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章丘南曹范村的古迹和故事,您知道吗?
章丘区曹范街道南曹范村,位于曹范街道驻地北曹范南1公里,距离明水城区约20公里。该村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部为开阔的平原。西南有高耸的寨山、北楼山、珠眼山等山峰,东南有小山子、东大岭、石磨顶等小山岗。
正南为姑子山,俗名姑子峎(en),据《章丘市地名志》记载:姑子山,位于北曹范南4公里,其中较大的山峰有大毛山、小毛山。海拔331米。原名孤山,含义是孤立存在的山,后人望声生义,讹传山上有姑子,沿革为姑子山。
姑子山海拔不高,坡度平缓,是曹范最高峰双峰山的北支余脉。村里地势南高北低,每到雨季,山水就沿着姑子山两侧的山谷顺流而下。村里人形容雨大,有“姑子峎上挂淤渣”的说法。
双峰山北之西陡道、东陡道、核桃峪、寨山后等地和姑子山西侧的地表径流汇聚而成的季节河大冶河自南曹范村中穿过,将村子分成了两个自然村。
河西的小村叫于家沟,又叫西河崖,有50多户人家,全为于姓。据《于氏族谱》记载:明洪武(1368~1398)年间,于姓由枣强迁居南曹范,卜阡于村西蟠龙岗侧,子孙本庐墓孝思,筑室岗旁名西河崖。后子孙繁衍,居者日众,改村名于家沟。
河东的大村叫南曹范。南曹范在元末明初时本名史家庄。明洪武(1368~1398)年间,于姓从枣强迁来定居,因在北曹范之南,遂改名南曹范。
来自姑子山东侧山谷的地表水形成的一条天然冲沟将南曹范分成东西两部分,俗称东崖、西崖。
连接东崖、西崖的有两座石桥,南边的石桥名叫“义和桥”,建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是当时任伪章丘县警备队副大队长兼伪章丘县山后寨区自卫团团长的王云庆主持修建的。
王云庆是南曹范村人,少幼家贫,成丁后混迹于江湖,后习武从戎,任民国章丘县圣泉区区长。抗战时期,投身日寇,充当汉奸,任伪山后寨区自卫团团长,盘踞于山后寨、李福、南曹范一带。1945年春为部下高武龄所杀。
王云庆主持修建的义和桥是一座三孔石拱桥,中间的石拱上方有“义和桥”三个大字,桥身、桥面和护栏均是用大块的条石建成,是连接东西的重要通道。
桥东现有修建义和桥碑记一座,立于一堵砖墙之中。碑首、碑身、碑座基本完整,可惜碑身的字迹已难以辨认。
王云庆家的老宅在桥东不远处的一条胡同内,挑檐式青砖门楼、双面雕砖的门楣和青石雕刻的拴马桩,具有典型的传统建筑风格。
村里还有一处保存完好的老建筑,位于围子里,是一户李姓人家的传统院落和二层小楼。
据院子的主人介绍,这个院落和小楼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建起这个院子和这栋小楼的是他的祖父。他的祖父出身贫寒,靠吃苦耐劳、头脑灵活、善于抓住商机而逐步起家,开设了南部山区最大的钱庄。解放后这里曾被当作村里的学校,老百姓都叫这里为“四龄班”。
村里最古老也是最独具特色的建筑是李氏石楼。李氏石楼位于东西大街东头路北,座东朝西,外墙全部用精致的长方形石料垒砌而成,墙体厚度达1.5米。
楼内的屋顶为青砖碹拱,门口、窗口都是半圆形圈顶。上楼的石阶石栏精致而坚固。石楼西部小小的庭院中有精雕的青砖圈门。整座古楼结构简朴,坚固而壮观。据说石楼的楼顶上原有精致的凉亭、八仙桌等石建筑,可惜早已荡然无存。
这座石楼因无文献资料记载,建于何年不得而知。据传说,清朝嘉庆年间,李家出了一位名叫李玑的官员,曾在湖南某县担任县令,这座石楼就是李玑修建的,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村子中部东西大街与南北大街交叉处,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原先村里开社员大会、搞文艺演出、放露天电影都是在这个地方,村里人都叫这里“石门亭”,但准确的发音是什么、具体是哪几个字、什么意思,村里很少有人能说得清。
经请教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并查阅资料,才得知这里正确的名字是“申明亭”。据史料记载,申明亭是明清两代在地方用以张贴榜文、“申明教化”而建的亭子。是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五年(1372)创建的读法﹑明理﹑彰善抑恶﹑剖决争讼小事﹑辅弼刑治之所。设申明亭处﹐也必设旌善亭﹐亭上书写善人善事﹑恶人恶事﹐以示惩劝。每里推选一位年高有德之人掌其事﹐曰老人﹐定期向里中编户宣读并讲解《大诰》﹑《大明律》﹑《教民榜》﹐使全里人户知法畏法﹐不敢犯法。同时还宣讲“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弟﹐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等《圣谕》六事。
除执掌教化外﹐老人还剖断里中人户争讼之事。按照明太祖的《教民榜》﹐“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辄便告官﹐务要经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断”。不经由里老理断的﹐不问虚实﹐先将告状人杖断六十﹐仍然发回里老去评理。因为老人的任务是行教化﹐理词讼﹐宣讲皇上的圣旨或谕旨﹐所以地方上的官员﹑坊里的百姓﹐都隆礼以待﹐尊为“方巾御史”。
简单地说就是,明初,各地各乡设立“申明亭”,由本乡人推举公直老人并报官备案,民间纠纷小事由老人主持,在申明亭调解。调解不能和息的,再向官府起诉。是我国古代民间调解制度的一种。
据村里的老人讲,南曹范村的申明亭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当时的申明亭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玲珑矗立,气势恢宏。亭边还有一株老槐树,树身高大、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亭边树下是一处调和争讼、歇脚纳凉的好去处。
因南曹范村地处南部山区的边缘,是山里各村出山的必由之路,可以说是“出山第一村”,因此来此解决争讼的不仅是本村的乡民,南部山区四里八村的人们遇到争讼都到这里来评判。这个风俗从明朝、清朝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申明亭向南的南北大街上,原有一座古庙“玉皇阁”。玉皇阁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石砌的圈门结构,一条青石大路自门洞中穿过,是南北通行的重要通道。上层为庙宇,飞檐斗拱,琉璃瓦覆顶。这座玉皇阁解放后一直保存完好,至文革期间被拆掉了。玉皇阁南边的东西街名叫“阁前街”,因乡人发音“阁”“国”不分,街名已演变成了“国前街”。
南曹范村民风淳朴,人杰地灵。
村里在原申明亭旧址附近,修建了申明亭广场,重建了申明亭,并栽植了一株大槐树。在原玉皇阁旧址南侧,修建了会圣阁广场,将原先的臭水塘变成了人们怀念历史、品味乡愁、休闲娱乐的活动场地。
南曹范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还有好多的历史古迹和传说故事等待我们去溯源追流,发掘整理,相信南曹范会越来越富裕、美丽。
作者:王振峰
来源:爱看章丘
Hash:7d6e60821912b37cfbc8e942a3bee41356811042
声明:此文由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