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大家族!半个北京都是他们的房子

来源:网络

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中国建筑史上,曾有过这样一个神秘的家族。大家熟悉的很多皇家建筑,几乎都是出自这个家族之手,就连今天我们能看到圆明园的复原的昔日盛景,都要感谢这个家族...

古建筑学家、天津大学建筑系教授王其亨曾用这样一段话形容这个家族的成就:“在全世界,找不到这样一个家族,前后延续200多年,一直从事最高级建筑的设计。这个家族遗留下来的作品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就有故宫、天坛、颐和园、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等。”

这个家族,便是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样式雷”,中国建筑史上有这么一句话形容他们的成就:“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

甚至在南派三叔的小说《盗墓笔记》中,都还曾有过关于这个家族的桥段:样式雷能设计出最牛的辟邪楼。

《盗墓笔记》中建筑系毕业生吴邪审图

然而,从康熙到光绪,从“御用首席建筑师”到“流落民间”,这个曾经创造了无数辉煌的家族,最后为何又神秘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了呢?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十七世纪末年。那时候,大清的皇帝们跟之前的历代皇帝一样,喜欢大兴土木,造各种楼房园林。

而当时,有一个南方匠人来北京参加皇宫的修建工程。因为技术高超,很快就被提升担任设计工作,这便是样式雷家族的第一代,名叫雷发达。

雷发达画像

在他的主持设计下,紫禁城中的三大殿,沿着一条中轴线分布,严格对称,形成了统一而有主次的格局,体现了“居中为尊”的思想。也是这种一线贯穿的对称风格,撑起了整座北京城。

紫禁城三大殿

晚年,他写成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工程营造录》等著作,也成为了我国古代建筑设计的指导典范。

但要真正说开启雷氏家族传奇色彩的,还是样式雷的第二代传人雷金玉。他是雷发达的长子,承蒙父亲的建筑基因,技艺精超。

清朝,承办皇家建筑的机构,称为样式房。1683年,清朝重修三大殿,康熙帝十分重视,在全国各地寻觅巧匠。其中的畅春园正殿基本接近竣工的时候,举起的大梁却被卯榫卡住了。怕做不好就掉脑袋啊,没人敢轻举妄动。此时,雷金玉却从众多工匠中脱颖而出,自告奋勇爬上了大梁,"笃、笃、笃"敲了三下,木梁便稳稳地落了下来,搞定。见此情形,文武百官三呼"万岁",鼓乐齐鸣,惹得皇帝龙心大悦,不仅封了雷金玉封他为七品官,食七品俸,还让他当了样式房的掌案(相当于现在的首席建筑师),掌管皇家的建筑设计。

自此事之后,世人便留下了"上有鲁班,下有长班,紫徽照令,金殿封宫"的歌谣。康熙也在《畅春园记》里,也专门提起过有一位技艺非凡的工匠,就是指雷金玉。

雷金玉画像

雷金玉执掌样式房的掌案后,他先是对宋代以来沿用的“斗拱”进行改进。以卯口宽度为基本尺寸,变“斗拱”为“斗口”的新模式,使得设计与施工更加科学地衔接。此后,“斗口”便成了中国古代建筑专业术语,柱子梁枋的粗细、高低,都是以“斗口”为基本单位来计算,直到今天也无人撼动。

斗口

雍正皇帝即位后,开始大规模修建圆明园。彼时的雷金玉,已年逾六旬。但雍正并不嫌弃,仍然将圆明园总设计师的重任委托与他。

这里,我们就又不得不提到样式雷最登峰造极的技艺:烫样。

大家都知道,我们正在一项工程具体施工之前,一定都会先进行设计。雷金玉当时参与圆明园的修建工作时,亦是如此。他先画出了建筑草图,也叫地盘样。经过皇帝(也就是当时的甲方爸爸)确认后,便要把图中的一系列建筑及景观,用模型展现出来。

其实,建筑设计的方式,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用图画表示,汉朝初期已使用图样。而“样式雷”的贡献,便是将这一设计程序标准化、规范化,按照实物,以1/100或1/200 的比例缩小,并用草纸板、秫秸、油蜡和木料等材料加工制作的模型,因制作工艺中有一道熨烫工序,故取名为“烫样”。

遗留至今的样式雷烫样,主要有圆明园、万春园颐和园北海中南海、紫禁城、景山、天坛、清东陵等建筑:

圆明园廓然大公烫样

可以看出,从建筑布局到内檐装修,在烫样中都是一览无遗,正好和草图互相说明。而不论是台阶、砖瓦、柱子,还是门窗、床榻、桌椅,甚至于屏风纱橱,在烫样中也是严格按比例制成,表现力极强,连今天的很多缩微模型制作大师见了也自叹不如。

在雷金玉的设计下,圆明园终于由海淀的一块大平地,变成了最后连西方人都赞不绝口的“万园之园”,也成了雷家历史上的代表之作。

据说,它也是中国地势起伏的缩小版:西北是山脉,东南是水流。

圆明园鸟瞰地图

1729年11月,雷金玉病逝后,他的族人便举家迁回了原籍,唯有一个人不从,这个人便是雷金玉第六位夫人张氏。

她不顾礼教束缚,抱着当时三个月大的儿子雷声澂在工部泣诉,终于为雷声澂争得成年后重掌样式房的资格,这才使样式雷的辉煌得以延续。后来,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女人,雷氏后人还在同治年间为她篆写了碑志,褒扬张氏在家族史中不可磨灭的功德。

张氏画像

与雷声澂相比,他的几个儿子反而更加出色,三兄弟齐心协力,成为当时皇家设计界的铁三角。尤其是二哥雷家玺,更是三兄弟中的翘楚,他也成了雷家第四代样式房掌案。

在他执掌期间,不仅设计了万寿山玉泉山香山等园庭工程,还扩建了著名的承德避暑山庄,这些后来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古典建筑的精品。

玉泉静明园

香山静宜园

承德避暑山庄

其中的万寿山的清漪园,便是现在颐和园的前身,是1750年,乾隆为庆祝母后六十大寿后而筑,曾被英法联军焚毁,后又被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建设费二千万两白银,按原格局修复。它的总体规划和许多景点设计是以江南胜景作为蓝本的。总体布局仿杭州西湖,西堤仿苏堤,景明楼仿岳阳楼凤凰墩仿无锡黄埠墩惠山园(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等。在组景和借景方面也十分成功,以南湖岛和堤岸将水面分隔成若断若续的几部分,增加了水域层次。

清万寿山清漪园

今颐和园

很多人一定以为,雷氏家族几代人都身居掌案,那雷氏后代接任应该都是轻而易举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样式雷之所以这么多代人才辈出,那可真是凭本身吃饭的。

就拿雷家玺来说,他去世时,三儿子雷景修年仅22岁。雷家玺觉得儿子经验不足,便把样式房掌案交给了同事。好在雷景修也十分有出息,他明白父亲的苦心,遵照遗言,勤奋钻研技艺24年后,才重新将样式房掌案一职争回,让人心服口服。

雷景修继承了父辈们的优良传统,不仅主持了清西陵、慕东陵工程等,也几乎用了一生的心力,研习与守护家族的荣耀。

西陵

他特地收集起了祖传的图稿和烫样,配以注释,编纂目录,整理成册。这才使得样式雷堆满三间房屋的清廷皇家建筑档案,被完好地保存下来。

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在其后的150余年中,人们仅能凭传世的圆明园四十景图了解其原貌。然而,这些只描绘了乾隆九年左右的状况,其后长达100多年的状况却无从知晓。更何况圆明园从一园发展到后来共百余处景区,远非四十景所能代表。

好在,样式雷图档中留下了属于圆明园的图档两千多张,是占比例最多的一部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圆明园真实的历史变迁。

圆明园复原图:方壶胜境

圆明园复原图:汇芳书院

2007年6月20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样式雷建筑图档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雷景修过世后,他的三儿子雷思起执掌起了样式房。雷思起经历了道光至光绪四朝天子,修筑了诸多皇家陵寝:咸丰帝的清东陵定陵、同治帝与皇后的清惠陵、大清先祖之盛京永陵、嘉庆帝与皇后的昌西陵......

定陵地形图,样式雷

据说,当年在为慈禧、慈安两位皇太后修建陵寝时,雷思起曾按照祖先的规制作出设计,两位太后各用一个地宫,共用一套祭殿。但你们也知道后宫就是事儿多,两位太后怎么也不肯接受。雷思起不得不改变方案,重新设计两个各自独立、配殿和祭殿齐全的定东陵。根据当时醇亲王、恭亲王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把两个陵墓的细节修建得一模一样,否则得罪哪一位太后都是杀头之罪。

并排的定东陵

等到工程的好不容易完工,本以为这趟烫手的活儿终于有个了结了。谁知,随着慈安太后的去世,慈禧独揽大权。为了体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高于慈安,她竟然下令,让雷思起将她已经修建好的陵墓内部重新进行装修。为了让慈禧太后满意,雷思起几次更改设计,最后因劳累而死。

最后,慈禧墓跟慈安墓,虽然表面上看去一模一样,但内部却有着天壤之别。比如慈禧陵寝内的许多装饰,大量使用贴金,豪华异常,这在整个清帝陵中也仅此一例。此外,在用料上也大有不同。有专家称,慈禧墓的木结构用的是非常名贵的黄花梨木材,至今仍然保持着木头的本色,纹理非常细腻、非常坚固。

雷氏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也是让样式雷的家族荣耀达到巅峰的一代。他重建了天坛祈年殿、紫禁城太和门、以及慈禧太后万寿庆典的点景楼台等皇家建筑和园林。第二年便由七品官升二品,成为了雷氏家族官最大的一人。

天坛祈年殿

紫禁城太和

样式雷第八代传人雷献彩,也是样式雷的最后一代。他自幼勤学苦练,不满二十岁就便担任了样式房的掌案,参与了圆明园的重建,颐和园、摄政王府、北京正阳门的修建等工程。

正阳

随着后来清王朝的覆灭,已不再需要样式房这样一个专门为皇族设计的机构,加之西方建筑文化的强烈冲击,样式雷家族之前所从事的皇家园林、宫殿和陵墓的设计,也彻底失去了市场。

根据雷氏族谱记载及雷家后裔口述,雷献彩曾先后两娶,却皆“无出”,最后在失业的忧愁和没有子嗣的悲哀中郁郁而终。

延续了200多年,传承了八代的“样式雷”,就此走到了终点。

此后的雷氏家族,几乎没有人再从事建筑行业。在乱世中,雷家迅速衰败,后代也过得十分凄惨,他们不得不变卖祖宗留下的建筑图样,甚至在用图纸生火取暖……这些图档在地摊上就能买到,由于声名显赫的,十分抢手,以至于有一部分图档流落海外。

一些流落海外的样式雷图档

日本人对于雷家的建筑特别推崇。王其亨教授在研究“样式雷”的过程中,很多日本人都无偿地把流落到海外的图档提供给他研究。教授说:“如果没有样式雷图档 ,没人知道中国人怎么做设计,我们在全世界的建筑设计领域里没有自己的话语权。它向世界揭示了中国建筑设计的理念,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

只可惜,这个家族早已不复当年的辉煌,渐渐淡出了历史的视线,只留下祖辈们曾经修建的那些古建筑,仍然在与日月同辉...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ID:RealEstates

Hash:1c2ae286b19e67c138bb8078c2eece1dd0f35b1c

声明:此文由 房产与家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