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节丨探访英雄们在长沙走过的路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长沙,被称为英雄之城,回望历史,无数革命先烈在长沙这片热土上留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记忆。

我们挑选了长沙市内英雄们曾经留下过足迹的地方,或许有很多你还不太熟悉,请随我们抚今追昔,一起回望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座落在湖南浏阳市文家市镇人民路34号,占地面积13283平方米,建筑面积6841平方米,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师旧址里仁学校,原名文华书院,1841年由乡贤募建,坐北朝南,南北进深76.7米,东西最宽70余米。旧址保存较好,当年书写的红军土地政纲、红军标语仍然保存在墙上。

会师旧址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设立专人保护,1966年成立专门保护机构,1969年旧址初步对国内观众开放,1971年成立“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纪念馆”,1974年1月1日正式对国内外观众开放,1977年在会师旧址西侧新建秋收起义历史辅助陈列馆,1983年更名为“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纪念馆自2008年3月开始免费开放来,年接待观众可达120多万人次。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

1937年7月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同年,中共决定在长沙开设八路军通讯联络机构。湖南人徐特立和王凌波于12月9日到达长沙,几经筹 备,年底便在当时的东长街(即今蔡锷中路)徐家祠堂公开挂牌办公。

通讯处创办后,仅有的20余名工作人员日夜奔走民众之间,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方针。与国 民党湖南地方当局交涉释放被捕的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吸收革命青年赴抗日前线。同时,配合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大力发动湖南的抗日救国运动。

1938年3月

通讯处迁往寿星街2号。1938年10月,周恩来、叶剑英由武汉来长沙指导驻湘通讯处工作。11月长沙文夕大火后,通讯处由长沙迁至邵阳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为湖南的抗日救亡运动和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的推动了湖南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1972年

省政府将徐祠巷15号(徐家祠堂旧址)确定为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作为革命纪念地,并重新修缮,对外开放。2015年9月,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长沙市博物曾主持旧址维修。

纪念地名片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位于蔡锷路,旧址建于清末,为南方祠堂格局建筑,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后重建正厅。1975年重新复建通讯处部分房舍,占地约460平方米,二进,面阔三间。目前楼上通间作为通讯处历史展示厅,详细展示了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建立和主要活动及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起到的重 要作用。第二进为堂屋,十扇花格朱漆木门作屏墙。堂屋陈设有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有关历史文物、资料等。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指挥部

1930年5月

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之间的中原大战爆发。主持中央工作的李立三等认为革命时机已在全国范围内成熟,制订了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和集中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令,1930年7月,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先后两次攻打长沙。红三军团于7月27日攻占长沙,8月5日,主动撒离长沙。

8月底

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到达浏阳永和市,与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红军第三军团会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委和总前委书记、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之后,总前委召开会议决定,执行中共中央命令,再次攻打长沙。

红军兵分三路抵达长沙近郊,总部设洞井白田铺萧家祠堂。8月30日,战斗打响,红军在阿弥岭、烂泥冲、雨花亭等地毙敌千余人,击伤敌旅长、团长各一名,打死打伤敌营、连、排长多人,冲破敌第一、第二道工事,双方对峙半个多月,红军损失也较大。

9月10日

红军再次攻城不克。12日,毛泽东、朱德在萧家祠堂召开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军以上干部会议,决定撤长沙之围,转向株洲一带发展。

2006年,长沙市人民政府在环保东路上设立了史记标志碑。

纪念地名片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指挥部遗址即今长沙市雨花区洞井镇白田铺萧家祠堂。1930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再度攻打长沙,设立总前委指挥部于此。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黄公略等在此指挥红军“围困长沙十六天,大战数昼夜”,但因敌强我弱,久攻不克。9月12日,总前委在此召开会议,决定撤出长沙。

许光达故居

许光达故居位于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桂花村,许光达故居是一栋典型的江南民居,绿树掩映下的泥墙青瓦,简朴却带着历史的温度。1908年11月19日,许光达诞生于进门厅屋前房,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学生时代。后来,长沙市政府把其故居的原有14间民居土房按原样修复,并新建许光达事迹陈列馆。

许光达原名许德华,1921年考入长沙师范学校, 1925年加入中国共青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1929年7月,由组织推荐,许德华进入上海中共中央军事训练班学习,结业后正式更名为许光达。

许光达生平事迹陈列馆

1942年是抗战最艰苦的年代,许光达向中央请求到抗战前线工作,最后中央批准他到晋西北担任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八路军120师独立第二旅旅长。在他的领导下,指挥了“反扫荡”、“反蚕食”斗争,开创了对敌斗争的新局面。

1955年9月,许光达得知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大将军衔的消息后,多次找长期领导过他的贺龙等老首长“走后门”,提出降衔申请,但均未获得同意。无奈之下,他几经思考,提笔给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各位副主席写了一份情真意切的“降衔申请书”。如今,故居门前的“让贤碑”就内嵌许光达上书毛泽东主席主动要求降衔的书信。

纪念地名片

许光达故居位于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桂花村,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故居原有两进,共有房屋14间,上进倒于1954年的洪水中。故居占地面积1、62亩,两进,二十一间房,砖木结构,青瓦脚,土砖墙,木格窗,木框大门,杉木前廊檐柱(左边一根用楠竹代替)。故居外有X105路公交车可达。

王震故居

王震,传说中,他脾气火爆但是非分明,毛泽东亲切地称他为“王胡子”;史书上,他是赫赫有名的百战骁将、垦荒元勋,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世人敬仰。

王震故居位于浏阳北盛镇马战村这座普通的院子,小青瓦屋面,土砖黄泥墙,这间占地800平方米的四合院,就是曾经王震的祖父租用给王氏家族近90口人的居住地。

王震出生于贫穷佃农家庭,从小就对地主恶霸、土豪劣绅恨之入骨。13岁,王震离家到长沙务工,先靠拉人力车维持生计,后来当铁路扳道工,也正在这时,他开始接触党组织,开始走上了革命道路

王震的一家是革命的一家,全家共有7名地下党员,其叔父和弟弟也都在革命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王震自己则进行了二十多年的战争生涯,他作战英勇,曾7次负伤。

新疆和平解放后,王震率驻新疆部队继续发扬南泥湾精神,再次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开垦了亘古荒原上的第一犁。1993年,王震去世,骨灰洒在了天山。他曾说,他去世后要和他的老战友一起,为新疆站岗,为祖国守护好西大门。

纪念地名片

建筑设前后两栋,中有天井,两侧辅以厢房。前栋明间为槽门,此稍间各设仓廒、猪圈等,后栋为主体建筑,共计大小房屋19间。原王震家居住的只有2间,其余均为其伯父堂叔家所有。2008年4月,值王震诞辰百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故居现分为两个基本陈列——既“王震同志生平陈列”和“复原陈列”。

李白故居

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踏上革命征途;20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开始战斗生涯;21岁接触无线电,从才疏学浅的贫苦农民,到驾轻就熟运用汉字、英文,掌握电讯技术;革命胜利前夕历经敌人严刑拷打,始终不吐实情,严守党的机密;遭遇敌人迫害,年仅39岁……他就是中国无线电波之父、十大红色特工之一的李白烈士。

李白故居位于浏阳张坊镇白石村,从大门进入,左侧是李白家的厨房、李白父母的房间及他儿时的住房,房间里摆放着老式的木质雕花床铺,布满补丁的粗布被褥,破旧的木质桌椅及衣柜。

穿过天井,映入眼帘的便是故居陈列馆正中央摆放着的李白铜像。馆内详尽的介绍了李白的生平事迹,还陈列着青少年时期的李白和战友们用过的梭标、军号、马灯等。

1948年12月31日,在发送非常重要的情报时,李白不幸被捕,连续逼供30多小时,前后用刑三十多种,李白依然坚贞不屈,守口如瓶。在1949年4月22日深夜,特务根据蒋介石“坚不吐实,处以极刑”的批令,将李白押到浦东戚家庙秘密杀害。这时,离上海解放仅20天。

纪念地名片

李白故居,始建于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坐西南向东北,土木结构,成正方形布局,屋面由小青瓦铺设而成,典型的四合院形式。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16间。2010年按原貌复原。

李白故居于2010年6月被浏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浏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9月被长沙市委宣传部公布为长沙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图文综合自星辰在线

Hash:0a840c384ce099d8ddd69617990411c9cbe2d981

声明:此文由 文广新长沙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