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有条千年古道,它的传说,你知道吗?沿途古迹众多极富传奇色彩!

@

仙游今报

微信公众号:xyjb2013

漫漫古驿道 悠悠千年情

“何岭巍峨欲插天,回头人与白云连。桃花不点寻常路,从此依稀度九仙。”宋代名臣蔡襄《游九鲤湖》一诗,道尽了何岭古道的神韵。

详情 ↓

古道石阶

一条千年古道有个美丽的传说,5公里古路点缀着路亭和名人摩崖石刻,4045级台阶连接仙游和永泰。近日,记者一行前往榜头镇岭下村,探幽这极富传奇色彩的古道。

林荫下古道清风徐徐

来到岭下村鹤岭庄园,穿过一片小树林,只见一座斑驳的石桥,桥下流水潺潺。过了桥,用石块铺就的何岭古道便呈现在面前。循着山麓望去,古道蜿蜒盘山,两旁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时值热天,林荫下的古道却是清风徐徐,带着草木清香,让人忘却闹市的灼热与喧嚣。踏上寂静的古道上,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倾听那些被脚板磨滑的青石板喃喃细语,述说往日的繁华。

何岭山脉又称“虎岭”,海拔600多米,因山顶一巨石似虎而得名。据《仙溪志》载,古道石阶始建于宋代,折桂里人陈符捐资在山岭铺筑石级,以便行人登跋。何岭石阶有4045级,全长5公里,原每隔一弯曲处有一座路亭,故有“何岭十八亭”之说,如今经过修葺和重建只余六座,最为壮观的当数“半岭亭”。

关于何岭古道还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有个幕僚姓何。一天,何幕僚的九个儿子无意间听到父亲与刘安密谋反叛,他们多次规劝父亲,却始终无用。无奈之下,九兄弟偷偷离家出走,南行来到一座陡峭的山岭下。在父亲派出的人马追赶下,他们倒行上山。追兵看到尽是下山的足迹,便掉头朝另一个方向追去。何氏九兄弟平安脱险,此岭因此被称作何岭。后来九兄弟在九鲤湖炼丹,乘九鲤升天而去。

千年古道,曾经川流不息,是山区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村里老人介绍,以前做买卖的商贩走这条古道,马和驴驮运货物,早上出门赶路,下午就到山上。1958年何岭公路通车以后,古道行人日稀,繁荣逝去。当地不忍古道就此衰废,近年来不断进行修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何岭地势险要,曾经是仙游通往永泰的关隘,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要地。史料记载,1925年北伐军入闽,北洋军阀周荫轩团取道何岭古道撤兵;1934年福建事变,国民党中央军卫立煌部也从永泰取道何岭南下,与十九路军作战;1949年,中共闽中游击队集结兴泰,扼守何岭关,从何岭古道进军,解放仙游城。

历史遗迹(曾经立于古道旁的客栈,如今只留下门墩)

石崖上光绪年间碑刻

石壁题诗

何岭关

何岭古道也留下众多古迹。登上岭中,路旁有一巨石镌刻着清光绪年间,仙游县衙的告示:“不许凡人砍伐,违者从重究治”,看来前人就已对何岭古道进行生态保护;民国初年,民军旅长吴威率军过何岭古道时作诗:“剑养破山裂,马首来自东,高歌大风起,天与一关雄。”镌刻在石壁上;登上岭顶,关上石额“何岭关”三个大字,为清咸丰五年(1855年)仲夏知县张铨庆所书;太师亭下巨石上,刻有南宋殿中侍御史、书法名家陈谠所书的“何岭”二字……注目石壁上历代高人雅士吟诗作赋的诗词,让人心生怀古之意。

今报记者 唐伟 黄剑普 通讯员 张力 文/图

大家都在看

Hash:8e4fb38ab7ba934a3674693901587cd2c4e09b3f

声明:此文由 仙游今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