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南的这个地方,藏着一座原汁原味的古县城......

三晋大地南隅,汾河西畔、姑射山东麓,襄汾县城西南16公里处,坐落着这样一座古镇:

她是穿行千年、遗存丰厚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从唐贞观年间到清道光年间总面积约达2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城隍庙、文庙、明轮堂、古楼、砖塔、县衙大堂、关帝庙、社稷庙等建筑鼓楼为中心,依次由北向南排列,拥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8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驾齐驱、光彩夺目。

她是惊艳时光、底蕴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流传着尉迟敬德、王勃、郑板桥、董其昌等名人轶事,沿袭着赵氏孤儿、夜平晋国、汾阴迁民、鲁班建塔、王通施教、李牧守孝等美丽传说,高跷、旱船、台阁等民间艺术大放异彩,太平米醋臊子面油粉饭、车轮子等传统美味十里飘香。

她有着古朴而大气的名字——汾城古镇。她是沧桑岁月的守望者,一砖一木质朴动人;她也是美丽乡村的架构者,太平古韵孕育新风。

汾城古镇位于山西省临汾襄汾县西南部,其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之前。镇内建筑遗存十分丰富,最早的建筑年代始于金。商业建筑、著名商号、名人故居等构成了建筑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李牧、尉迟恭、王通、杨天民等历史名人。名人轶事、故居与当地特有的民风风俗交织在一起,分历史沿革、村落选址、商业建筑、民居建筑、建筑装饰等几个大的篇章,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古城地图

汾城镇保持着我国县级城市建筑的布局方式,署衙、学宫、仓储、寺庙、店铺、民居、塔、楼、桥梁等不同类型的建筑一应俱全。现存建筑从金大定二十三年(公元1184年)到清末的建筑遗构11处,有近40余座保存非常完整的历史建筑,时代特征鲜明。城西布置有文庙、学宫、试院、学前塔;西北布置了城隍庙、魏侯祠、娲皇庙、观音堂、仓储等;城东布置县署各司衙门、关帝庙、刑狱等设施。主要街道两侧,民宅栉比,店铺林立,商业繁荣,是我国现存罕见的、保存完整的古代县级城市标本

据史料记载,西汉初年汾城曾是临汾县地,北周为避周文帝宇文泰名讳,改为太平县。唐贞观七年(633年),太平县移治敬德堡,即今汾城镇。1914年1月,山西省在全面调整省内区划地名期间,鉴于当时全国已有3个太平县,所以决定启用太平县境内的古地名“汾城”,改名为汾城县。1954年,襄陵县(设于西汉,因晋襄公陵墓所在而得名)与汾城县合并后称襄汾县。同年10月14日,县人民政府驻地迁到史村,即今襄汾县城。千百年来,襄陵县和太平县沃野连属、经济富庶,人民勤劳敦厚、安居乐业,素以“金襄陵,银太平”并称于世。千年沧桑,由“汾城”而“太平”,由“太平”而“汾城”,曾经的门神封地,唐初县治,沃野连属,经济富庶,明清之际,这里已经是南通秦蜀、北达幽燕、商贾云集、文化繁茂的通都大邑

古城墙、鼓楼、护城河彰显着汾城千年的历史遗产;明伦堂、学前塔、书院遗址及县衙大堂、监狱反映了当地文物存量丰富;巍峨的庙宇、幽深的古民居彰显着历史的厚重;社稷庙、城隍庙、关帝庙及南国韵味的风雨型洪济桥独具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价值。这些千年历史积淀而成的古建筑,是山西省乃至全国现存较为完整的不可多见的古镇建筑群,具有较高的艺术、建筑、考古、标本欣赏价值。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荣获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世事如棋,祸福难料。或许,汾城正是因为从县城降格为乡镇,从此被冷落而不再受人注目,其古建才得以幸运地完整保存下来,才有了今天保存完整的古代县级城市标本。

在这个不平凡的小镇,您只要走一走,看一看,多少往事都会涌上心头,多少梦想都会实现。想金榜题名就在文庙的状元桥上走走,想黄梁美梦就躺在三人伸臂方可环抱的千年古柏下小寐片刻,想让哪位神仙保佑那就在城隍庙里焚香叩头祈祷。

汾城像矗立在汾河边的一座千年不朽的丰碑,包容了古老的建筑、艺术、民俗文化等传统文明。

穿越千年的记忆,汾城古镇是残缺的,残缺在历史的沧桑和自然风雨中。守望文明的家园,汾城古镇又是古朴的,古朴得没有现代的粉饰与雕琢。汾城古镇就是一座古老的城,它像矗立在汾河边的一座千年不朽的丰碑,它的每一栋建筑都能诉说一段悠长的历史,彰显着现代文明下的古朴之美。

来源:掌上微襄汾

声明

本平台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均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内容仅供参阅,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Hash:4e30e3be12ff503522927f4a88d71c60656f9612

声明:此文由 丁陶资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