重信义,一门官俸累计超过一万石。
绿荔名族;紫桂书堂:
——此联为廖氏宗祠“汝南堂”堂联。
名荣万石;性慧六龄:
——上联典指北宋顺昌人廖刚,字用中,号高峰,少年时曾跟从杨时学习,崇宁年间进士。宣和初年官监察御史,当时蔡京专权,他奏论无所回避,后出知兴化军。南宋绍兴年间历官吏部员外郎、御史中丞,对于朝政知无不言,曾建议起用有德望的旧相,因此得罪了秦桧,改任工部尚书。著有《高峰文集》。他四个儿子廖迟、廖过、廖遂、廖遽都任将帅,做到太守一级的官,当时人称“万石廖氏”。下联典指宋代顺昌人廖衡,幼年时机敏过人,六岁能写文章。县尉下乡催租时遇见他,把他抱到县衙,他当场吟诵《雨中山茶》诗,人们大为惊奇。十三岁中乡举,后任转运判官。
山茶咏句;性慧六龄:
——全联典指宋廖衡,幼警敏绝人,六岁能属文。吟雨中山茶诗,人皆大奇之。
着归田集;称谪仙人:
——上联典指北宋将乐人廖正古,字明远,治平年间进士,任西安知县,有惠政,曾多次提出王安石的“青苗法”于民不便。后辞官回乡,着《归田集》。下联典指北宋初顺昌人廖执象,字逊父,七岁能写诗。道士陈抟见到他时,说:“你是谪仙人(才学优异,如谪降人世的神仙)啊,但是不能久留尘世。”他不到二十岁就进京城向朝廷进献诗文,太宗看到后也称好,后参加省试时,得急病而死。
绿荔名族;紫桂书堂:
——上联典指北宋宜宾人廖有衡,字致平,熙宁年间进士,官至朝议大夫。家中有两棵荔枝,果实为绿色,味道甜美,他的好友黄庭坚称他家为“绿荔廖氏”,后来人们便用这个称呼来区别他和其他廖氏家族。下联典指北宋荆州人廖君玉,字国华,元祜年间以朝请郎知英州。他平生好学,此时在桂山建书堂,名叫“紫桂堂”,政务闲暇时就在堂中读书、吟诗。
名荣万石;世彩名堂: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廖刚,忠正耿直,疏陈无所避,官御史中丞,不阿权贵,几欲抗秦不成,改工部尚书,所生四子,皆居高官,人称“万石廖氏”。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廖莹中,建书堂名“世彩堂”。
汝南世泽;五经家声:
——上联典指廖郡望族居汝南郡。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廖谨,恬静力学,淹贯经史,人号“廖五经”。
五言
武功垂汉史;威德冲神朝:
——此联为廖氏宗祠“武威堂”堂联。联以鹤顶格,由首句的第一个字“武”和第二句的第一个字“威”构成“武威”堂名,是指武威郡廖氏。武威廖氏由得姓始祖飂叔安,至春秋时,飂伯高 改飂为廖之后,至汉朝便有廖氏祖先因武功而记载大历史上。上联“垂汉史”的“垂”是指流传,记载的意思,即是指汉朝的历史已有记载。“飂”,是古廖字。
万石家声远;三州世泽长:
——此联为廖氏宗祠“汝南堂”堂联。
力行仁义事;奉献忠孝心:
福建省南平市樟湖镇溪口村廖氏宗祠联。溪口村是南平廖氏最为集中的一个行政村,人口约五千人,廖氏宗祠就座落一村后的一小坡上。晋末永嘉之乱,中原人民为了避乱事,相携外迁,廖氏祖先就于其时入闽。今日溪口廖氏始祖廖钱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由尤溪入溪口村,从此繁衍生息,是为溪口廖氏开基始祖。宗祠南向,占地约五亩,原址现湮没于水库区内,九五年迁于现址。祠宇系仿清建筑风格,宽大敞整洁,门墙中额为清嘉庆甲子年石刻“廖氏宗祠”,昭然醒目。门前平台左侧面立有数方清代重修祠碑记,以及现今《迁祠记》碑。祠之正厅设一神龛,龛中供廖氏祖先神牌,上额“武威隆望“,”“武威”即其郡望,各地廖氏多同此,以示宗族源流长远。祠厅内的这一副对联题味隽永,是廖氏先祖对后代的谆谆教诲,其后代遵循祖训,力体身行,历代努力不辍,终使家族兴旺昌盛,蕃衍各地,其中海外尤以台湾、东南亚颁较广。在香港,廖氏为当地四大姓氏之一,其祖先多源出于延平,在台湾的安平、彰化、淡水等地,延平廖氏裔亲亦不在少数。按照旧例,溪口廖氏于每年正月初六,春秋致祭,宗祠逢每年八月秋风便邀请五十岁以上老人相聚于此,增进亲谊。有清康熙、乾隆及民国七年三修《廖氏族谱》,1995年又新修有《南剑龙溪廖氏族谱》。
六言
——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巢湖(今属安徽省)人廖永忠,征南将军,封德庆侯。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南京大理少卿廖庄,是一个生性刚烈、恬淡的人,喜面折人过。因一封奏折惹怒了明景帝,被贬至四川宁羌驿,充任驿丞。景泰八年正月,英宗复辟,史称“夺门之变”,廖庄被起复回到南京。
七言
派衍天横源流远;郡封武威世泽长:
——此联为廖氏宗祠“武威堂”堂联。
八言及以上
慈孝友恭,一堂吉庆;诗书礼乐,满室荣华:
——此联为廖氏宗祠通用堂联。
感念恩深,小姑呕血;伤心春尽,嫠妇悲吟:
——上联典指廖忠臣妻欧阳氏抚养小姑,与亲女同乳,欧阳氏殁后,小姑泣至呕血,病年余。下联典指清廖云锦为马氏妇,早寡,其《咏秋燕》诗云:“伤心春雨香泥尽,羡尔先归到故乡。”
二水绕金盆,源长流远;三峰朝祖庙,人杰地灵:
——福建省宁化县地区廖氏宗祠通用联。
世彩堂高,历代多贤承祖训,武威望重,传家有道起人文:
——此联为廖氏宗祠通用堂联。
——福建省诏安县官陂镇廖氏宗祠崇远堂联。此联以鹤顶格镶嵌“崇远”堂名。上联“诏邑”,指的就是福建省诏安县,“官陂”,指的就是诏安县的官陂镇,而“虎溪”,指的就是位于台湾省云林县的虎尾溪。如此一对楹联简单而清楚地说明此支廖氏族人所从而来的问题。
甘肃武威,承前启后源流长;闽杭觉坊,继往开来子孙昌:
——福建省上杭县蓝溪镇觉坊村廖氏大宗祠联。上杭蓝溪镇觉坊村的廖氏大宗祠为廖氏花公始祖祠。该祠堂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分前后两殿,内有木柱,外有围墙,砖木结构,造型独特,称“蟹型”二宝地,寓意为“家庭旺,子孙昌”。此支廖氏始祖花公与冯夫人仙逝后合葬于上杭庐丰公路旁,形曰“田鸡浮塘”。1983年重修,每年春秋祭祀,前来进香拜祖裔孙,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据廖氏族谱载:“花公官汀居杭,卒于官地汀州,运回觉坊安葬,路经杭之庐丰绿荫水口时,突然风雨大作,扛夫们只好把棺柩停放在路旁一块高地上,急于避雨休憩,待雨后回到停棺场,棺柩却没于地下,故而草草筑坟,放上一块小墓碑以作纪念……此坟筑起后,附近人家每晚都能听到处处蛙鸣。而逢暴雨,四周田园被淹,唯此坟始终浮于水面不没,故而传之为‘田鸡浮圹’。”
竹杖青奇,万里河山归杖下;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隐郎中:
——江西省兴国县三僚村廖氏杨公祠联。廖屋村杨公祠安放的是杨救贫祖师和廖金精的塑像。三僚廖氏尊奉的开基祖和杨救贫勘舆术的传承人是廖金精。廖金精名瑀,字伯瑀,相传其曾入山学道,长居虔化县(今宁都)翠薇峰金精洞,自 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相传他年方十五,已经精通四书五经,乡人称其为“廖五经”。唐末兵荒马乱,科举不继。廖瑀的父亲廖三传擅长堪舆,廖瑀自幼耳濡目染,转而研究堪舆之术。杨救贫在兴国、宁都、于都一带活动时,廖瑀与杨筠松相遇于虔化,起初他不服杨救贫,年轻气盛,屡屡与杨公斗法。有一次,黄陂廖氏请杨救贫去堪定一个门楼位置。廖金精预先用罗盘定准了方位,并在地下埋了一个铜钱做标记。杨救贫来后,却不用罗盘,只是用手里的一根竹竿,随手往地下一插,却正中了铜钱中间的方孔。廖金精这下服了杨公,虔诚地拜杨公为师。全球廖氏总群 廖金精原来住在宁都东山坝。为早晚追随杨公,他随师傅迁到兴国三僚村居住,后来得到杨公亲传青囊秘籍。三僚廖氏杨公祠大门的这副对联,就暗寓了这个故事。廖瑀著有《怀玉经》、《俯察本源歌》、《一盏灯》等著作传世。
学术仿西欧,开弟子新知识;文章宗北郭,振先生旧家风:
——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廖氏宗祠“万源祠”联。为纪念三世祖政廖妣梁安人,廖政第七世孙旺生、九生、曹福、石崇、汝贤等五大房后裔于清道光二十八年戊申岁(公元1848年)在上杭古田建廖氏宗祠“万源祠”,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前堂为议事厅,厅前正中上悬“廖氏宗祠”匾额,后堂为祭祀厅,配祀一脉宗支神位。左右横舍二落四间,还有天井、门坪等。祠宇建筑精巧,典雅堂皇,周边古木参天,壮观秀丽,龙脉腾起,堪称风水宝地。民国初年,为推行新学,该祠改设“和声学校”。祠堂大门横批石刻“北郭风清”(为纪念先祖扶公,字文起,号北郭先生,东汉时人,博学多才),两边镌刻着这副对联。此联实为办学宗旨,意谓: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本族培养新型弟子,继承弘扬优良家风。1929年红四军进驻古田后,该祠又改为“曙光小学”。1929年冬,著名的古田会议在廖氏宗祠“万源祠”召开,该祠成了古田会议会址而永载史册,誉传五洲。
武不屈、文不惊,须立丈夫志气;威可畏、仪可象,乃为君子规模:
——此联为廖氏宗祠“武威堂”堂联。以鹤顶格嵌堂名。
溯源本于西周,祖德文谟昭百代;肇冠堂兴南宋,家声世彩振千秋:
——清朝时有翰林院学士廖甡返乡拜祖,嘉庆皇帝封送这一副饯别送行对联作廖氏堂联。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气势磅礴,上联点出了廖氏是“周文王之后”的悠长历史;下联通过嘉庆皇帝赞誉廖刚德行,激励廖氏子孙弘扬“世彩家声”。
祖德溯三洲,源远流长,看此日人文蔚起;宗功承万石,根深叶茂,喜今朝景远维新:
——此联为廖氏宗祠“汝南堂”堂联。
源远流长,自唐朝为御史中丞、祖德宗功当思发扬光大;
溪清水秀,由博州迁豫章南墅、瓜繁椒衍毋忘好友亲朋。
六、廖氏始祖
廖(飂)叔安,帝颛顼相传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为楚国的先祖,其后裔叔安夏朝时受封于飂(廖字)国,故称飂(廖)叔安。春秋时,廖国被楚国所灭,后人以国名飂为氏,称为廖姓,廖叔安作为开国国君,被尊为廖姓始祖。
七、廖氏祖训
1.孝双亲
父母双亲,恩似海深,生儿育女,历尽艰辛。
子女成人,孝养殷勤,鸦能反哺,人当胜禽。
父母所需,竭力奉进,不应吝啬,薄待双亲。
父母教诲,谨记在心,父母有过,婉言规陈。
父母有病,精心侍奉,求医诊治,力减病痛。
久病不愈,照护始终,婿为半子,也应分奉。
婆媳关须,应如母女,婆慈媳孝,不存忌疑。
莫伤亲心,毋揭短处,改过即可,莫向外议。
上有父母,下有儿孙,上慈下孝,代代相传。
2.爱同胞
兄弟姐妹,骨肉同胞,情同手足,根须一条。
成家立业,各操其劳,团结互助,仍应做到。
分炊析产,莫争多少,财物易得,手足难找。
赡养父母,各皆尽孝,富多贫少,不该计较。
姑嫂相敬,是非减少,姊妹嫁出,互亲相好。
妯娌和睦,互尊互助,情同姊妹,协力致富。
自爱爱人,合家安好,事事适可,和乐永保。
3.睦夫妇
不求貌美,偏重素质,健勤能干,俭朴诚实。
夫妻之间,情重如山,荣辱与共,利害相关。
欲求美满,以诚为先,推心置腹,不相欺骗。
不受谣祸,不被唆骗,信任至重,理解关键。
生活习惯,互就相容,相敬相爱,互助互勉。
统一计划,分头去办,大事相商,小事自便。
一方有过,耐心规劝,循循善诱,不可耍蛮。
一方患难,勿怨勿烦,体贴照顾,不该疏远。
富不移情,贫不相怨,百年偕老,同苦共甜。
喜新厌旧,众所不齿,朝花暮柳,更违法纪。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或女,都应平等。
父母行为,胜于说理,言传身教,启发自砺。
4.亲宗族
敦亲睦族,五要记住:一曰敬老;二曰尊贤;
三抚孤寡,周到细心;四扶危困,不辞劳辛;
五持公正,排难解纷。合族团结,和气生春。
同根相邻,应互关心,天灾人祸,俱可减轻。
喜事相贺,丧事吊唁,合族之事,协力齐心。
5.慎交朋
朋友之间,信义为重,情淡如水,谊厚难动。
同气相求,同声相应,互尊互信,情谊笃定。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同道合,是谓良朋。
肝胆相照,敢褒敢评,切磋砥砺,携手并进。
狐朋狗友,狼狈为奸,沆瀣一气,越陷越深。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择朋交友,岂可不慎。
管鲍分金,相交至诚,孙庞暗斗,令人心惊。
莫矜己长,莫轻人短,贫贱之交,终生不忘。
6.勤学习
玉琢成器,人学知义,不分男女,皆要学习。
尊师重教,充实知识,讲究科学,掌握技艺。
幼年求学,犹须勤勉,熟读精思,获益非浅。
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勤学好问,分秒必争。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劳动锻炼,均须实干。
滴水穿石,精神可贵,博学成才,功名可遂。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无术,何以立世?
光阴易逝,生年有限,囊萤映雪,当为借鉴。
闻鸡起舞,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终生受益。
7.守法纪
国有国法,民有民约,严守法纪,坚持原则。
盗窃拐骗,不劳而获,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贪污受贿,罪在不赦,敲诈勒索,作恶自毙。
车匪路霸,应当消灭;流氓地痞,岂容肆虐?
交通规则,各应遵守,不慎车祸,覆水难收。
秉公办事,严谨廉洁,作奸犯科,自趋毁灭。
立身处世,最重人格,礼义廉耻,时自鞭策。
8.重修身
爱国爱乡,热心公益,开拓创新,敬业尽职。
遵守秩序,礼貌待人,举止端庄,言谈宜慎。
为人正真,细察兼听,是非善恶,爱憎分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以律己,恕以待人。
见义勇为,济困扶危,心田种德,世代受益。
施惠勿念,受恩切记,慈悲为怀,乐善好施。
凡事三思,留有余地,鲁莽从事,追悔莫及。
淫乱好色,身败名裂,祸延子孙,自作罪孽。
富贵勿骄,贫贱不移,光明磊落,凛然正气。
9.善持家
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半丝半缕,都要爱惜。
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富邻,无限光荣。
才高身勤,收丰用省,谦恭忠厚,其家必兴。
公平交易,勿占便宜。穷邻苦友,量力周济。
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不义之财,分毫不取。
巧取豪夺,骄奢淫逸,为富不仁,万人唾弃。
移风易俗,消除迷信,破旧立新,合理改进。
10.讲卫生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内外清洁,排列整齐。
垢集桶堆,痰入沟盂,环境优美,体健神怡。
饥不暴食,渴不狂饮,戒烟节酒,多动少病。
增果蔬菜,减肉糖盐,清通脏腑,祛病延年。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怨恨嫉忌,身心大害。
纵欲短命,乐观长寿,讲究卫生,全家幸福。
八、廖氏之歌
❈❈
廖氏家谱大全!
廖家人一定要收藏哦!
赶快传给更多的廖家人吧!
赞 赏
Hash:99d7940e0692a10b33701e195c842a29dacbc33a
声明:此文由 廖氏宗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