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记忆系列之抗战期间的政治军事中枢之地

在两江影视城复刻的众多建筑中,有一栋建筑可以算得上是最庄严辉煌的——原址位于重庆渝中区232号的国民政府大楼。八年抗战中,它曾是国民政府办公所在地,人们通常把它叫做总统府。(只是许多人不太了解的一点便是当时蒋介石不是总统,而是国民政府主席)

民国二十六年,暨1937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汉口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防重庆宣言》,国民政府随即内迁至重庆,同年12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在此办公。

从选定位置进行改建,到正式办公,只花了短短21天时间,在民族危难之际,所有人都不计较任务的艰巨,条件的艰苦,快速保障政府机制的正常运行,向日本侵略者宣示了我们不可战胜的民族精神。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明令将重庆定为“中华民国陪都”,当时有30多个国家在重庆设有使馆,40多个国家在重庆建立反法西斯战争的国际组织,重庆因此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东方指挥中心。直至1946年国民政府迁回南京,这里一直都是国民政府的办公地。国民政府大楼成为了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之地,重大行动重大决策的策源地,抗战时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都与这栋建筑息息相关。

解放后,这栋大楼改为西南军政委员会使用。1979年,抗战国民政府旧址主楼拆除,改建为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遗址内仅有两栋一楼一底的砖木结构楼房被原样保留下来,2010年4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以及残存抗战国民政府所有建筑遗址拆除。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辉煌的篇章,而抗战文化又是重庆不可忽略和至关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国民政府大楼的复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增加重庆抗战历史文化的层次感和厚重感。

而作为建筑来说,国民政府大楼既保留了中国古典建筑文化的精髓,又融合了西洋建筑的实用结构,主楼为中国古典式木结构建筑,大楼则建于高大的石台基上,形体庄重壮观,三道高敞的大门,中间一道比侧边略高,颇为巍峨。当年,《华西日报》还曾以“其一步一升的路梯,恰似象征着新中国未来的大路”,来形容它的威严壮观。

Hash:b829fef65d65274c38769a7f559426b01876f2d1

声明:此文由 两江国际影视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