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洋村,一个藏在茶园里的御史之乡

提及梅洋村

四溢的茶香

恢宏的百廿间大厝

“批龙鳞、捋虎须”的江大御史

名片般闪过脑际

诗情画意地邀约着意欲探访的心

那就择一个明媚的日子

早早出发

盘过一番弯曲的山道

去会一会这个藏在山坳中的小村庄吧

乡村的晨,始于日出,谧静而简朴

草丛里若隐若现的溪流

窸窸窣窣地淌过眼际和耳畔

蓄向前方那片片大小不一的池塘

茂密的水草

翠汪汪地簇拥着净澈的溪水

摇曳出醉人的涟漪

梅洋村古属梅洋境安福社。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涵江江氏民居(即江春霖御史故居)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江春霖墓,有古建筑昭灵宫和江莲谿墓列入涵江区第三批不可移动文物名录。还有梅洋寨(月峰寨)、兴隆寺、梅洋茶厂、梅洋水库、梅洋岭古道等。

茶园

梅洋村部

江春霖像

古民居

民居内部

百廿间大厝

绿海里的茶香——

蓝天白云下放眼,梅洋村的坡坡凹凹盛满青翠。一沟沟,一溜溜,一排排,绿成波浪,在山谷山坳间涌动。村子便整日摇在青茶绿水里,氤氲在浓浓的茶香中。

晨雾笼罩下的茶园,那沾着露水的毛尖,吮吸着天地的精华,丰盈地等待一个被采摘的瞬间。茶农们则蹁跹其间,指尖娴熟地采撷着一枚枚幸福的密码。之后,晒青、静置、摇青、杀青、包揉、揉捻、焙火…最终酿就了那盏浓郁的香茗,萦唇绕齿,沸腾胸腔。

时光的旅行——

梅洋寨

梅洋寨古名为月峰寨,为环形石头寨,现存石寨门一座和石头部分寨墙,站立寨顶视线开阔。该寨始建年代不详。和萩芦友谊村的飞鹅寨、枫山村苏岐寨、新县仙安村的朝天寨、以及大洋乡车口古寨等同属于烽火寨。在古代战时,传递信息就靠烽火台传讯预警。

梅洋古道

梅洋村有两条石板古道保存完好,一是从林美村上山的前埔岭古道,因起陡峭而著名。途中有土地庙2座,可供行人半途休息。二是去往南下村的梅洋岭古道,也有两座土地庙,但已经坍塌。途中有一个回音壁可学舌回音,甚为其妙。

江御史的正气——

梅洋江氏民居

梅洋江氏民居为清御史江春霖故居。是福建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江春霖故居,也称为百廿间大厝,位于梅洋村,自江春霖曾祖父江奋銮于清嘉庆建,直到江春霖兄弟辈完成,坐东南朝西北,三进七开间悬山式土木结构,总面积为4400平方米。大宅最初建成时共有120个房间,如今是146间,俗称“百廿间大厝”大厝中轴线建筑由外大埕、大门洞、内大埕、下厅、顶厅和月堂厅组成。

墙体为干打垒的夯土,梁、柱、椽为杉木,屋顶为灰瓦,房屋的墙体采用夯土和杂石砌成,先后建成的三重护厝分别为“新厝里”“楼顶里”“二弄”和“尾楼”组成闭合式的结构,把正厝围成土堡,主屋两边各建有二层小楼房(俗称龙虎楼),其间各砌一个石库门作为入院通道,厝内通道与16个天井相通,形成外墙牢固,内部相通的土堡式大厝,故居的右后角原建有“铳楼”,为全屋的最高建筑,四面设有观察孔和射击孔,只要把石库门一关,把守楼上制高点,就能起到防御土匪作用。

由外大埕进入内围墙中间有一简朴“门洞”,门联为“源从济水,派衍淮阳”,也曾写“醴陵世第,济郡名家”。

由内大埕而上进入故居主体建筑之“下厅”,大门的门当上有一“文魁”匾,系江春霖之父江希濂于同治乙丑科(1865)中举人时所挂。大门联为:柏叶家风古,笔花春色新;门楣为:国恩,家庆。

二进为“顶厅”,功能为家族重大活动的场所,原有三块匾,一为“进士”,系江春霖甲午科中三甲进士时所挂,另二匾为七房、八房“谢恩”“祝寿”匾。

第三进为“月堂厅”,即“述志堂”,其功能是供奉江历代祖先牌位,为一年四季致祭之场所,另一功能为江家子弟励志笃学、习文会友之场所,正中高挂一匾曰“述志堂”,两旁挂两对对联,其一为江春霖同科一甲第三名(探花)郑源所书,上联:柏府树清标千古风霜留谏草;下联:笔亭传好梦一门孙子种奇花。

另一联为江氏家族传宗联句:上联(命名时排辈分用):祖宗启瑞应昌年声振云来寿扬天作;下联(结婚写表字时用,与上联一一对应):孙子承光联肇鍚书尊孔孟学宪圣贤。述志堂正中拜台上供着江家入莆始祖牌位,为江春霖御史所书,黑底金字。

故居护厝之一“新厝里”在光绪乙未年(1895)拓展为“三层楼房”,命名为“半耕书室”。江春霖专为该书室写一篇跋(收入《江春霖文集》)并制一匾悬挂,“示子孙毋忘稼穑艰难也”,告诫后世子孙“食旧德,服先畴,入为肖子,出为良臣”的家风。“新厝里”大门有江春霖第二子江祖芑所书之四言对联:儒臣门第,耕读人家。门楣为:省三,勿四,盖取自孟子之“三省”和朱熹之“四勿”的儒家规范。“半耕书室”为江春霖归隐后的起居所在地,二楼南墙上原挂有三幅像:中间为慈禧太后像(三彩瓷雕立体像),左为光绪皇帝像,右为其母林太淑人像,足见江春霖以“忠孝”立身传家的儒臣懿范。

在故居的左侧原有一座“社公”和一座“江氏宗祠”相连,仅有一对联(刻于石柱上,保存完好),为清末宣统皇帝国师闽县陈宝琛所书。上联:一经传业基忠孝;下联:百世闻风起懦顽。

梅洋江春霖墓

位于萩芦镇梅阳村南500米之东山上。建于民国初年,坐南朝北,通面阔8.05米,通进深16.7米,占地面积140平方米,墓坪三级,平面呈“风”字形,由墓丘、祭台、墓坪构成。墓丘为龟伏状,宽2.85米,长3.10米,三合土构筑。墓丘前立面嵌墓碑书“……诰授中议大夫赐同进士出身翰林院检讨前掌新疆道监察御史杏邨江公……寿域”。祭台石砌,宽5.50米,前立面浮雕。墓围石砌。

江春霖墓被列入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莲溪墓

江莲溪(谿)(?-1883),萩芦梅阳人,清同治三年(1864)举人,为当时“莆田四大举人”之一,创立“锦江书院”。

阳江莲谿墓位于萩芦镇梅阳村南500米之东山上,建于清光绪乙酉年(1885),面朝北偏东25°,通面阔7米,通进深15.5米,占地面积110平方米,墓坪三级,平面呈“风”字形,由墓丘、祭台、墓坪构成。墓丘为龟伏状,宽2.7米,长2.9米,顶为三合土构筑,前立面嵌墓碑书“敕授文林郎乡进士吏部拣选知县梅阳莲谿江先生”。墓碑上方有双龙石浮雕,两侧有凤凰、鹿竹、松鹤、麒麟四幅石浮雕。祭台石砌,宽5.1米,立面有莲花浮雕。所有浮雕皆精美。墓围石砌。

“十八将军”的传说——

梅洋兴隆

萩芦镇梅洋村的兴隆寺.当地人也称为后垄寺,创建于清朝初年。据当地传说,明亡后有三十六位反清复明的将军,削发为僧,为躲避清兵围剿,退至山区腹地,在梅洋村后垄附近驻扎。后因人告密,被清兵追杀,围困于山坳之中。三十六位义士不想受辱而死,最终刎颈自杀。当地村民嘉其德义,收其骸骨,葬于梅洋山寨旁,因不知这三十六位义士的姓名,仅知其中有两位姓佘、姓施,因立墓碑曰:“三十六位佘施将军之墓”,当地村民也称之为“无名和尚墓”。

后来又在墓旁建兴隆寺以纪念三十六位将军,寺的正殿中祀奉三保法相,而左右两旁则分祀这三十六位将军。据说,每当风雨交加之夜,村民还能隐隐听到厮杀之声。

梅洋印象——

梅洋昭灵宫

梅洋昭灵宫位于萩芦镇梅阳村长基山。始建于明代,清重修,近年又修。坐西南朝东北,单进合院式。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柱,抬梁式木构架。土木结构,占地约300平方米。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正殿面阔三间。殿廊较有特色,深达2.8米,廊柱柱础为整石双层四方形,上层有祥兽浮雕,下层为须弥座。

宫内奉祀昭灵大帝、忠烈圣侯、金华仙妃三尊神灵。存清末江春霖书“昭灵宫”匾。

出行指南

导航目的地: 萩芦镇梅洋村

线路引导:由莆田市区出发,可以行经萩芦镇政府大门口再往前,过新萩芦桥后左拐,往大江线公路大洋方向行进,大约八公里左右,可以看到路边的梅洋村石牌,拐进去一公里左右即达。

(来源: 莆田文旅)

编辑:

编审:林双华

Hash:db527addb2c64fb1d9f8d7bafa0b6778d2fb4917

声明:此文由 发现福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