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了北京西山脚下的一处院落,不止40次上下山

田少寅坐在享院二楼的一处开放式茶饮区,

看着窗外的西山远景,

说自去年9月

三时生活享院这个空间项目交付后,

他已经不止回来过10次。

再加上此前为研究项目及设计实施

而不下30次的上下山,

这两三年去享院的频率,

也就仅次于回家和设计工作室了吧。

以前对中式style有抵触

田少寅,人称“田少”,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曾就读于日本京都大学建筑系,师从日本建筑大师高松伸,回国后创办了“谜舍设计”工作室。

图 | 在日本京都大学求学的田少寅

他说,他以前接触中国传统style比较少,甚至因为市面上一些奇奇怪怪的传统文化组织而对“中式”有误解和抵触。但三时改观了他的看法。

因为朋友的介绍,他先认识了三时的视觉总监程程,之后时不时地跟着参加三时的活动,包括2016年的“归山”山林音乐会,还有三时组织的山林徒步,三时的真真山林小酒馆的开业派对,等等。

图 | 2016三时“不能独享的恩赐——归山”音乐节

图 | 三时生活·真真小酒馆

以及和三时掌门人陶陶一次次的聊。他逐渐感受到三时真的是从外到内在做一种适合当下人内心需求的中式生活。

在这个慢慢彼此熟悉的过程中,三时想要在山边开设一家餐厅的想法也提上了日程。田少寅的谜舍工作室接手了这个项目的景观、建筑及室内设计。从此“上下山”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师从“铁疯子”

在京都四年,田少寅常骑个自行车出去转。京都虽然是古都,但早已融入日本现代都市,它有着古色苍然的光辉与气度,也有着许多像老师高松伸设计的前卫甚至科幻式的建筑,它是传统城镇和一团激进精神的混合物。

老师高松伸,曾有“被教科书拒绝的‘铁疯子’建筑大师”之称。他设计的建筑在夜晚就像在燃烧一样,让人觉得他像在京都放了一场又一场的大火。面对京都过于饱和的城市文脉,老师高松伸做的是,从城市结构中提炼出另一种自然来改变自古以来便潜藏在城市中的文化和自然的关系。他设计的“下鸭之家”“先斗町茶室”等建筑,都引发了日本业界甚至社会的争议,使得人们对建筑既有的观念慢慢解体。

图 | 日本建筑大师高松伸

但跟随老师高松伸学习的时候,老师的创作手法早已转变,从原来的机械美学走向简洁、明亮、内敛的日式禅风。大量的玻璃帷幕取代了夸张手法的机械装饰,巨大的量体被以独特的分割方式将大尺度的空间转化成柔软的细致风格。

老师常说“建筑必须与自然共生,这种力量往往源自于当地风土特色。”东本愿寺参拜接待所的地下化、冲绳国立剧场立面细部所表达的冲绳文化与民艺,都反映出他对待基地的态度。这种态度也影响了田少寅,在三时生活享院设计之初频繁地上山,在项目所在的村庄走了很多遍,要了很多各种各样的西山凤凰岭和乡村的地图,最后设计出这个对空间与自然的关系有深入思考的项目。

老师在设计中亦加入不同领域的专家合作:例如与流体力学专家合作的仁摩砂博物馆内设置的砂漏计时器;植田正治写真美术馆中用光学摄影原理,透过世界最大的透镜的折射,将远处的山景倒映到建物内部的墙面上,表现出美术馆的“摄影”特质。田少寅的“谜舍设计”工作室在成立伊始,便与一些艺术家和手工艺人长期合作,共同对于设计的工艺节点进行研究,力图在作品中创造“Little Surprise”。这在田少寅主持完成的“青普白沙文化行馆”“青普扬州文化行馆”“青普土楼文化行馆”“青普腾冲文化行馆”便有很明显的体现,在三时生活享院,亦能看到他将三时生活的非遗面料融入建筑设计的巧思。

图 | 在享院,非遗面料与建筑空间的融合

这是田少寅在京都求学以及先后在竹山圣建筑设计事务所、森井良幸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所得到的最大体会。

由内而发的力量,更强大

之前对日本的文化也了解得很少。但在日本学习生活几年之后,受到日本文化影响较大,也可能是现在年纪大了,就不太喜欢那种表现太夸张太喧嚣的东西了。而日本文化比较内敛,内敛里又有很强的创造力和爆发力。现在回想起来去日本的决定还是比较正确的。

“欧美是文化非常多元的地方,每一种文明都可以自由地发展相互碰撞,必然会产生出很多新的事物。单一民族的日本不一样,缺少多元的文化,但日本应该说是有不同的创造力吧。我个人以为日本的创造力应该叫自我消化能力,例如建筑上的洋风和体,就是说文化也好设计也好,不论从哪个国家传来,通过日本人的自我消化,全都可以深深地烙上日本的标签,我觉得这也是创造力的一种。”

“日本的很多设计,不会张牙舞爪,很巧妙,是真的琢磨了,动脑筋的。比如西泽立卫设计的丰岛美术馆,进多少次都觉得惊叹!他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空间结构。那确实是个网红建筑,但西泽立卫设计的时候没想过网红。”

田少寅很喜欢日本的嘻哈音乐。嘻哈其实是一个风格分支很多的庞大音乐类别,我们国内主流的嘻哈音乐相对风格较为单一。“日本的嘻哈音乐非常发达,比如Jazz Hiphop,这种嘻哈音乐风格起源于美国,但现在世界上玩得最好的其实是日本,这个就是它消化能力的体现。”

从京都大学毕业后,田少寅留在日本的设计事务所里工作了一段时间。日本的前后辈关系十分严格,很多时候年轻人的想法比较受限制。而且在日本,设计这个行业已经十分饱和了,做项目的机会相对较少,慢慢的,他产生了回国创建自己的设计工作室的想法。

2013年,他回国和向晓东、袁智洋创办了“谜舍”。“谜”这个字在日语里念“NAZO”,田少寅很喜欢它的发音。“舍”,在汉语里的意思是“简易的小房子”。二者结合,代表他们希望创造谜一样具有探索体验感的空间。

谜舍成立以来,参与设计了北京云南皇冠假日酒店长街西餐厅、米来未来蒙特梭利早教中心、广州JIC联合办公、悦文空间艺术教室、Me.日本轻珠宝、Basic Coffee、Bestme照相馆、Floras Wedding Store、悉苑、1949创意园区、湖南卫视中餐厅、ZOOMWAY摄影工作室、三时生活享院等,并在着手云南、福建山西一些乡建改造项目。

田少寅设计的项目,从都市前卫到乡村营造,所涉及的行业也是各式各样的。他觉得,其实设计师也是一个很需要各方面知识的职业,比如设计一个医院就得了解医院无障碍设计,医生动线,病人动线等等,需要对这个空间的业态有基本的、全面的了解。所以设计师在接触一个新业态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学习新领域的知识。

我每次要做新项目的时候,首先会去考察同类型的项目,但更多的是了解功能层面的内容。设计灵感一般是来自于自己长久以来的思考,以及音乐,电影等其他艺术形式。我特别喜欢听各种各样的唱片,看稀奇古怪的电影,文学作品,不同艺术领域会更我带来很多灵感。

他十分尊重的日本设计师佐藤大,“虽是建筑师出身,却做了很多跨界的设计,像产品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等等,对于日常事物的re-think这样的设计思路影响我很多。

感受自然,也需要一点仪式

Re-think,再思考。

也许正是一遍又一遍的研究、交流、思考、re-design,以及多方力量的汇集与用心,形成了我们今天所享受的三时生活享院。

田少寅喜欢与地域风土有关的房子,例如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民居,集市甚至公共厕所。他说,建筑里有一说法叫“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就是由于气候、人文等环境影响自然形成的民间建筑风格。根据当地有的材料,气候条件去建造适合的房子,根据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不断自我调整演变,这样的房子很有生命力。像徽派民居、福建土楼广东一带的城中村等,这些都是有很浓重的人文色彩的房子。

图 | 大西山脚下的村庄

三时生活享院位于大西山凤凰岭脚下,原先是七王坟村最边上的两座相连的民居院落,一侧便是大片的花林、果园,抬眼便是西山山岭。人们从市区开车40分钟到这里,想要的是什么呢?

人们开车上来,在七王坟路停驻后,需要沿着灰墙先穿过一条窄窄的砖石步道,然后会在步道的末端忽然望见连绵的果园和雄浑的西山。

这种感觉,就好像我们去直岛安藤忠雄设计的地中美术馆,需要先走过一条长长的清水道,然后大海突然出现在眼前一样!

三时享院的院门,就在末端出现,看上去像原木一样厚重的竹钢推拉门,田少寅说,这种材料一般用在建筑结构上,但因为它缩水率低,所以在这里用到了户外。

图 | 三时生活·享院

很多人踏进院门时,都会发出“woo!”的赞叹声。也有人发出“咦,怎么还要走那么多路!”的牢骚。

原先的两个院子被打通,从院门到进入室门,还要走一条曲曲折折的宛若上山一般路径。路径的两侧,也好像山路边的一些令人流连的歇脚处、观景台,看上去很可以在这一处来个茶会,那一处烤个串,这这那那都可以雅集或派对。田少寅说,享院餐厅开业的时候,这里举办的那场音乐Live就让他看了感动:上百人的聚会,大家错错落落地在院子里,听音乐、交谈、品味美食,还有一些玩起捉迷藏的孩子……这些景象,让他深切地感受到了空间与人之间所发生的互动关系。

穿过迂回参差的户外庭院进入室内,还要再通过一段窄窄的“过水石”通道才能到就餐区。这样的安排是为了增加“上山吃饭”的仪式感。

“所谓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不同于其他日子,使某一时刻不用于其他时刻。”有时,人们愿意为这种“有所不同”的仪式感放弃便捷,只为换来流水日常中的一丝分量。从都市过来,向往山林,走进三时享院就餐的人们,就是这样。

田少寅认为,“驱车上山就餐”这个行为的核心目的并不只是食物,而是为了获得“山景”“庭院”“私密”“空间”“文化”“食物”等一系列元素构成的完整体验。这些元素都以动线的延伸串联。跟随动线推进,人可以感受到不同视角的景色,不同的空间节奏,不同的材质变化,完成一次空间的深层阅读。

室内廊道连接着兼具接待功能的酒吧区。吧台旁边的侧窗被设计为竖向折叠推窗,并将窗台板设计为室内外连通的吧桌。侧窗推开,户外酒吧即形成。

图 | 三时生活·享院

房子一层原先的层高不高。通过设计,将一层开放餐区与二楼的楼板切除,在较为低矮的一层打造出一个小型挑空。人由低矮狭窄的过道走出,进入一个层高七米的高耸空间,竖向尺度的变化让空间的体验变得更为丰富。

图 | 三时生活·享院

由两栋相连但存在着高度差的楼房改造而成的建筑,室内的动线,也呈现出一种“上下山”模式。人们在一种缓步“上下山”的行走中,可以经过不同形态的一些开放餐饮小空间和包厢,可以透过窗户连接辽阔的西山远景。

整个项目,既保持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习惯,又对所在的环境做出深层次呼应,也代表了田少寅对建筑空间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自去年9月完成后,

三时享院便获得了

《有方》《现代装饰》

《ArchDaily》

等媒体的报道,

“2018年金堂奖年度优秀餐饮空间设计”

“2019金外滩奖最佳餐饮空间”以及

The 9th Adward-Winning Works of IDEA-TOPS提名奖

撰稿 | 阿拉评

摄影 | 燕子、广松美佐江、宋昱明

部分图片 | 田少寅

三時吉祥

Hash:5846fb6b13885e498b5259ede9acaee5bb70fa91

声明:此文由 三时一默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