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赤壁写的这首词,堪称豪放词中的顶流之作,读来回味隽永

宋词是宋代文学的优秀代表,豪放和婉约就像两朵绽放的鲜花一样,灿烂而夺目。说到宋词中的豪放词,如果说苏轼是豪放词的首创者或者杰出代表的话,这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苏轼将诗的创作与表现手法匠心独运地嫁接到词的创作中,他的“以诗为词”的创写手法直接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与音乐的胶着状态清新明显地分割开来,让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体文学,这对词坛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苏轼的豪放词风格可以说打破了宋代词坛以“婉约为宗”的一家独大的局面,他的这一词作风格也被后来的词作者逐渐接受。

南宋词人辛弃疾就是苏轼豪放词的接力者,在以苏轼发轫并以苏轼辛弃疾为核心,形成的众星拱月的豪放词体系也逐渐与婉约词形成平分秋色、双峰并峙的局面,也为“一代文学”的宋词融入了厚重的特色。

宋末元初词人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中就肯定了苏轼对于豪放词首创的贡献。如“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如“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再如“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等。

这是刘辰翁对苏轼豪放词风的高度评价,他认为苏轼的诗词题材广泛,清新豪健,独具风格。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尤其是苏轼的词首开豪放一派的风格,刘辰翁会说出这样的评价。

话不多说,直接选取一首苏轼的豪放词来印证这一说法的通行性。说到苏轼的豪放词,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可以说是他豪放词风的绝佳代表。原词如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开篇句,苏轼先从赤壁的地理环境和景色起笔,这样写的一个好处就是为下文中历史人物的出场作了开场白式的布局。

“大江东去”词人从滚滚东流的长江落笔,笔势犹如长江之水一样飞泻而来,让人眼前一亮。接下来的“浪淘尽”三字,引出“千古风流人物”,把浩荡东流的长江和风起云涌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营造了一个虚拟的叙事时空和想象的场景。

这两句不仅让人联想到波澜壮阔的长江,又让人的思绪极易与历史人物产生共鸣,还可以让人体会到词人起伏不平的心境。

接着词人写到“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的这几句话蕴含着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周瑜赤壁之战中大胜曹操

苏轼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慨呢?因为黄州城外苏轼眺望长江的这个地方,当地人也叫“赤壁”,这从词中的小序“赤壁怀古”四个字就可以看出,但苏轼对于这一点也心存疑虑。

其实苏轼的疑虑并不无道理,因为黄州城外的这个地方准确的名字叫“赤鼻矶”,只不过当地方言对这个地名的发音接近于“赤壁”,所以给苏轼造成了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其实真正的赤壁之战的战场并不在黄州。

苏轼在此不过是借怀古而抒发心中感慨,所以至于这是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发生的准确位置,这一点反倒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接下来,词人集中笔墨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高耸入云,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拍打着江岸,滔滔的长江水卷起千万堆像雪花一样的澎湃的浪花。

苏轼从不同角度描写赤壁壮观的景象,赤壁壮观的景象又给词人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的内心感受又让苏轼以飞扬的文采将这一切宣泄出来。

文字是有情感的,有力量的,也有温度的。这样的文字能激荡人的内心,触发人的情感,读这样的文字使人心胸为之一荡,精神为之一振。这也是苏轼此词享有“自有横槊气概,是英雄本色”的评语的原因之一了。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明白如话,这一番话语是词人抑制不住的溢美之词。这也是词人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对大自然之美由衷的叹羡之情。

上片结尾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来看,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但苏轼在众多的三国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强敌的周瑜。

所以下片开头的五句,苏轼以周瑜的形象为出发点,描绘了指挥赤壁之战的周瑜的人物形象,从而进行了恢弘的历史叙事。

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词人的视线不断聚焦,最后定格在三国历史人物周瑜的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他是如何指挥战役的过程,只写周瑜儒雅的风流气度。

苏轼在赤壁写下的这段文字,也充分展示了他的文学修养,他将文学作品的语气、节奏、质地、句法、历史人物用词句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读者可以透过词句一览历史人物、故事情节、叙事、创造性想象力、虚构性的意义,进而为读者营造了更深一层的想象空间:苏轼是如何将文学作品说什么和表现什么之间的紧张关系展示出来的。

词人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风度翩翩的儒雅的装束形象。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扮。

苏轼的这一笔,看似是闲来之笔,却着力刻画周瑜的仪容与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的潇洒自若与从容淡定,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截取赤壁之战中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赤壁之战的恢弘场景,这几个字就将赤壁之战中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这正是词人来到赤壁的原因之一——凭吊古人。

接下来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由人及己,从词中对历史人物的描述转到对自身的反观上。在苏轼眼中,周瑜能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里就建立了功业,成就了自己的千古美名,甚至为历史的斑驳记忆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自己满腹经纶,只能空怀一身抱负,在时光流离中蹉跎年华。所以“多情应笑我“这一句,看似是词人轻轻着笔,但在轻描淡写的文字中却夹杂着词人无可奈何的心境。

苏轼仕途沉浮,壮志难酬,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适成对照。然而人生苦短,何苦让种种“闲愁”萦回我心,还是放眼长江、举酒赏月吧。

当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回归到现实,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从而让他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感叹了。

所以苏轼在与周瑜作了一番比较后,虽然也看到了自己的功业无法与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普遍命运,双方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有了这样深沉的思索,“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就自然而然地引发出来了。细细品味这一句话,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宽慰的词人形象,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眼前。

在收尾的几句中,词人的感情犹如大江中回旋的激流,犹如在高原阔野中奔涌的江水,再一次回旋往复的激荡之下,又继续向前方奔涌流淌而去。

我是小话诗词,好词共读,佳作共赏。欢迎各位诗词爱好者,我们鉴赏诗词,以文会友。欢迎亲爱的朋友来到小话诗词的篇章,和小话一起徜徉在古典诗词的长河里,看那一朵朵美艳了岁月、惊艳了时光的诗词“浪花”吧。

纵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词人如椽巨笔大笔挥洒,用满腔豪情尽情宣泄,词人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魅力重塑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透露出词人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

词中那昂扬的豪情与旷达的人生态度交相辉映,也为首气势恢宏、声律铿锵的豪放词平添了一抹谐美的婉约色彩,这样的表现手法,是本词最值得称道的。可以说,《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很有代表性的一首词作,也是一首在词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作品。

Hash:8c4f8c4d7f08887e4568069ceccf3215bd86ca58

声明:此文由 小话同学话诗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