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都记忆——青云谱机场
洪都记忆
洪都机场的变迁
这是一座有着80多年历史的老机场
今天 它将迎来最后一次飞行
60岁的老涂在这个机场工作了43年
今天 也是老涂最后一次
在这座机场上忙碌
尽管工作的内容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
但老涂知道
随着这一个架次的起落
这座机场将连同它面朝蓝天的光阴一起
走进历史的尘埃
1951年4月23日
航空工业洪都作为新中国
最早建立的飞机工厂
通常我们把这一天看作洪都历史的开端
然而这个南昌城外东南方的一角
却有着更早的与天空有关的故事
这一切都缘于一座机场的诞生
1933年9月4日
当时的国民政府下令筹建三家店机场
第二年的8月1日
从全省各地陆续征调的29万民工
开始在这片荒地上日夜不停地施工
没有推土机 没有挖掘机 没有压路机
只有石碾子 扁担 铁锹
在1934年南昌的盛夏酷暑中
这里烟尘蔽日 人潮如海
宛如一个延续80多年的舞台渐渐铺开
1934年12月20日
随着机场建设进入扫尾阶段
国民政府下令在南昌建设飞机制造厂
1935年春
这个当时中国最大的机场
三家店机场如期完工
当年 国民政府与意大利签署了
建造生产意式飞机的
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的合同
1937年2月
工厂建成 开始修理和试造飞机
但历史没有给这个工厂更多的时间
5个月后卢沟桥事变爆发
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工厂也遭到日机轰炸
三家店机场一夜之间成为战争前沿
以这里为基地驾驶战机并肩升空迎敌
给予嚣张的日寇以沉重的打击
从这里起飞的战机
先后与日机进行了40多场激烈的空战
并担负出击宁 沪 杭等地日军机场的任务
共击落击伤日机60多架
炸毁近百架 炸沉日舰20余艘
击毙包括号称“四大天王”的
日军王牌飞行员潮田良平
南乡茅章在内的飞行员数十名 俘虏15名
在抗战史上谱写下光辉的篇章
但由于敌强我弱
1939年3月日军占领南昌
满目疮痍的三家店机场
成为驻南昌日军的军营
见证了六年的屈辱与反抗
1945年9月中国军队进入南昌
日本华中派遣军第11军司令官笠原幸雄
从武汉乘飞机在三家店机场降落
向中国军队投降
这个饱经战火的机场以一场空前的胜利
为自己的十周岁庆贺
抗战胜利后
国民党政府将西迁的飞机制造厂迁回南昌
随迁的还有中央航空研究院
这份研究院的名单中人才济济
不乏后来蜚声中外的科学家
三家店机场似乎迎来重生的希望
但蒋介石发动的内战
使得工厂和机场的重建举步维艰
满怀报国志向的这些杰出人才
也难以施展自己的抱负
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
他们期待着中国的航空工业迎来新的曙光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南昌解放 百废待兴
弹痕累累 凋敝已久的三家店机场
静静地守候在南昌城东南的一角
等待着重生的时刻
1950年 朝鲜战争爆发
抗美援朝的号角须臾吹响
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对手
让新生的共和国急切期待空中的力量
1951年4月23日一纸建厂的命令
让沉寂已久的三家店机场再次悸动起来
五湖四海的建设大军向这里云集
这个在战乱中几度易手的机场
开始迎来自己的辉煌
建厂的首要大事就是机场的重建
1952年11月
这个机场迎来了第三次大规模建设
主跑道扩建至长1520米 宽70米
成为当时条件下的一座现代化机场
满足了抗美援朝时期
飞机修理 起降转场的急需
有力地支援了这场立国之战
以机场建设为中心激起的涟漪
很快漫延至数平方公里
短短几年
一座热火朝天的飞机城在这里崛起
与天空有关的故事
和这个叫做洪都的工厂一起
翻开了激动人心的篇章
1954年7月3日
随着机场上一架雅克18教练机的首飞
新中国航空工业
迎来了自己造飞机的崭新时代
那架轻盈的飞机滑过的痕迹
和领袖的嘉勉信一起
在几代洪都人看来
依然清晰地印在这条几度加厚的跑道上
以这个机场而始的蓝天梦想
自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1957年12月10日
新中国第一架多用途运输机运五首飞成功
1958年8月27日
新中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制造的初级教练机
初教六首飞成功
直至今天
这款曾第一个获得国家质量金奖的飞机
仍旧炙手可热 飞遍全球
1959年1月
为满足喷气式飞机试飞要求
机场再次扩建
主跑道延长了895米 达到2400多米
这个时候的三家店机场
已经与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一起
更名为青云谱机场
1961年9月19日
一架不寻常的飞机降落在青云谱机场
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下飞机
在这个机场与洪都的厂长和职工们
聊着工厂的建设
聊着航空工业的发展大计
他就是当时的国家总理周恩来
这是新中国领导人
第一次飞临南昌的这个机场
这一刻距周恩来领导的南昌起义
打响的第一枪已经过去了34年
1965年 随着新中国第一架
超音速喷气式强击机强五的试制成功
青云谱机场开始了它的超音速时代
强五飞机艰辛的试制过程
催生了至今仍被铭记的“强五精神”
进而衍生为“洪都精神”
以强五总设计师陆孝彭
为代表的一代洪都人
以执着坚韧的蓝天情怀
诠释了航空报国的信念宗旨
机场也如同一面镜子
映照出一个个航空人
洪都人清晰的身影
1970年12月25日
一架至今仍保持着
世界最轻超音速歼击机记录的飞机
歼12从这座机场刺向蓝天
这架被称为“空中李向阳”的飞机
以“轻 短 灵”的卓越特性
至今仍是中国军机研制的传奇
虽然因种种原因没有批产
却为后人积累了宝贵的技术财富
在那个风云变幻备战弦紧的时代
正值青壮年的青云谱机场充实而忙碌
一架架战鹰从它的怀抱里冲向云霄
成为这片和平天空中的光荣卫士
时光漫过历经沧桑的青云谱机场
洗去曾经的硝烟
也洗去特殊年代的气息
迎来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
也让这个机场登上了新的舞台
四十年中 这个机场见证了强五 K8
L15为国内外客户所进行的
每一次表演飞行
和每一次现场欢呼
洪都也不断收获着成功的喜悦
1983年 第一批强五Ⅲ交付出口
开启了洪都军贸飞机出口的先河
1985年
强五飞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86年 洪都与中航技 巴基斯坦
共同签署了
《中巴合作研制新一代教练机总协议》
这是我国第一个吸引外方投资
合作研制飞机的协议
1994年11月
首批6架K8飞机交付巴基斯坦
1999年 K8E飞机
中标埃及空军的80架教练机项目
后又续签40架合同
成为洪都军贸出口
乃至中国航空工业军贸出口的里程碑项目
开创了中国航空工业成套技术出口的先河
二十年来 K8飞机先后出口
亚 非 拉等多个国家达300多架
2001年 K8飞机荣获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3年 L15飞机获首个国际用户订单
标志着L15高级教练机外贸出口
取得重大突破
从建厂伊始
军民融合就是洪都的方向
除了生产运5 农5这类民机产品外
青云谱机场也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
承担了民航任务
1956年
民航南昌航空站在三家店机场成立
一年后才迁至向塘机场
如果追溯起江西民航的历史
这个机场是第一站
1980年 由于向塘机场维修
青云谱机场再次承担起民航任务
持续一年的迎来送往
机场的试飞任务见缝插针
挑起了航班保障和科研生产的双重重担
这也是这个机场一段难忘的经历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考验
为承担更新的试飞任务
2007年青云谱机场
迎来了她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维护
加厚了跑道 变得更加结实强壮
耄耋之年的青云谱机场
怀抱新希望 依旧志在千里
更高 更快 更强
80多年 这个机场一次次见证着
中国航空工业的奋斗
见证着航空人 洪都人的心血和梦想
见证着时代大潮中的变迁
直到2009年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
曾经偏居一隅的青云谱机场
逐渐落入繁华的市区
洪都的整体搬迁开始提上议事日程
2009年12月23日 南昌航空城开工建设
2016年11月 新机场开工
第二年10月 一个面积更大
现代化水平更高的机场 瑶湖机场竣工
2018年8月17日 青云谱机场
或许我们应该叫三家店机场或是洪都机场
迎来了放飞最后一架飞机的时刻
这一架飞机将用四分钟的飞行时间
转场到新落成的瑶湖机场
但在即将退休的老涂看来
这四分钟浓缩了自己最灿烂的年华
四分钟后 新的洪都展开了怀抱
这一边的瑶湖机场
老涂的徒弟小杨迎来了新转场的飞机
小杨今年30岁 作为新洪都的创业者
他和新机场的年龄差也恰如父子
师徒俩对前后两座机场
有着敬畏和珍爱的不同情感
用不了多久
老机场将在挖掘机
推土机的轰鸣中
让位于光鲜亮丽的高楼大厦
新的瑶湖机场将接过它的使命
再创新的辉煌
但可以肯定的是
无论是三家店机场
青云谱机场 还是瑶湖机场
在一代又一代洪都人心中
它们基因同谱血脉相连
都叫洪都机场
那延绵80多年的血与火的记忆
那些屈辱与荣光
那些英雄与创造者的故事
将永远留在她越发宽广的胸膛里
永远映照在
与它相望相守的蓝天上
-END-
编辑|马 倩
Hash:b8f21a40ea1b3bd2e3c7f8ff944f4259086b3f42
声明:此文由 洪都先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