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三眼桥街道政协工委参观岳阳改革开放四十年展

2019年1月4日上午,三眼桥街道政协工委主任陈建祥带领委员参观岳阳改革开放四十年展。

回望过去40年,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眼前徐徐展开,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如花般在百姓心中绽放,岳阳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基层民主活力和社会自治功能,积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给老百姓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三眼桥街道政协工委委员参观岳阳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展出

壮阔洞庭湖,奋进新岳阳。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巴陵大地,勤劳、智慧的岳阳人民用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成就了无数的光荣与梦想:成为我国首批沿江开放城市、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实力稳居全省第二;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经济百强城市……

“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40年间,岳阳这座农业大市已然向工业强市和三产旺市转变,形成了以石化、食品两大千亿产业为有力支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多点发力的产业格局,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83年的40.8∶45.8∶13.4调整为11.1∶43.8∶45.1;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3.82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258亿元,增长235倍。

1 产业主导:牵住实体经济“牛鼻子”

历史的进程,机遇与挑战同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开展了热火朝天的“三线建设”,农业大市岳阳点燃了工业文明的火把。长岭炼油厂、岳阳化工总厂、岳阳造纸厂等一批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建成投产。

从此,千古名城昂首迈入工业化大门,机鸣电响之声,不绝于耳。

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岳阳又相继上马了华能岳阳电厂、鹰山石油化工厂,陆续迁来一批“三线”企业。“九五”期间,岳阳的石化、造纸、纺织、机电等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项目兴,则产业兴;产业强,则发展强。岳阳历任决策者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产业立市强市,要以产业为主导,不等不靠创大业。

产业主导,须有顶层设计和“路线图”。多年来,岳阳已摸索出一套产业规划发展体系。它好比一棵大树,建设湖南发展新增长极是“主干”,优势产业、产业集群和专业园区等是“树枝”。

如何牢牢牵住产业项目这个实体经济的“牛鼻子”?今年,岳阳将第一个市委常委会的“一号议题”瞄准了产业大发展,一套促产业大发展的“组合拳”连续出击。

最强的工作力量——成立全市产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刘和生、市长李爱武当“擎旗手”,“四大家”班子成员齐心协力抓项目建设,33名市级领导“一对一”联系重点项目,采用“一线工作法”,现场发现并解决问题。

最密的调度频次——对市级重点推动的“五个100”项目、63个重大产业项目、33个市级领导联点项目、27个限期开竣工项目,一旬一调度、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讲评。

最严的考核奖惩——岳阳经开区、城陵矶新港区、绿色化工产业园至少各开工、竣工一个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其他7个省级以上园区至少各开工、竣工一个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未完成任务实行评先、提拔等“一票否决”。

如今,岳阳石化产业和食品工业劈波斩浪,跻身我省千亿产业集群。石化产业体系去年完成产值1228亿元;食品工业也稳居全省市州第一位,拥有道道全、君山银针等22个中国驰名商标。

2 招大引强:构筑产业创新“新高地”

岳阳的发展势头,从来没有现在这么强劲。走走听听,都是构筑产业创新“新高地”的佳音。

8月15日,湖南城陵矶新港区商贾云集,惠普(新金宝)年产1300万台喷墨打印机项目成功签约。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0亿元、年进出口总额20亿美元、年创税费10亿元,3年内可望打造形成千亿产业集群。

11月7日,中石化集团与湖南省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拟投资208亿元,在岳阳市绿色化工产业园内建设60万吨/年己内酰胺、40万吨/年聚酰胺切片项目,建成后将拉动下游产业链产值1000亿元。

这样的大手笔,对改革开放前的岳阳来说难以想象。1978年,岳阳市工业总产值为22亿元,工业规模增加值仅为4.9亿元。

招大引强,成为岳阳产业项目建设创新制胜的法宝。

“高大上”的好项目不会自己走上门。每年7月“产业招商月”,岳阳市级领导对重大项目、重要客商、重大活动等全程参与洽谈,并组成多个小分队外出招商。各县(市、区)、工业园区及相关部门瞄准“500强”精准招商。

今年夏天,岳阳市召开首次企业家大会,郑重开启“最多跑一次改革”,庄严承诺:“最多跑一次,最好不要跑,最长一百天。”该市随即出台实施《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确定“最多跑一次”事项1096项,其中“跑一次”事项973项、“零跑”事项123项,推行“一窗受理、一门办理、一键处理”,得到企业欢迎。

今年,岳阳“招大引强”收获满满,全市开展招商活动150余次,各县(市、区)共签约项目169个,其中工业项目120个,总投资685亿元。

3 园区会战:决胜产业发展“主战场”

阳城东,崛起一座新城,栋栋厂房在绿树芳草间“长高”。

岳阳经开区,面积仅253平方公里,但实力不可小觑:汽车城、飞机场、产业园、商贸区……如雨后春笋般密集开工建设,产业项目遍地开花。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26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之地。1992年4月,岳阳经开区获批成立,拉开了岳阳首个产业园区建设的序幕。

万事开头难。建设园区之初,入驻企业数量少,问题却接踵而至。“一个个园区虽然建起来了,但‘1+1>2'的作用却没显现出来。”岳阳市经信委主任余国祥回忆,那个年代的园区发展“瓶颈”,在于没有对进区产业起到主导作用。

“强力推进产业主导,必须明确园区主导产业。”按照岳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产业园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等方案,岳阳经开区决策者明确园区产业定位,推动园区特色化、标准化、集聚式发展。

在如今的岳阳经开区,空港经济区发展规划通过市政府批复,三荷机场年内正式通航;汽车产业园概念性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推进。该区产业发展助推公共财政收入猛增,从建区时不足400万元扩张到去年40.13亿元,总量稳居岳阳市第一。

岳阳经开区的嬗变,只是岳阳市把园区当作产业项目建设的主战场来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奋楫争先,时不我待。岳阳园区会战正酣,城陵矶新港区的现代物流和军民融合、云溪精细化工、平江食品加工、岳阳县生物医药等发展迅猛,园区规模、特色更加显现,成为吸引企业补链强链、成批入驻的“强大磁场”。

日里,“壮阔洞庭潮——岳阳市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展”引人入胜。“这里以前就是我工作过的岳阳市氮肥厂的位置!”指着一张风景宜人的临湖居民小区的照片,53岁的杨耕耘兴奋不已。原来的氮肥厂,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污染,岳阳近年选择将高耗能、高污染的工厂一一关停。

多年来,岳阳坚持把“生态立园”摆在重中之重,突出抓标准厂房、环保配套设施、园区绿化等工作;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为新兴产业项目落地腾出发展空间,北斗应用、海吉星物流、东方雨虹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让项目在全市园区间“飞”起来,是岳阳决胜园区会战的创新之举。推行“飞地经济”模式,推动产业项目在地区、园区间流动。全省首个跨市州合作的飞地工业园——长沙经开区汨罗产业园今年引进重大产业项目9个,成为长沙企业“飞入”的“热地”;13家电子信息企业“飞”进临湘电子产业园,“飞地”项目成为岳阳园区发展的独特风景。

风帆起洞庭,豪情满巴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目前,岳阳共有省级以上产业园11个,其中国家级经开区1个,国家级海关特殊监管区1个,挺起全市发展的“脊梁”。项目建设的澎湃脉动,正催动着岳阳这座文明古城、现代新城,朝着湖南发展新增长极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

Hash:9412644d0b882a727d9ff55211680bea5cd945c8

声明:此文由 信息e平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