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溪清浅渡危桥,径策枯藤上紫霄” ┅┅探访鹿亭中村

见证革命友谊的时刻到了,还不来关注我

避开熙熙攘攘的车流,摩肩继踵的游客,这一次再来到中村又有另一番感受。

01/鹿亭与中村

“鹿亭”的由来:相传梁代隐者孔佑在此地救了一头中箭的鹿,并建亭护养之。中村位于余姚鹿亭乡东南部,地处四明山山脉东麓与鄞州区章水镇童皎村接壤,距鄞县(鄞州)、奉化、余姚、上虞各45公里,距鄞江、梁弄、陆埠三镇各20公里,所谓“中”村。

02/晓鹿溪与白云桥

中央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蜿蜒穿过,这条晓鹿溪将整个村落一分为二,形成隔岸相望之势,溪上白云桥是中村的古韵焦点。在这里这就不得不提下中村独有的景观“金牛回头望明月”。

在中村的东面,有一座小山,当地人称为金牛山。金牛山头朝东,尾朝西,金牛喜追月,村里的人深信金牛能让村落更加兴盛。若是能在中村造出一个“月亮”,就能永远留住金牛。

聪明的石匠提议在晓鹿溪上造一座拱桥,每当明月当空,拱桥身倒映溪中,宛若一轮明月。

而桥造好后,那座原本头朝东的金牛山,不知不觉中,竟然回过了头,朝白云桥这边望过来了,好一个“金牛回头望明月”!

登临白云桥,桥全长25.3米,原共有石阶96级,南边有48级,北边现尚存30级,满月形的桥孔直径12.65米,桥面下宽上窄,桥顶的宽度仅3.3米。因此明代诗人王锡衮有诗赞道:“飞梯何经借鳌背,金绳直嵌山之侧。横空贯索插云溪,补天镶地真奇绝”。

桥面两侧共有十六根望柱,中间四根顶上雕有石狮,桥孔两侧边墙上均镌有桥联。

东联:“白水跨虹腰,路通南北;云村留月影,界画鄞余。”

西联:“地界鄞余,二韭三菁歌利济;村连龚郑,千秋万载庆安澜。”

白云桥下的晓鹿溪全长20公里,流经中村的最宽处达百米。下桥后小心翼翼地踏上溪上特有的水上蹬步,这种踏石渡水的感觉真好。它的原理相当于现代建造水库堤坝的溢洪道,起到溢泄洪水,保护桥身,增加桥身长度的作用。

嗨,你是在拍我吗?

中村是千年古村落,至今完整地保留着不少明清建筑,原汁原味的四明山传统民居和周边的自然山水融为一体。没有显赫的装饰没有铺张的门头,自由随意,独具一份风骨。置身山水之间,不会去想生活之忧,工作之琐,甚至不想开口说话,静静地把自己融入这份景色。

后汉书》:(隐者)或隐居以求其志,或曲避以全其道,或静己以镇其燥,或去危以图其安,或垢俗以动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清。

此刻白云眷顾,溪流眷顾,行走在瑰丽山水间,遥想这村落到底还有多少令人着迷的故事,是否有文人雅士朝堂遭奸臣陷害,郁郁不得志,终遁身而去;是否有将士功成名就后还回归乡里,养老怡情。我若再往里寻一步,是否有机会穿越过去,真真见识古人遗风,光是想想就激动不已。

世间难寻百岁人,山中难觅千年树。中村却拥有着数量不菲的千年古树,即使没有信仰,面对古树也会陡然而生敬畏之情,是啊,没有人不崇拜古老的灵性。

还在好奇这个圆形水坑是什么?周围的村民解释说,这是下水口,人为做圆,既美观又能分担洪水期溪水负荷。一眼望进去,像晓鹿溪的“眼”,包容万象

03/仙圣庙与古戏台

再多看几眼就冒出跳一跳的冲动,连忙离开,去往不远处的仙圣庙。仙圣庙是座道观,大约始建于南宋时期,明代有重建,最后在清康熙三年(1664年)又重修,历时5年方才竣工。庙里供奉着两位仙圣,一位是白大王,一位是龚将军

早就听说仙圣庙里的古戏台是宁波现存最早的古戏台。今日得见,感叹经过岁月的风化,石头和木质结构组成的戏台居然还能保存得如此之好。

戏台面阔⒋7米,呈正方形,高约6米,飞檐翘角歇山顶。两边的柱子上写了一副楹联:

“坎坎鼓蹲蹲舞千秋永歌圣德,

熙熙来攘攘往万民共被神恩。”

抬头望,顶上层层盘旋向上,这是俗称“鸡笼顶”的螺旋形藻井,看久了略晕眩,低头揉眼注意到底下还有个木雕的“扩音器”。

不知道在此,当演员唱起咱们的姚剧,四壁共鸣,余音绕梁,会是何等的听觉视觉双重享受。

04/玻璃观景台

得知鹿亭古道大约有10余公里的时候,身为“懒惰胚”的小编本来是不想去走的,架不住集体劝说走完了古道,如果大家直接想去玻璃观景台,在这里小编推荐个路线,行至中村的村委门口停车后,直接走村道路往东可以直接到观景台的。凭栏眺望尽揽群山,非常值得一走。小编有恐高,图就只能拍到这里了。

小编手记:人间凡处有仙境,愿鹿亭中村千年的风貌,我们这些后人能更好更完善的保存修缮。

自驾:导航鹿亭中村

公交:623路

更多往期文章

Hash:5f0acf2b232276600c0ece2ab93e1165718ead91

声明:此文由 余姚嘉悦购物广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