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75岁老爹,纵横“头上江湖”五十八年
剃头匠是中国民间的古老职业
他们手艺精湛,历史悠久
如今大街小巷的美容美发厅
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而渐行老去的剃头匠,已没了几多踪影
取而代之的是新潮时尚的美容美发
令人眼花缭乱的电动美容美发器械
兴许能被带回以前的那些时光
靠着一把剪子和一把剃刀,刘爹以稳重而又精细的“顶上功夫”,纵横“头上江湖”58年,理发费从5元、涨到8元,再到现在的10元,刘爹经历过剃头匠的“风光”,也见证了这项老手艺的没落。
刘爹名叫刘正云,老家在岳阳临湘市,今年已75岁高龄。刘爹的父亲和哥哥都是帮人剃头的。刚初中毕业后,在家人的劝导下,年仅14岁的刘爹便开始跟着父亲走街串巷。
刘爹告诉记者,当时他们剃头算钱都是按年算的,一个人一年2块钱,至少10天去帮对方剃一次头。后来,村里大队将手工业集中后,剃头不再收钱,而是算工分。“跟着父亲打了10多年下手,后来,我一天也能赚15工分。”刘爹回忆道,工分都是能分粮食的,当时除了基本口粮外,赚的工分多,粮食也就多。
改革开放后,刘爹一家举家迁到了岳阳,并在康岳花园开了家理发店,这一干就是28年。期间,刘爹也带过不少徒弟。
2011年,刘爹一家又搬到了经济技术开发区白石岭居民点新建的房子内。“在屋里坐不住,到外面来剃头,老人家多,还能散散心。”后来,只要天气晴好,刘爹便会挑着他的担子,来到白石岭路公交站牌的人行道上,开始“工作”。
虽然设备简陋,可物件齐全。一把椅子,可立可躺,一个简便柜子,最下面一层放着毛巾、中间放着肥皂等物件,最上面便是剃刀、梳子等理发工具。柜子上方挂着的镜子,让这个简易理发台更实用。
聊天间隙,又有年轻人来理发了。刘爹的剃刀如行云流水,在顾客的头上来去自如,一撮撮头发的落下,像极了无情岁月的流逝。
记者手记: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正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虽然现在理发店遍地,但许多剃头匠还在坚持出摊,坚守他们的传统手艺。而这仅仅只是老手艺人们生活的一个缩影。
他们虽然大部分头发已经花白,大多在露天的环境里艰辛工作;虽然没有如流的顾客,早出摊晚收工,但依旧用精湛的手艺,坚守着自己的位置,捍卫手工艺的尊严。向老手艺人致敬!
补锅
以前生活条件差,能补的就补,能修的就修,不像现在烂了就丢了。
补鞋子
记得小时候新买的鞋怕开胶,也希望能穿的久些,都要去修鞋师傅那里走一圈线。
打铁
小时候,家里的一切锅铲、菜刀、剪刀、柴刀、农耕用具等几乎都是铁匠师傅手工打造的,现在回到来家看看以前铁匠师傅工作的地方都拆了,满满的回忆。
回想小时候妈妈在煤油灯下或灯草下一针一线做布鞋,满满的感动,一双手工布鞋要花费多少个日日夜夜……
现在还穿手工毛衣的孩子,请举手,小编想说现在还穿手工毛衣的孩子,你好幸福哦!
修伞
现在都是伞坏了就换新的,原来我们小时候都是拿去给修伞的爷爷修,修完跟新的一样呢。
推磨
推磨,这可是一件不想干又不能不干的活,农村人基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农村生活没用上机器磨、电磨之前,都是用石磨来推磨大米、玉米、黄豆的。
制秤
小时候我们去当街买东西全部用得是这种秤哦,就是有时候会少秤。
阉猪
记忆里提起阉猪匠,那可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人物。任凭小猪撕心裂肺地呼喊,他仍然刀下无情,前后只需一、两分钟就能完成这个手头活。
曾经在农村很常见,用稻草编织而成,几乎没有成本,下雨天走泥地还特别防滑。到现在,还穿草鞋的人已经没有了,可一双精美的草鞋,倒成了不错的工艺品,挂在家里,也有点怀旧的意思。
篾匠
在农村,许多生活用具都是用竹子加工而成,如提篮、筲箕、撮箕、箩筐、背篓、筛子、簸箕等等,牢固结实,经久耐用。小时候我们都很崇拜竹篾匠,因为日常生活中会用到很多篾制用品。
木工
老百姓都得靠木匠做家具,箱子、桌子、柜子、床、板凳什么的,当时木匠还是个很让人羡慕的职业。在普通老百姓中间,木匠们算手头比较宽裕的一群人。
这项手艺已经很少见了,扫把一般都是用高粱、竹子等。做扫把只有两道工序:捆紧和削齐!然而捆紧是个技术活儿。经过削齐整形,很快就能刨出一把扫帚。
修表
记得小时候,每个集市上都有一个摆着小桌子低头修表的人,那一桌子的手表零部件,像古董。现在不知道还有哪些地方能看见。
▼
▼
Hash:fdd64a61b74de9aea841aff3908a43c52f69bedf
声明:此文由 洞庭之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