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迹·瓮安|龙蟠洞迹——后岩观

后岩观是一处道观,是猴场镇下司红色新村历史文化内涵的延伸。

  大自然鬼斧神工,于平地突起一小山,高约30米,面积5亩左右,四面怪石嶙峋,山丘内空,形成许多溶洞,洞洞相通,扑朔迷离,洞内钟乳石形态各异,有的如笔、如笋、如柱、如屏、如钟、如鼓,有的恰似龇牙猛兽,赳赳武夫,并有前人题名的笔架峰、天外峰、铁剪峰、五老峰、巨灵掌、蓬莱石、角端石、玲珑石等。岩壁上有“何异蓬莱”,“天然钟鼓”等石刻和其他碑文。岩上藤萝牵丝挂网,悬绿吊翠。岩间棕树高矮错落,四季常青,真正是一处洞天福地。

  道观入口位于正西,入口是在山脚的一个长 20多米的洞,东西相通,宽可容人,有石如鳞,传说曾有龙潜伏其间后破石远飞,故名“飞龙洞”。出得洞来,已是山上了,但见石阶隐现有致,直通道观,沿途奇石屹立,触发想象。

  最为抢人眼球的是“飞来石”,传说一小道士为赶功课,常于石下诵经,一日困倦入梦,梦见天鹅飞来,栖落肩上,大喜而醒,真有一石飞来立于所依石头之上,所以飞来石又叫“梦来石”。稍纵目光,还可以看见形态逼真的石鸡、石鹅、石狮等石兽石禽。传说当年一道士精通养殖,能通禽兽之语,他每天与家禽走兽为伴,但嫌家禽会被食用,走兽会老死或者隐入山林,指望把他喜欢的禽兽变成石头,永远不弃不离。观内得道高士听说这件事情后,一来想显示自家本事,二来想逗小道土一玩,便施法点化,果真那些家禽走兽变成了石塑之身,一直保持原形到今天。

  道观山顶突然平缓,道观就建在山顶平缓处。据考证,山顶稍平处,明代曾建有真武殿、文昌阁、三清殿、三元阁,总名后岩观。明末巡按监军御史钱邦芑,弃官为僧,寓居于此,研习经文,吟哦诗词,现有留存的许多题诗和摩崖石刻为证。所撰《草塘后岩记》对此极为推崇。

  清乾隆进士文宣诗《后岩十四韵》赞道:“境固呈天巧,人还赞鬼工”。

  置身后岩观,不仅体验到一种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还有清净思想,平和心气,洗涤道德的感受。

总第26期

整理自《可爱的瓮安》、网络

编辑:实习:晏青霜 编审:李峤橦

审核:李永春 监制:王富刚

Hash:1c5b88ffefcff199221467e533ca21154b75b8af

声明:此文由 瓮安县广播电视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