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也许会塌房,但长沙这6条老街的烟火气永不被遗忘!

/

它们没有网红标签

它们撇去红尘世俗

它们能留下的

只有旧时光的记忆

前段时间随着《扫黑风暴》的热播,剧中小鱼馄饨店取景地的曝光,让这条老街被更多人所熟知。

潮宗街原名朝宗街,因临城门朝宗门而名。旧时街口聚居着许多挑河水卖的脚夫,终日街头淌满河水,“朝”遂演化成“潮”。

旧时潮宗街是出潮宗门去往湘江河运码头的必经之路,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 成为当时米业、堆栈业的集中之地,繁华程度可想而知。

北起潮宗街,南至连升街和三贵街;东起潮宗街东口和北正街;西至潮宗街西口和福庆街北段,组成了现在的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

两条长沙仅存不多的麻石老街,众多曲折蜿蜒的小巷, 梓园巷、九如里、群胜里、楠木厅、永清巷、右局巷、水道巷等,把老长沙的建筑风貌很好的保留下来,也是长沙最有故事的老街之一。

随着城市的变迁,潮宗街上也涌现了一些新潮小店,新旧文化的融合,让这条老街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充满着长沙老口子韵味的老街里,当然最不缺乏的就是地道的美食

这家藏在潮宗街里的宝藏小吃店, 老板娘是地道的长沙人,之前做了7年的私房菜馆,转而在这里开了3年的小吃店。

他家的 干豆角蒸肉拌面面条吃起来很清爽,不软不硬的那种,面条里带着淡淡的干豆角蒸肉的味道,口感超棒的。

三角香干是现炸的, 炸的外表酥脆,里面娇嫩,配上自家调制的辣椒酱,真的超级韵味。

韭菜坨、甜酒冲蛋都是店里经常点的,作为小吃选手都是超级优秀的美食担当。

地铁3号线灵官渡站附近,有一条名叫沙河街的老街巷。确切地说,它不是一条街而是一个社区,或者说一个街区也不为过。

沙河街背靠文庙坪和南门口,西接书院路,南挨劳动广场。但奇怪的是这里却没有那种喧闹,更像是一个遗落在闹市中的“桃花源”。

改造后的沙河街区,更像是一辈人的回忆空间,看着墙上的 28单车、老式录音机、补鞋摊、滚铁环、游戏机…满满都是80、90后的回忆。

沙河街东边走到头往左拐,就进了马益顺巷。这里藏了许多民国时期的老建筑,其中就有一个网红打卡地--- 马益顺捌玖。

作为长沙保存较为完整的民国公馆, 马益顺捌玖也是长沙唯一可以吃住的古迹,想体验民国风的朋友来打卡再合适不过。

沙河街虽然不长,却聚集了美食、美发、百货、按摩、建材五金以及书店和图文打印等门店,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爱姑凉菜,一家长沙老口子都知道的凉菜店。

在沙河街开了近20个年头,他们家的糖醋排骨是辣妹每次去都必点的,许久不吃还会一直想念的那种。

十间头, 是长沙仅存的一条以数字“十”命名的老巷子。它南接文昌阁街,北达幸福桥,离开福寺也不远。

据说旧时称“石涧头”,后来因巷里有一大户人家,拥有十栋相连的房子,久而久之“石涧头”演变成“十间头”流传至今。

隐居在闹市之中的十间头,仿佛是被时间遗忘在这里,安静的老巷子里还透着一股民国遗风,与不远处的高楼形成鲜明的对比。

据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两家工厂单位和长沙火车站北站,给这里带来了热闹和繁华,如今却已消失殆尽。

经过灯泡厂就到了十间头的拐角处,这里恰好有两座公馆, 一座是十间头15号,一座为十间头17号,如今都成了长沙不可移动文物

而临近十间头巷,位于文昌阁街上的这家长沙市井湘菜馆,也许是这条老街上最热闹的地方。

为了延续长沙传统文化的传承,民间艺人表演在这里定期上演。被列入国家级非遗的 长沙弹词、雷琴、琵琶、花鼓戏,彻底唤醒你的长沙记忆。

各种人气招牌菜、独有特色菜、烧烤夜宵等,专注地道长沙市井味。更因它独特的建筑地标,登上了《扫黑风暴》的大银幕。

东起兴汉门,西到北门城门口,解放后,东延至芙蓉中路,西延到湘江大道。这条不足两公里的湘春路,承载了不少老口子的回忆。

湖南日报、省妇幼、新华印刷厂等耳熟能详的机关单位,都在这条路上。而之前的新华印刷厂已经不复存在,变身为现在的泊富商业广场。

沿着湘春路一路往西边走,老口子过往的生活轨迹越来越清晰,市井的烟火气也越来越浓烈,那些过往的旧回忆,也慢慢涌上心头。

藏身在湘春路上的西园北里、明德老校区华兴中学、曾经繁华热闹的工人文化宫...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

湘春路上的湘春酒家,始于1989年,至今已有32年,是多少老口子忘怀不了的正宗长沙味道。

店面不起眼,看得出岁月在它身上的痕迹。没有网红的装修,反而让人莫名有种亲切感。 卖的都是长沙一些传统菜品,这么多年口味依然没有变~

这道招牌菜,每日每餐限量售卖,但依旧阻挡不了大家对它的喜爱。

金黄色汤汁里的肉饼,松软但不散, 肉糜与鸡蛋的搭配比例恰到好处,胡椒的香气给肉饼加分不少。用来拌饭吃真的一绝,肉香汤鲜,分分钟就光盘!

从黄兴广场地铁站1号口出站,回头找到季季红火锅的招牌,往里走便到了苏家巷。

东与白果园相接,西起黄兴南路,无缝连接丰盈西里和登隆街。相传大文豪苏洵晚年曾居住在此,因此得名“苏家巷”。

刚走进苏家巷, 灰墙红砖的湖南省粮食厅赫然在目,与周边的繁华高楼形成强烈反差对比。

这是长沙留存不多的典型苏联风格的建筑,红砖房上看得出历史的斑驳, 这座老房子已纳入不可移动文物,被很好的保留下来。

低调的苏家巷藏着不为人知的静谧,还能发现一些生活中的小惊喜。

在新旧融合的苏家巷,有这座城留下的传统印记,也有年轻人喜欢的时尚新潮,花店、咖啡店、中古店、小酒馆...还有老口子最爱的米粉,在这都能找到。

九十年代末,从盒饭摊转行成面粉馆的辉记,至今已有 20多个年头。经过了两次变迁,现在搬到了粮食局对面。

不是饭点人也不少,辣妹点了人气选手的 牛腩雪里蕻双拼,25元一碗的价格也算是牛肉粉中的翘楚了。

肥瘦相间的牛腩超大块,炖煮的特别软烂,肉香浓郁,有点一分钱一分货的意思。

芹菜末的清香扑鼻而来,还带着一些些雪里蕻的特殊气息。米粉是比较细的那种,吸饱汤汁后愈发入味,辣妹和小伙伴三下五除二就干掉一碗。

辣妹第一次去西园北里的时候,总觉得“西园北里”这么好听的名字,美得不像长沙大多数接地气的巷子。

直到真正去到它幽深的巷子,了解到它的人文故事,才得知它是以“西楼”命名的名人故居。

西园北里看似不大,却串联了 左宗棠祠、黄埔军校长沙会旧址和李觉公馆等15处人文景点

小巷留存下的不可移动文物有7处,是长沙不可移动文物最多的街区。曾在此栖居或驻足的历史名人、先烈有42位之多。

早期的西园北里,沿线房屋简陋、破旧,木制结构的房屋不易保存。

如今,改造之后的西园北里化身成“世外桃源”,区隔墙外的车马喧嚣,自成一派。 在历史的故居里,构造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紧挨在西元北里北门边的海南小吃店, 老板是热情地道的海南人,说着一口乡音不改的“海南普通话”,店里只有几张桌子,市井小店的标配。

除了招牌馄饨,还有一些海南的小吃,味道都非常地道。 馄饨虾米和鲜肉两种选择,汤底都是大骨熬制,搭配凤尾酸菜,食材简单却纯粹。

每桌都必须点上一份的 高汤豆芽,爽脆可口,加上“黄辣椒”,味道也让辣妹惊喜满满。

///

城市里最珍贵的不是高楼林立

而是这些充满故事而温暖的老街

#你最难忘/最喜欢长沙哪条老街#

都来留言和辣妹聊聊吧

Hash:25b599a2b391702e6abce9d1b5a0bd3107e3d4a3

声明:此文由 吃喝玩乐在长沙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