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刚:葬于孤山的4个女人
葬在孤山的四个女人
方刚
孤山实际上是西湖上的一个岛,跨过几十米长西泠桥,便是了。
所以,当我想起孤山埋着的女人们的时候,总不由得将埋在西泠桥另一侧桥头的苏小小也纳入其中。
苏小小生于479年,自幼能书善诗,文才横溢,可惜父母双亡,和照料她生活的阿姨(有说是姨母)住在钱塘西泠桥畔。因为才貌出众,风流公子追随者众。没有父母约束,小小也乐于和他们一起谈诗论画,坐吃山空,不久成为歌伎。
苏小小自制一辆油壁车,常坐车游于西湖山水。一日,在西泠桥头解逅从金陵来钱塘办事的少年阮郁,二人一见终情,海誓山盟,私订终身。浪漫爱情的滋润下,苏小小写下“妾乘 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的 佳句。
可惜阮郁是当朝宰相之子,故事的结果可见而知。老爸把儿子骗回家,一顿骂,再不许来钱塘。
苏小小得不到阮郁的任何音信,一定也抑郁了很久。但她终究没有续写怨妇的故事,渐渐放下了那段情,继续自己的歌伎生活。
这最是小小让我敬佩之处。爱时就是爱了,爱的人走了,并不会让自己为了一个男人不能自拨。
后来,苏小小遇到另一位书生鲍仁,鲍仁有才,却贫困得无法进京赴试。苏小小立即解囊相助。
随后,苏小小受人陷害入狱,身染重病亡故。这一年是502年,苏小小年仅23岁。苏小小遗愿葬于西泠。
鲍仁果然应试登第,闻苏小小遗愿,出资在西泠桥畔造墓,立碑“钱塘苏小小之墓”,又于碑上建亭,名为“慕才亭”,指苏小小对自己的资助。
苏小小在西泠桥畔的墓里躺了1100年后,另一位才女来看她了。这便是冯小青。
冯小青在苏小小墓边写了一首诗:“ 西陵芳草骑辚辚,内信传来唤踏春。杯酒自浇苏小墓,可知妾是意中人。”
一听这诗就情绪不太对。那时的冯小青,也正被情事所苦。
冯小青也是一名大才女,相传十岁时遇一老尼,口授《心经》,一过成诵。16岁那年被母亲草草嫁给了 杭州豪公子冯通为妾。嫁得太草率,不知道冯公子家里有一位嫉妒又心狠的大妇。这大妇把小青送到了孤山的尼姑庵。亲戚劝其改嫁,小青不从,凄怨成疾。时常临池自照,对影自语,絮絮如问答,人见辄止。故其诗有“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之句。
这样的情况肯定活不久,不久病逝,年仅18岁,葬于孤山北麓。
(冯小青墓遗址,以及柳亚子撰文、李叔同题书的冯小青墓纪念碑)
冯小青在孤山的坟里躺了700年后,一位叫惠兴的满族女子,决定为女人们办一所自己的学校,让女人们读书。
关于惠兴的记载并不多,只说她平时留心国家大事,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她认为女子要摆脱受压迫的地位,必须读书认字,求得谋生本领。于是她以提倡女学为己任,1904年6月开始向各方募捐,很快募到300元。于同年9月在杭州旗营迎紫门北面金钩弄梅清书院旧址创办了贞文女学。同年10月,新校舍落成,工匠索款,以前的认捐者竟托词不给,反讥其“好事”。
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投资方翻脸不给钱了,施工队逼着要钱,够惠兴难的。1905年11月25日凌晨,她吞服鸦片 自杀,以死殉学了,时年35岁。
这事在当时一定闹得很大。惠兴没有白死,当局被她感动,决定负担学校经费。惠兴还被称为烈女子,慈禧太后也为她题词。
这便成就了杭州史上第一所女学,它是现在的杭州十一中的前身。
惠兴也被葬在孤山北侧,与冯小青墓,仅隔130米。
(惠兴像)
(惠兴墓)
1904年,惠兴开始办学的时候,另一位叫秋瑾的女人东渡日本求学。当时,她的儿子7岁,女儿 3岁。即便在今天一位母亲抛下这样年幼的一对儿女出国留学,也将是很有争议的事情。但是,秋瑾去了。
两年后,1906年,惠兴去世的转年,秋瑾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那之后一直投入到中国女学和女权运动。
秋瑾的故事我们就不讲了。要补充的是,她老公王廷钧一家其实还是很支持她的,秋瑾创办《中国女报》的经费便是从王家筹的。
秋瑾1907年被杀,亡时30岁,有说是32岁。
秋瑾终葬于孤山,墓地距惠兴墓,450米。
距冯小青墓,460米。
距苏小小墓,100米。
就这样,四个中国女人,走过了1400年,在杭州孤山相遇了。
(孤山秋瑾墓前的立像)
关注方刚老师的书籍和课程:
Hash:72eb32e9bf5b4fbd31d6f56e1059fadbeecd5ca1
声明:此文由 学者方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