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报社旧址前的遐思
作为红土圣地,红色印记遍布赣鄱。红旗报社旧址位于万载县仙源乡,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中的一个。
4月12日,《江西政协报》省际沿线政协行宜春首站,便走进素有“花炮之乡、百合故里”之称的万载。县政协主席龙雷君用“红色、古色、绿色、彩色”高度概括当地特点,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建县1800年的万载,土地革命时期大部分为红色苏区,仙源是湘鄂赣省级机关连续驻扎时间最长的地方,前后一年又10个月。1932年4月15日,省委机关报《红旗》在此创刊,临时省委书记林瑞生兼任总编辑。比邓小平担任主编的《红星报》稍晚几个月。从中央苏区到湘鄂赣省,都高度重视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确实是作为一项“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来抓。
红旗报社旧址原为王家祠堂,建筑面积110平方米,建于清朝同治年间。报纸旨在宣传党的政治方针和各项具体政策,指导根据地党的工作;揭露国民党的造谣与欺骗,动员全省苏区人民参军参战,巩固和发展新的苏区。这不禁让我想起毛泽东说过的,所谓政治,就是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所谓宣传,就是要让大家都认为咱们好,别人不好。
没想到的是,4开2版的报纸,不仅辟有“国内外消息”“省区要闻”和“红军简讯”等栏目,发行约1500份,坚持编辑出版近70期。而且,报社负责编印《红旗小报》《政治消息报》《转变月刊》,颇有点现在媒体矩阵的味道。省委党报委员会还建立了党报通讯网,包括通讯员队伍和每月通讯一次的工作机制。为通俗易懂、喜闻乐见,报纸配有漫画。“一切工作干部都是宣传家”,当地还有上演革命剧目的红色戏场,流传着许多革命歌谣。现存报纸上,一篇《送子当红军》的报道,可谓“短新实”,反映了纯朴文风、工作成效。
作为政协新闻人,站在这个革命先辈拿枪握笔战斗过的地方,不能不为在艰苦环境下,他们坚定信念、扎根群众、创新工作的精神所折服。
细雨霏霏,新征程中的万载,山山水水,生机盎然。虽天公不作美,未看到古城之夜的焰火,但我们不遗憾,因为见到了那个“放焰火”的人——年轻的市政协委员曾鸣。他留学归来,子承父业,视野开阔,带富一方,给传统花炮插上科技翅膀,更推向世界多国,成为江西一张靓丽名片。
旧址前,脑海里挥之不去的,还有静立于宗祠展馆中的那几块厚厚城砖,它们经历了红五军三破县城的硝烟,见证了古城翻天覆地的巨变。与它们擦身而过的,是一对对着红军衣、带红领巾,前来游学的孩子们。
图|蔡丽蓉
面对此,红旗报的记者,不知道会怎么描绘这副多彩图画。我想,他们看到了,定会含笑不止……
编辑:王欢
审定:杜宁
签发:邹滔
Hash:5c701e8be3a37dec91a9ae46fcbfc3a27ae29e43
声明:此文由 这里是江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