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青山湖 | 江西师范大学老校区建筑史
1982年,江西师院历史系1978级学生毕业照,全数51人,实到50人,熊献明因故未到场,后来通过造假技术把自己的头像加上去,得到全体同学认可。
其中已有刘志荣、余谦同学因病去世,本人有悼念刘志荣挽联:
劈开功利镜像,祸福相依,人生如梦才过半百;
勘破生死玄关,阴阳永隔,性命似虚期续前缘。
/ 毕业16年后再聚首 /
1998年8月10日,本班同学29人在南昌聚会,庆祝进校20周年。
张能政同学因故未能到场,所以参与合影同学实数为28人,照片背景即为红楼;吕天因故第二天才赶到现场与同学相聚片刻,又飘然远去,独行侠是也!
师大青山湖校区,培育了无数人才,亦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雕塑名为“向往”,建于1985年,采用白色混凝土仿照大理石的分子结构整体浇铸成型。
雕塑用朴素手法表现一名女大学生手捧书本凝神远眺,向往未来的教师事业。
雕塑下半部由层叠的书本渐次变化为人物衣裙,寓意为人民教师是知识的化身”。
至于观感,各人自己体味······
“在师大老校区校园主干道中段,常有人驻足拍摄一栋建于1952年青砖红廊,斜坡瓦顶的仿古建筑,该楼就是师大老校区典型仿唐风格建筑,名为“总务楼”。
江西师大前身南昌大学1950年迁入此地后而建,是当时总务办公之用房。半个多世纪以来,几经修补,保留原貌,延续至今也归总务部门办公使用,算名副其实的“总务楼”。
整个“总务楼”是长方形砖木结构,青瓦坡顶平房,坐北朝南,泱泱大方,十分吸纳地气。体现古代建筑设计思想,在南边有一狭长走廊,红色廊柱加上画格扶手,古色古香。连通各个单间,一是方便出入通行,二是遮阳能避风雨。
从师大老校区整体方位来看,“总务楼”地处核心位置,是老校区古韵流芳中心景观,不知当初设计者思想何许,可能是看过风水,才对师大“书院兴学、学府传承”寄予无限厚望”。
括号文字引至江西散文网.文化拾遗:讲述江西师范大学老校区建筑的故事。
以下凡有括号文字皆如此,恕不再说明。
水杉林植种于1988年,十年树木,三十年成林······
该建筑为老美术楼,建成于1935年,属欧式意大利风格;1962年,江西体育学院曾合并在此办公;1978年后,历年的江西美术考区皆设在此,近年来才移至新校区;现为江西师大退休办。
孔颖达注《易·兑》疏曰:"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江西师大友教亭取义于此,齐心协力教学生,希冀薪火相传。
据我所知,江西师大在上世纪末期非常重视师范教育,江西师大毕业生很抢手,纵横各地市中学三尺讲台,不输全国重点大学生员,如今却······
1990年,由当时任江西师大校办主任的钟善治先生负责筹建显微亭,假山下安放着姚名达先生的骨灰。
姚名达,受业于梁启超,史学史专家,目录学始祖;日军侵华,热血沸腾组建战地服务团参与抗战,被围后杀死敌军一人而阵亡······
希望中国再无敌国,如不幸有国战,期待军人当先,青年奋勇,断无专家学者以发达智脑对壮健肢体之故事再现,如此则民族国家幸甚······
2002年3月,与姚名达同时任教中正大学的雷洁琼曾为姚名达题词: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
显微亭匾额狂草题词为邱振中书写,楹联为首任校长胡先骕敬撰,由范坚书写,用以悼念姚名达先生:
盛年积学,识贯古今,黉序获良师,平生读尽陈篇,学有鸿文垂宇宙;
溽暑遄征,志吞胡羯,荒村斗强寇,今日缅怀教泽,永留浩气壮山河!
既有此文,后进学子不揣冒昧,敬撰挽联以附骥尾:
名为史者,理目录,开先河,后世学人当敬祖;
达则烈士,捐身躯,立伟传,今天将帅可称雄?
姚名达
姚名达,(一九零五…一九四二)字达人,号显微,江西兴国人。
一九二三年六月省立赣县中学卒业,嗣入上海南洋公学专修科肄业。一九二五年二月复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受业于梁启超先生,治中国史学史。
其后,应上海商务印书馆之聘,任编辑并特约撰述。一九三四年,执教于复旦、暨南两大学,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与上海文化界著名人士联合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平、津、沪相继沦陷后,先生返江西,仍致力于中国史学史研究,所撰{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学年表},为我国现代目录学研究开山之作。
一九四零年十月,国立中正大学创办,校长胡先骕特聘其为研究部研究教授。
一九四二年六月,浙赣战事既起,姚先生发起组织中正大学战地服务团,率团员三十余人赴前线。一九四二年七月八日,于新赣县石口村为日军包围,先生奋力与敌搏斗,毙敌一人后壮烈殉国,终年三十七岁。
值此建校五十周年之际,经江西省委宣传部批准,将此亭命名为显微亭,以誌。
江西师范大学
一九九零年十月
亭为人设,湖以亭名,非惟摆样,实取传承!
植种于1981年,现已成林。因其樟香弥漫,蝇蚊不喜,是个休闲读书的好地方,早有读书妹伴读郎,日有体育课合唱团,夕有太极功大妈舞,造林者功德无量!
第二教学大楼,当年最为宏伟的建筑,现在独自观赏亦见其雄壮气派,放之校园则如鸡立鹤群,说不得 说不得······
1938年,飞机库遭日军轰炸,留下几个大坑,后来者干脆整出个小湖,莫以名之,最后在1983年盖了个青蓝亭,始有青蓝湖之名······
荀子【劝学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名句,江西师大素以师范教育为强项,自然希冀学生强于师长,因而取此名。
拍摄此照片时正值腊月,万物萧索,想起雪莱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于是有此绝句:
碧绿悠闲水,
青蓝自在亭;
栖身惟败柳,
满目盼清明。
青蓝湖畔一丛竹,想起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有“茂林修竹”’名言,因而出上联曰:
折腰落叶,图谋主干节节壮;
原来是平房,属师大招待所,1983年开始改为外籍教师休憩住所,并陆续加盖成两层楼房,故名之曰“外专楼”。
老旧平房建于1952年,现在把1952字样排于2楼顶面,知之者谓曰老旧平房始建于1952年,不知者却认为整体建筑始建于1952年,此类谬误知多少······
1937年,此礼堂建成后作为飞机组装停放处,其钢筋混凝土横梁跨度是当时除钱塘江大桥之外的“中国建筑最大跨度”,亦是当年“中国建筑室内第一跨度"。
江西师院迁入后,该建筑东半部作为体操房,西半部作为大礼堂,后来全部划归工会管理,并在东半部内部间隔一层,下层作为乒乓球活动、办公场所,上层作为K歌伴舞场所。
三个蘑菇状的亭盖,是个开小组会的好场所;至于其他用途,享用者自知······
江西师大琴房,始建于1953年,旁有演奏厅:没学好,自个好好练,只能当个观众;学好了,上演奏厅表演,赢得掌声一片,机会无数······
老美术楼,现为退休办,工作时间,尽是老头老太晃来晃去,看多了,就知道中国确实迈入老龄人社会了······
王字楼,始建于1952年,原来是历史政教等专业行政办公室,现在是各团体办公场所······
“读万卷书,傍百年树”,青年学子的课外交流场所,位于王字楼。
邵逸夫原名邵仁楞,1907-2014年,享年107岁。
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通过邵逸夫基金与教育部合作,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建设教育教学设施,截至2012年赠款金额近47 .5亿港元,建设各类教育项目6013个。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多亿港元。
1974年获英女王颁发CBE勋衔。1977年,邵获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册封为下级勋位爵士,成为香港娱乐业获"爵士"衔头的第一人。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1991年,美国旧金山市(三藩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2002年,创立有东方诺贝尔之称的邵逸夫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天文学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进行奖励。
2014年1月9日,邵逸夫家属举办低调葬礼后即火化邵逸夫遗体,根据邵逸夫遗嘱,所遗200亿港元财产除少部分用于遗属家用外,全部捐给慈善机构······
辛弃疾有词句曰“赢得生前身后名”,邵逸夫先生如此资助中国的教育事业,无论是否在意名声,中国政府、教育部门、受助学校及个人,都应该有相应的表示,给慈善家以相应的哀荣,否则,何以慰在世慈善人士之心行?!
逸夫楼旁的竹丛······
原来的教育系教学办公场所。
老校区的新图书馆。
老校区的老图书馆,当年曾在此地上演旁观过多少闲谈趣事······
这篇《红石房记》不知出于哪位学友手笔,不敢妄议置评,只知孔子有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慎辞也”。
今有程羽黑者,年不足而立,撰文剖析浙江大学三位古文教授大笔挥就的浙大庆典文,“华而不实,典出无据”,足以为著作者戒!
各位熟悉的曹力铁、王东林、吴艳、闵智均榜上有名,鄙人曾在此蜗居度过难忘的一段时光······
岁月如歌,沉淀着时光,如此有意蕴、有魅力的青山湖校区,叫我怎能不着迷?
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内容来源于老文886
编辑:陈晓婷
Hash:1e0a57de04e446a72d7a669d56f68f95ec3633e7
声明:此文由 瑶湖读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