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边神秘文字,是秦始皇的封山印?专家破解后,引出更大谜团

文|武品文史

发现神秘文字

1991年春天,岳阳文物部门的一位学者来到洞庭湖君山岛上游玩,他打算绕过龙头码头东侧的一处悬崖绝壁去往小岛西岸,就在这条鲜有人迹的路上,学者突然有了意外的发现,在一面被湖水冲蚀的相当厉害的岩壁上,似乎隐隐约约的可以看到有些文字雕刻在上面,由于时间久远,湖水冲蚀,字迹已经模糊的难以辨认。

通过仔细的寻找之后,学者一共发现了两处石刻,而两处石刻均为长方形,其中东侧石刻高约100厘米,宽约170厘米,刻有两个字。

而西侧石刻高约54厘米,宽约125厘米,刻有三个字。

出于职业敏感,他马上掏出了粉笔,仔仔细细地将字迹勾画了下来,但勾画出的字体是他从未见过的,而且东西两侧的字体也完全不同。

这名学者本身就是从事古文字研究,而这两处古文字他却一无所知。为了搞清楚真相,学者把石刻上的字体临摹了下来,准备带回去做一番研究。

返回之后,他马上翻阅历史古籍,并发现早在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的时候,时任豫州刺史的唐朝大诗人张悦,也到访过这块石壁,因为他创作的《游洞庭湖湘山》中有:

“岩谭有鹤过,壁字无人识”

的诗句。

通过这句诗可以看出,早在千年前的唐朝,岩壁上的字就已经存在,而且是个无人能解的谜题。

就在这位学者一筹莫展之际,他的一位朋友告诉他,洞庭湖当地的百姓知道这几个字的由来。学者一听来了精神,马上跟随朋友来到了洞庭湖边,和当地的百姓询问岩壁石刻的秘密。

神秘传说

当地百姓告诉学者,庭湖中的君山岛虽然不足一平方公里,但自古以来在这个小岛上就流传着一个神秘的传说,并衍生出了一系列人们无法破解的历史谜案。

这个传说就是2000多年前,秦始皇和氏璧雕刻而成的传国玉玺,就遗失在了这里。

而这个传说在《史记》中也有相应的记载,《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清晰的描述了秦始皇南巡的路线,从淮水一直到湘山祠,湘山祠正是现在的君山所在,这段记载也说明,君山是秦始皇南巡的终点,而秦始皇返回的原因《史记》中也有记载。

当时秦始皇南巡的船队行驶至君山附近的时候,突然遭遇了风浪无法前行,秦始皇认为,是君山水神作怪,勃然大怒,就命令3000军士砍光了君山上的树,而红土被裸露在太阳下暴晒,之后就匆匆的结束了南巡的脚步。

那么为何秦始皇会如此的气愤?甚至不惜和神鬼作对,去砍伐树木,暴晒土壤?之后又匆匆的结束了南巡的脚步,返回都城了呢?

因为在这一场风浪中遗失了举国之宝传国玉玺,而遗失的原因也非常的简单,在秦始皇南巡之时,船头会摆放一个祭台,祭台上有一个木盒,盒中就放着传国玉玺。结果风浪导致船体倾斜,放着传国玉玺的盒子也就掉入了江中,因此秦始皇才会如此愤怒,非要把君山的树木砍光,让红土在烈日下暴晒。

不过传国玉玺已经丢失,那么也就没有继续南巡的意义了,所以秦始皇只能选择返回了。

学者不禁有些疑问,这个传说和岩壁上的文字有什么关系吗?

当地百姓回答,虽然秦始皇砍光了君山上的树木,暴晒了山上的红土,但他并不解恨,在盛怒之下,他又在君山岛上盖下了“封山印”,而且还使用了两种不同的符咒进行“封山”。因此我们当地人把这两块石刻称作“秦王封山印”。

一无所获

听完了当地百姓的讲述之后,学者陷入了深思,难道前面研究的方向是错误的?这根本就不是文字,而是当地百姓所说的符号或者是符咒?

对此,学者就从符号,符咒等方面研究,然而一连好几年都没有任何的收获,期间他还研究了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字以及符号,但也是一样,没有获得任何收获。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学者也整整研究了长达7年的时间,他更是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也找到了许多古文字,符号研究的专家,但最终还是一无所获,而他也逐渐对此失去了信心。

1997年的一天,一位朋友建议他把这件事情登报,看看有没有人能认识这些文字符号,学者觉得是个办法,于是就试一试的在《中国文物报》上刊登了一篇名为《君山摩崖石刻谁能识》的文章。

然而这篇文章发布之后不到10天,果然收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回应,不过他们一时还不好确定,需要一些时间来研究。

答案揭晓

两年后的1999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吴教授,玄奘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教授等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专程赶赴石刻现场进行考察和分析,初步论证认为这些神秘石刻为印度古梵字,雕刻时间大概在公元七至八世纪之间。

其中两个字的石刻是佛教密宗六字真言,分别是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所谓六字真言是“我把诸神都请来了,诸神要保护我”的意思,而这也是我国唯一的一幅唐代印度古梵字悉昙体摩崖石刻,其考古和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而另外一边的3个字也是六字真言,只不过字体不是印度古梵文体,而是印度古天成体。

至此君山石刻的神秘面纱,在历经1000多年后终于被彻底的解开,而为了揭开这个石刻的谜题,这位学者整整耗费了9年的时间,而这一重大发现,也给改写中国佛教流传史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更大的疑问和谜团。

更大谜团

因为这几个字刻在君山,如果不是印度的高僧来过中国,就是中国的大德,而这位大德对印度佛教的文化有很深研究,所以留下这两个字作为永久性的纪念。

然而在中国唐代历史上,能有这种大德的高僧只有唐玄奘,而当年唐玄奘是从玉门关经旱路西行取经,然后从旱路原路返回的,此后他也从未涉足过湖南,更别说君山了,这件事情也是世人皆知。

但根据石壁上字体来推测,能够写出印度古梵文,说明在唐僧取经的同时期,应该有个通过水路西行后返回的大德。又或者是一位来自印度本土的大德,然而让人不解的是,为何历史的典籍中,却找不到这位大德高僧的存在?这中间到底隐藏了怎样的秘密?、

小结

封山印的答案刚刚揭晓,一个更大的秘密又等待着人们去研究和探索,不过为了封山印之谜奔波了9年的那位学者表示。

学者最大的乐趣就在于破解历史谜题,让世人可以了解历史的真相,不论有多么的艰苦卓绝,在他们看来都是一种享受。

参考资料:《唐书》、《史记》

Hash:81cf4a753e1491681161b5341abd6297b00884e7

声明:此文由 横相周刊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