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长田穿岩寨古石刻题字

我祖居长田高坪张家大屋,站在门口便看见穿岩寨。姑丈姓陈,住在穿岩附近的白家坊,是清末一个秀才,家里藏有许多古籍。因姑母早逝,儿子陈得安从小随我祖母生活。

1946年我高中毕业后准备升学,觉得他家安静,约了彭新煦、徐传经二位表兄一同在他家复习。傍晚去长田市附近散步,举目便望见穿岩寨。听说山顶上有井,常年有水,岩壁上刻了古人的诗,还刻了“借霞处”三个大字,只是时间紧,一直未曾上去。据陈家长辈讲,借霞处与他家的家史密切相关,平江陈姓在平江共一个祠堂,但来源有二支,一支为义门陈,明时从江西迁来。他家迁平始祖为陈常甫,进士出身,唐玄宗开元时作过礼部侍郎,当时的宰相为姚崇、宋璟、张九龄,政通人和,号为开元盛世。后来李林甫、杨国忠为宰相,每况愈下,陈常甫不与奸邪合作而辞了官。天宝14年,安禄山造反,长安沦陷,他和刘光谦、徐安贞、白琪、陆善经、李安甫六位侍郎避难南下,经豫章的一位高僧指引,一同隐居到平江,并出家为僧,这便是地方杂志上记载的“六相隐平”的故事。六相最先住在梅仙“四隐堂”,由于目标太大,后分散到各乡。陈常甫携眷住在南乡,建了白水寺,长田白家坊老宅如今为他的后裔居住。他有时去穿岩寨避暑,借霞处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就是由他命名的。至于那首五言诗:“自入深山里,往来无别知。只余霞与水,聊可借棲处”与他隐居结茅而居的生活十分吻合。陈家长辈说:“这诗可以在其藏书楼的旧籍中查到。”

1985年平江修县志时,对这首诗因缺乏资料,未作定论。1994年表兄徐传经由台北回平探亲(他和陈得安于1945年迁台湾花莲,本科毕业后留美,这时陈得安已殁于美国),继而为其迁平始祖徐安贞修复祖墓。徐安贞是六相隐平之一,与陈常甫为挚友,徐墓经历1200年后,在范致明的《乡土记》及历代地方志都有记述。经修复后,一切恢复唐时风貌,全用花岗岩石垒成,壮观雄伟,已列为省级文物。其墓园中有碑廊,刻有徐安贞的诗,从清《四库全书》及《全唐诗》中可以查到,也刻了陈常甫的这首五言诗。至于来源,在徐传经生前,我未曾询问,他治学严谨,一定有所根据。彭新煦退休后,仍住在北京大学,已九十多岁,他也只听说过,没见过陈家旧籍。

今读到《夕阳红·借霞处的传说》一文,是考察调查人欧阳勋甫写的,这里抄录第一段文字于后:

当您走进平浏接壤的安定镇长田村,沿山涧小溪溯流而上,到接云峰的山脚下拱桥边,您就可以看到有两个其形似鼓的大磐石,崖下的石壁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上面的诗篇,其排列是这样的(附照片):

虽然是一整版,但可分为四幅来看。第一篇写了一个大佛字,上面写了“哞咪呐哈呢嘛腌”七字经文,古人都信神佛,用它作为精神寄托,用以震慑魔邪。紧接着第二幅刻了“介石”二个大字,下面四行八句小字:“岩石之前,白云连崖;岩石之冈,古树苍苍;岩石之丘,樵薪牧牛;岩石之巅,饶氏醉焉”。是对穿岩的简略介绍,下署邑士苏维门同饶公游书,是苏维门书作。紧接着第三幅上面刻了“借霞处”三个大字,下面六行小字:“淙水磊岫,人迹稀云上,密高士来,居何陋问,所得石可,洑”,共二十二个字,后面写了维门饶公吟,明丙戌年,吴旌德宦游。紧接第四幅刻了“自入深山里,往来无别知。只馀霞与水,聊可借棲处”,与陈常甫原作只有最后一个字不同,且“处”字已出韵。而饶品元有三人,与“往来无别知”不合。

要解读的第三幅“借霞处”下面六行二十二个字,十分隐讳,令人疑惑不懂,先兄长岳虽英年早逝,由于博学多才,曾作过解读,在其遗作中有记载,我因不知其来源,未予注意,今读到影印件,才与原作对号入座。他的解读虽经宿儒认可,不能成为确切谜底,仅供参考。

他综合为五言诗如下:

“水淙岩上密,人迹岫云稀,高士居何陋?问可得所归。”从二十二个字抽出“磊石”二字,石多为岩,合为岩字。再将“洑来”二字抽出,洑为回流,与来字合为回来,即是归也,改为归字,共二十个字,理顺为上面这首五言绝句,于陈作十分协调,是对原诗的引申,古人分赓和,不须押原韵,只要意相同即可。

先父恺君公(旧制师范)痛其长子早亡,清理遗作时发现这诗,再三思索,改为一首七言绝句,他将第三幅的二十二个字与借霞处三字合为二十五个字,再将其中密字分为“必、山、宀 ”(宝盖头),宝盖头是室字的上半节,没有下面的建筑,只有岩顶遮雨,再将洑字分为“三伏”二字,从当时名流流传的诗中证实,陈老师在极热的三伏去穿岩避暑的,与其生活更为贴切,从以上二十五字中抽出密、洑二字,改为“山、必、室、三、伏”五字。合作二十八字为一首七言绝句,其作如下:

三伏必来山室处,水淙石磊迹稀人,所居上问陋何可?高士借霞得岫云!

如此诠释,与陈诗更为贴切和衔接,但此诗一直深藏匣底,未予公开,读到《夕阳红》刊后,我才将上述材料送给他们发表(见《夕阳红》2013第二期总29期)。我在接读该刊后,是夕,月明如昼,追忆往事,浮想联翩,恍然入梦乡。梦中之境与儿时相似,“养元堂”上先兄发现后,顺手将一本启蒙读本《千字文》示我,忽然醒觉,百思不得其解,再三思考,《千字文》幼时已能熟记,而当时的作者传说是将一千个不同单字一夜组合成四字句一书,读来顺口成文,实为难得,我由此而得到启发,将借霞处及以下二十二个不相连接单字细细琢磨,先将一句四字以外的“洑上”二字抽出,由剩下的二十字,整理成一首五言绝句。洑字分为“三伏”二字与上字及借霞处三字合为五字为题即“三伏上借霞处”,诗如下:来居磊石密,淙水迹稀人,陋可问何所?士高得岫云(全用石刻上的字组成)。

我冒昧不辞浅陋,作此诠释,仅供参考。近闻平江电视台介绍,长田风景优美,有“九狮出洞、仙龙摆尾、铁栏关象、雄狮戏宝,钟山鼓山、白石寨景点”可以开发为休闲旅游区和度假区。有通平高速、107国道经过,交通便利,可直达长沙浏阳平江县城,与福寿山及石牛寨等著名景点一样,穿岩寨会像深处闺中的佳人展现其绝代容颜,让大众惊艳。

为供大家了解穿岩,我还收集了旧本宿儒咏穿岩诗作、选抄,希望在《平江风情》栏中刊出,供大众欣赏。同时还将1946年我在长田所作《过穿岩怀陈公安甫》七绝录后,诗如下:

西望长安不见家,隐居岩里度年华;

自知厌倦青云路,怎向天孙去借霞。

今又步陈常甫原韵作五绝如下:

陈公自去后,诗句鲜人知;

考证应无误,略嫌解读迟。

还步先儒李汉章《穿岩览胜》原韵作诗如下:

祖居南望见穿岩,神秘纱笼云雾间。

地理千秋留古迹,天门一入证仙寰。

诗词锦绣钦前辈,解读疑团仗后班。

华夏正圆强国梦,旅游开发更怡颜。

(作者系三阳乡人,退休教师)

启 事

Hash:2c5f9622906538e1bf6efa8ebcfdf738f13be08f

声明:此文由 平江乡友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