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历史:中国近代史(二)

亮点历史中国近代史(二)

专题二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1843年,洪秀全开始拜上帝。

1851年1月,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1856年9月,天京事变。

1864年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二)两篇重要文献——体现了农民阶级为探索救亡图存的进步性

1.《天朝田亩制度》

(1)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2)社会理想:“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3)意义:《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近代史上农民阶级提出的第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4)局限性:它所描绘的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未能付诸实施。

2.《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专题三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1.目的

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洋务五大臣: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2.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口号:自强、求富。

3.兴办的洋务事业

第一,兴办近代企业。先军工,后民企(官督商办,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第二,建立新式海陆军。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

第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新式学堂主要有:翻译学堂,工艺学堂,船政学堂等。

(二)洋务运动的失败

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失败原因:指导思想的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企业管理的腐朽性。

专题四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

(一)维新运动的兴起

1.维新派早期活动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活动:

(1)公车上书。康有为在1895年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的“公车上书”。

(2)著书立说。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等。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波兰分灭记》等书。

(3)办学会。著名的有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

(4)设学堂。重要的有康有为主持的广州万木草堂、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的长沙时务学堂等。

(5)办报纸。影响最大的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

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1)内容: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2)意义: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3.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守旧势力于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9月28日,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6人同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除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被保留下来以外,其余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

(二)维新运动的失败

1.失败的原因

(1)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守旧势力强大。

(2)维新派的局限性:一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二是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三是惧怕人民群众。

2.经验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练习题】

1.【单选】百日维新开始是( )

A.光绪皇帝“明定国是”诏书

B.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C.清政府设立“督办政务处”

D.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2.【单选】 1851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为( )

A.西京

B.北京

C.天京

D.金陵

3.【单选】以“自强”、“求富”为目标,主张学习西方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的官员被称为( )

A.改良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顽固派

4.【单选】近代海军的建立是在洋务运动时期,当时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是李鸿章管辖的( )

A.福建水师

B.北洋水师

C.广东水师

D.南洋水师

5.【单选】戊戌政变后,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被保留下来的成为中国近代史国立高等教育发端的是( )

A.广州万木草堂

B.长沙时务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强学会

6.【单选】百日维新失败后,拒绝出走日本的劝告,并坦然喊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刘光第

【答案】1.A 2.C 3.B 4.B 5.C 6.C

Hash:4892bc923cbce2cc3d892409a59f5ddfedbdfe19

声明:此文由 一起学公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