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深藏闹市的明代济南府学文庙

府学文庙南邻芙蓉街、北邻大明湖、东临曲水亭街、西邻是居民的小区。谈起文庙,不是济南人你未必知道文庙在哪里?即便你是济南人,不是老济南人,你未必知道文庙在哪里?我在济南居住了三十年了,第一次有幸尽情的记录了完整的文庙,利用了大半天的时间,游览了这座创建于宋熙宁年间(公1068-1077)、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建、清代历次重修,有着较高历史价值的古建筑群落——济南府学文庙。文庙为何叫做济南府学文庙?留一个关子给大家。

这是文庙的正门,这是文庙的第一道门,通面阔10.08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通进深5.74米,通高9.12米,建筑面积102平方米。黄琉璃瓦歇山顶建筑,朱漆木门,门上饰有金色门钉,共计198个。

棂星门

这是一座四柱三间冲天式雕花石坊,面阔15.10米,进深5.34米,高 9.50米,四根圆石柱中缀祥云,顶雕怒目端坐的风、雨、雷、电四大天将,柱间设红色栅栏门,柱前后以石鼓夹抱,并分别用石戗柱倾斜支撑。其重要性相当于紫禁城的天安门,所以建筑档次很高。文庙原棂星门已毁,新门是按照曲阜孔庙棂星门的尺寸来修复的,主体石构件使用了质地坚硬、耐腐蚀的草白玉,并且聘请来自“雕刻之乡”河北曲阳的专家亲自安装雕刻

济南文庙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泮池,不但有大泮池,还有小泮池,这在文庙中也比较少见。另外,其他地方文庙里的泮池大多数只是个象征,有的最多只能放进去些死水。而这里的泮池不但有水,还是能流动的泉水,这在全国即便不是独一无二,也是极为罕见的。这充分说明历史上济南就水系发达,体现了其作为泉城的特色。

济南最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就是都有泉水流过,文庙更不放过泉水的点缀。酷夏,一池碧水,蛙声悠扬。泮池:泮池及浮桥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礼记、王制》中曾记载:“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頖(泮)宫。”“辟雍”,四周环水, 而泮宫东、西、南三面围以池水,形如半壁,呈半圆状,取玉壁之半之意称泮池。到了后来,泮池为儒家的文庙、学宫所专用,成为文庙兴官学的标志。孔子曾受封为文宣王,所以有“泮池”。古时学童进县学为新进生员,须经泮桥入宫拜孔子,叫入泮或游泮。诗经泮水篇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芹”等句,意思是古时士子若中了秀才,到孔庙祭拜时,可在泮池中摘采水芹,插在帽缘上,以示文才。

文庙泮池近半圆形,弧面朝南,北岸弦长37.4米,池深约2米,白石望柱、栏板绕池一周,泮池上有一座五孔石拱桥,即泮桥,从中间纵跨南北,将其分为东西两部分。泮桥中间一孔最大,两边对称递减;桥长19米,桥面宽2.88米,均用加工规整的青石板铺面。据考证,这是济南市最古老的石筑拱形桥;东泮池南侧还保留着一段完整的玉带河,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按照旧时的科举礼尚,只有中了状元的人,才可以在文庙前面的头门处不下马。一般人进文庙绕池而行,唯有状元才能从桥上进庙,因此泮桥也叫状元桥。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泮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

文庙东西各有一道牌坊,钟英坊在东,毓秀坊在西,彼此遥相对应。二坊形制相同,面阔7.72米,进深3.74米,高7.50米,均为四柱三间三楼庑殿顶式木质牌坊,覆黄琉璃瓦,并施有彩画,十分精美。钟是凝聚、集中的意思;毓是养育的意思。钟英毓秀是指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形容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1952年,根据大明湖公园建设的需要,有关部门将位于府学文庙古建群当中的屏门,移至大明湖公园南门安置,成为一个具有地标特色的大门。2005年府学文庙修复过程中,专业人员借助考古发掘发现,原屏门的柱础未被移走,便依照柱础的布局、形式,参考现大明湖南门牌坊,设计重建了现在的屏门。本次府学文庙重新开放后,游客就可以亲眼目睹这座传承了数百年风韵的屏门。

很难让人置信,外面商埠繁华,文庙里却罗雀有声。文庙又是庙、学合一的教育场所,所以文庙又称为学宫。文庙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8年的春秋时期。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享年73岁。次年,即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改作庙堂,当时庙内藏有孔子生前所用衣冠琴瑟车书等物,并岁时祀奉,这就是中国文庙的开端。

据《历城县志》记载,济南府学文庙“规制如鲁”,即其形制、规模如曲阜孔庙。其中间为大成殿、殿前御亭碑,东西庑分列两侧,再前为戟门,前为屏门,屏门东侧为更衣所,西为牺牲所,东西两侧院墙上设钟英、毓秀二座牌门楼。

大成殿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是文庙的正殿。大成殿在历史上曾有文宣王殿、宣圣殿、先师殿等不同称谓,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尊孔子“集先圣先贤之成”,赐名“大成殿”,并御书匾额。济南府学文庙大成殿是济南市最大的单体古建筑,也是山东省境内现存最大的单檐庑殿顶古建筑,规格上仅次于曲阜孔庙和北京国子监孔庙,在中国各地文庙大成殿的规模中位列第三。大成殿原坐落在宽阔的月台上,随着岁月变迁,建筑已破损不堪,脊兽在文革中被砸毁,殿基也早与地面齐平,重修时,采用了“落架抬升”的方式,将大殿全部拆除并仔细标记构件,抬高地基,然后在原地尽量使用原物重建。重建后的大成殿,整体抬升了1.5米,重现当年的高峻。

大成殿刚进入大门的头顶写着:万世师表。

古代乐器

修缮后的大成殿讲究精细。

从大成殿东侧方向

摆放的各路学者

吊顶

西侧方向全视角

脊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屋脊是由木材上覆盖瓦片构成的,易燃。因此檐角上使用了传说能避火的小动物。这些美观实用的小兽端坐檐角,为古建筑增添了美感,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梁思成评价道:“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

唐宋时,还只有一枚脊兽,以后逐渐增加了数目不等的蹲兽,到了清代形成了今天常见的“仙人骑凤”领头的小动物队列形态。传说仙人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闵王,一次兵败后被追兵紧逼,逃至河边为水所阻,正在危急之中,忽见一只凤凰飞至面前,闵王骑上凤渡江而去,终于逢凶化吉。因此,“骑凤仙人”除表示鹏程万里之外,还有祈求吉祥之意。另一种传说他是姜子牙的小舅子,想利用姜子牙的关系往上爬。姜子牙看出小舅子的居心,但深知道他才能有限,因此对他说:“你的官已升到顶了,如果再往上爬就会摔下来。”古代的建筑师们根据这个传说,把他放在了檐角的最前端,如果再往上爬一步就会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脊兽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仙人”及鸱吻,合称“脊兽”。其中正脊上安放吻兽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上安放戗兽,另在屋脊边缘处安放仙人走兽。古建筑上的跑兽最多有十个,分布在房屋两端的垂脊上,由下至上的顺序依次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 、斗牛、行什,这些跑兽的设置有不同的寓意。垂兽单指蛮吻,也叫哜吻,传说它性格好高骛远,喜欢登高眺望,所以把它放在跑兽的上端。

一条从府学文庙古建筑群直接抵达人们文化生活的路线是:祭拜孔子沐浴中华文化洗礼,穿街走巷品味泉城古韵,手捧清泉遥想老残游记,进出祠堂熟知名人六艺。通过文庙充分展现济南的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体现其历史文化价值,提高济南的城市品位,使之成为济南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作者:斩云剑

Hash:8c70cfe43e631b1341cf8fa64d4dd3b0b8c7fd69

声明:此文由 佚名_351299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