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连百度地图都搜索不到的烈士陵园,就藏身我们钟落潭!
在钟落潭镇竹料大道约中段的位置,坐落着一座烈士陵园,连百度地图都搜索不到,却已静静地在这里58年,这就是竹料三烈士陵园。
占地约300平方米的狭小墓园,修建于1959年,重修于1982年,是为纪念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文工团,深入乡村发动群众清匪反霸、支前建政而牺牲的庄鎏、张冰、郑云三位烈士而建。
龙塘事件
1950年3月28日早上,庄鎏、张冰、郑云以及李卓才4名同志到龙塘村组织发动群众,进行支前建政宣传,却遭遇了变故。4名同志遇到了盘踞在禺北广从线的土匪“反共救国军第十二纵队”的头子张镇明(外号狗肚明),狗肚明组织了10多名土匪对他们进行袭击,双方展开血战。由于寡不敌众,庄鎏、郑云两人在枪战中当场牺牲,张冰则受伤被俘,被毒打摧残后结束了年轻生命。李卓才则因到小店买香烟留在了后头,最后得以逃生。血案发生后,文工团工作组派出八名队员配合七名解放军,前往龙塘村瓦窑附近沙滩,寻找3位同志的尸体,最后在沙滩上陆续发现了张冰、庄鎏和郑云的尸体,并将他们安葬在一起。
据记载,竹料三烈士陵园由竹料人民公社兴建,分为前后建置,前为烈士亭,后为烈士碑。然而,前面的六角形琉璃瓦砖木结构烈士亭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了后面高4米、宽1.4米的烈士纪念碑。碑的正中用一块长形花岗石块刻着“烈士永垂不朽”六个大字,侧书“1959年4月1日”,碑的下面则安放着烈士遗骨,分别竖起庄鎏、张冰、郑云三烈士墓碑。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陵园内的松柏苍劲依然,
墓碑肃穆依旧。
每年清明时节,各机关、团体、学校,都会组织群众、团员、少先队员到这里进行革命教育,敬献花圈、怀念先烈。
1982年11月13日,原粤赣湘边纵队文工团成员50多人,由海南、韶关、中山、佛山、番禺、广州汇集到竹料三烈士墓前,悼念他们牺牲32周年,并激发了悼念者题诗怀念。其中,一首为《烈士永生》,另一首是《悼烈士》。从每一篇诗词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或激昂、或深沉,或同仇敌忾、或痛切心扉的感情,如今诵读起来,仍然是让人无比悲愤,又激励人心。
《烈士永生》
吴贵骧
郑重地投笔从戎,云雾重重向前冲。
张弓挥剑砍妖邪,冰天雪地劲石松。
庄前溅血丧敌胆,流芳百世是英雄。
永远世人所称颂,生固伟大死亦荣。
这首诗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吴贵骧对三烈士的无比敬重,极为用心地三烈士的名字融入诗中。前面六句的首个字,隐藏了烈士的名字,“郑、云”、“张、冰”、“庄、流”,描述了当时烈士们英勇无畏的表现,表达了作者对三位烈士的崇高敬意,让人感受到顽强不屈的民族之魂。最后一句,在庄重的缅怀中,让今人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悼烈士》
何牧
南粤三十二年前,红旗似火映碧天。
书生掷笔征腐恶,玉手挥戈杀声喧。
革命岂分男与女,洒尽热血谱新篇。
烈士忠魂永不灭,巍巍丰碑万古存。
读这首诗,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让心灵受到洗礼。作者何牧斟字酌句地描述烈士以年轻的生命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用生命写下了不朽的赞歌,他们身上无不体现出祖国至上、信仰坚定、无私奉献、锐意进取的崇高精神。一句“革命岂分男与女”,尤其突出了像张冰这样才18岁的女战士,刘胡兰式的女英雄,是革命青年的榜样,亦是时代的楷模。
文|张苑云
图|源于网络
编辑|方欢欣
(本文由“白云时事”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Hash:5e88b88f15105debf9233f2cd97699d1d0bf12c2
声明:此文由 白云融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