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隐秘的朱镕基总理祖居

近几年,好多次接到朋友的微信照片和电话,说:“看到朱总理祖居大门的一幅长联了,是你写的,感到好亲切!”

在我的心目中,朱总理是新中国继周恩来总理之后,最伟大的总理。今后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千古名相”。 长沙市书家如云,有关部门特请我为朱总理祖居题写门联,当然是我莫大的荣幸。所以我也随之高兴过多少次,但一直没有去现场看看。

入宅大门两边门柱的对联,上联是“喜坡满茂林修竹 育贤豪以咤风云”(为方便欣赏,图片裁为两段)

下联是“愿棠廕万户千家持礼义而行正直”(为方便观赏,图片裁为两段)

地图上搜索,根本找不到“朱镕基故居”相关的地标。可能是由于总理“伟大的低调”,也可能是长沙市领导的政治睿智,现在这个神秘的地方,叫“棠坡清代民居”,大门屋檐下的牌匾写着“怡园”。着落在长沙市东北郊区的安沙镇和平村。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进攻长沙。战乱中,当时的湖南首富朱昌琳(朱总理曾伯祖父)从长沙上麻园岭故居,携儿孙家眷,先后遁走湖北江西。等到短暂安宁,即选定在此买山置田,修建宅院。朱镕基总理是遗腹子,就出生在这片宅院里,并和他的母亲在这里度过了9年的童年时光。

  朱昌琳是怎样成为长沙首富的?并不是“不解之谜”。据朱氏族谱记载,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粮食丰收,谷贱伤农,达到了千钱三石的低价。朱昌琳倾其家产所有,买入粮食。不料次年天灾,粮价飞涨十多倍,朱家从此“一年暴富”。然后开始广购田产,筑室置房。

家业做大之后,朱昌琳转入贩卖盐茶、设钱庄、开矿业,终于成为长沙首富。暴富之后,他乐善好施,在长沙设保节堂、育婴堂、施药局、麻痘局,置义山、办义学,并疏浚新河、赈济灾民,是“长沙近代慈善事业的开创者”。

  原来的“恬园”大屋,由前厅、轿厅、戏台、正房、偏房、书屋、杂屋、储藏间组成。占地约6000平米,建筑面积2400多平米。当地老人对于这栋建筑曾经的恢宏大气,至今兴叹不已!

可惜! 在上世纪60年代,“怡园”被“破四旧”运动基本拆除殆尽。

前些年,当地政府一直计划重建棠坡恬园,但朱总理坚决不同意。直到朱总理退休之后,当地政府才于2006年重建棠坡恬园。

为了确保恢复历史原貌,当地政府请来考古学家和湖南大学土木建筑系专家对原址地基进行了挖掘、勘测,收集整理当地老人的回忆,并查阅了大量史料。现在的建筑规模仅为原来的十分之一。

当地政府和乡亲,一直盼望朱总理回故乡看看,他在位时期没能成行。退休后,当地政府多次盛情力邀,但至今他还是没有返乡。这并非是对故乡没有感情。朱总理为人低调,顾虑重重:在位时,他担心家乡用他的旗号行事。退休后,他又担心家乡拿他包装搞旅游。当地政府尊重朱鎔基的意愿,官方文书里,称旧居为“棠坡清代民居”。

转载:湖湘墨客周用金

Hash:d24b96d81e5e70b319db3fa6008489cef73d51f6

声明:此文由 零讯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