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楼: 百年洋楼,广州最浪漫红色史迹之一

广州市越秀区静谧的文德东路上

有一幢有着革命故事的老房子

文德楼

90多年前,周恩来和革命战友共同居住在这幢楼房里,他和邓颖超也在此缔结革命情缘,文德楼也成为广州最浪漫的红色史迹之一。

走访:文德楼里生活气息浓郁

越秀区文德路毗邻喧嚣繁华的北京路,被称为广州“文化第一街”,书香气息浓郁。在这条700多米的街上,有着多间古玩字画店,走在这条街上,一路有书卷画作相伴。在文德路小学的对面,是文德东路,沿着这条路往前走一百米左右,右侧一排黄色外立面的建筑吸引了记者注意,墙壁上的黑色铭牌上书“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德楼”。1999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文德楼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色的立面、斑驳的外墙……站在门口,放眼往院子里望去,文德楼里生活气息浓郁。一楼的院子里,摆着绿意盎然的各式盆栽,窗台下晾晒着衣服,不时有住户进进出出。

这是一座“n”字形洋楼,由5幢三层高的楼房连成一体。楼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花阶砖地面,巷口原有两扇铁闸,上有“文德楼”横匾。穿过拱门下斑驳的铁门,里面是一条十余米长的小院子。

文德楼建于20世纪初,它那历经沧桑的外墙也掩盖不住昔日精致的容貌。在以前,这里可是“高级住宅”。据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批华侨回国新建私宅,文德楼和原东山区的那些小洋楼,都是那时新建起来的。

在文德楼的院子里,抬头就能望到周恩来、邓颖超居住过的位于东面的3号二楼。长而窄的木窗紧闭着,周围的邻居告诉记者,这间房子的业主多年前已移居国外。

随后,记者走上3号二楼,狭长的大门紧闭,木门外还有一道铁门,也上着锁。旁边有一扇狭长的窗户,关闭严实,透过窗户往里看,完全看不到屋内的情形。记者后来又走入隔壁的5号,盘旋而上的楼梯,为楼道增添了几分亮色。

经历了数年岁月后,这栋老楼依然气度不凡:除巷口铁栏栅、匾额、更楼被拆除外,文德楼其他建筑保存完好。

历史:周恩来、邓颖超的新婚居所

1924年9月,周恩来回国到广州工作,任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又称两广区委)委员长兼宣传部长,同年11月,又兼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1925年秋,中共广东区委租赁文德楼的部分房子,给工作人员居住。时任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军委书记的周恩来住3号二楼,李富春、蔡畅住1号二楼,中山舰舰长李之龙等住4号二楼。

1925年8月初,邓颖超由天津来到广州,代表天津各界联合会慰问省港罢工工友。同年8月8日,周恩来与邓颖超正式结婚。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张申府在太平馆请这对新人及一众好友吃饭,祝贺他们的新婚之喜。周恩来邓颖超新婚的居所,就在文德楼3号二楼。正是在这栋小楼上,这对革命伴侣携手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相濡以沫的人生路。文德楼从此烙上了革命的印记。

据记载,文德楼3号二楼为两房一厅,面积约40平方米,陈设简单朴素。客厅有两张普通沙发、一张茶几、一张四方饭桌。周恩来、邓颖超住的房间里面,除了一张西式大床、一张写字台和几张椅子以外,还有两个衣箱和两箱从法国带回的外文书刊。邓颖超的母亲杨老太太住在中间的房间,隔壁是厨房、厕所。

1926年初,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军委从文明路迁到万福路,周恩来、邓颖超等人从文德楼迁往万福路居住。从1926年5月到1927年4月周恩来离开广州北上前,他和邓颖超一直居住在这里。

1926年3月,轰动一时的“中山舰事件”发生,中山舰舰长李之龙正是在其文德楼4号的寓所内被捕,因此,文德楼也是中山舰事件的见证地之一。

街坊:经常和孩子说起文德楼的历史意义

“我们小时候整天在楼里爬上爬下,到处玩,但我也是后来才知道,原来周恩来总理和夫人在这里住过,真的非常有意义。我现在也经常和孩子说起文德楼的历史意义,教育他珍惜今天的生活。”

陈姨是文德楼的老街坊,在这里住了几十年,说起文德楼,都是温馨而美好的回忆。

正在修缮的文德楼。

陈姨透露,几乎天天都有游客来找文德楼,来找周恩来、邓颖超曾住过的居所,“大家都想来看看,文德楼是什么样子的。”

同时,陈姨还提到,文德楼年岁已久,希望能适当进行修缮,“文德楼是很漂亮的建筑,希望能适当修缮、美化一下,比如翻新下外貌、整理好电线等。”

文:信息时报记者 成小珍

图/视频:信息时报记者 陈引

信息时报编辑:周小诺

刚刚,广州传来好消息!全部清零!

千万别小看“它”!

好消息!这项手续费要降

Hash:1aed71e10969ca90a6d20f755f261c49df5b9fc2

声明:此文由 信息时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