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龙岩丨闽西第一所红军医院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吗?

时间:1929年夏至1935年冬

首创地点:上杭县蛟洋石背村傅家祠

事件:闽西第一所红军医院

位于上杭县蛟洋乡石背村的傅家祠

是闽西第一所红军医院创办之地

1929年夏至1935年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二军以及闽西苏维埃政府,为了创建以上杭为中心的闽西革命根据地,培育红色医药卫生人才,为红军伤病员和苏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在上杭县蛟洋、大洋坝、白砂、才溪、南阳、通贤等地开设了红军医药卫生机构,取得了显著成绩。它的光荣历史将永载革命史册。

1929年6月, 红四军与中共闽西特委研究决定,由红四军军部拨给一笔专款作为创办经费,在上杭县蛟洋石背村傅家祠创办了闽西第一所红军医院——蛟洋红军医院。

首创蛟洋背景

蛟洋位于上杭、龙岩连城三县的边沿,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是闽西较早暴动的四个地区之一,当地革命政权已经建立,群众觉悟高,基础条件好。当地的石背村四周群山环抱,古木参天风景优雅,空气清新,既便于病人的疗养,又便于隐蔽,是最适合建医院的场地。因此,红军医院就设在石背村的“傅氏祠堂”,共有大小房间40余间。1929年6月在蛟洋设立红军医院时,当地群众大力支持医院的建设,他们腾出了七座平房,打扫得干干净净,连祠堂大厅都做了病房,把房中能拆下的木板、门板都取下来当病床。没有木板了,就地铺上稻草,能防冻防潮。6月下旬时就有一百余名伤病员,后增至二、三百人。

初建时困难重重

首先是医务人员极少。当时红四军选派原军部副官陈永林任红军医院院长,中医王俊恒任党代表,建院初期医院只有三名医官,另有看护三名,二男一女。由于住院伤病员多,医务人员往往夜以继日地工作,仍应付不了伤病员的治疗工作。当时日均住院伤病员200余人,多时可达300余人。在这种情况下,上杭县北四区苏维埃政府派区干部傅庆奎任医院事务长,傅锡奎任会计,还派去了文书谢司爷、传令兵李德明等。同时闽西特委抽调中医黄玉书、刘先民,西医傅赞漠等人到医院加强医疗工作。由于人手少,每天需要换药的伤病员较多,医护人员经常忙得每天只能吃一顿饭。为了救治伤员,乡苏干部帮忙把村里及周边的民间土郎中召集来进行短期培训和跟班实践,一齐上阵协助医治伤病员。

其次是药品器械奇缺。由于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各方面都很困难,不仅医生少,药品和医疗器械也极度缺乏。医疗设备极为简陋,连药柜也没有,少量药品放在一张方桌上,药品以中药材为主,西药尤以麻醉药品为少。主要靠当地的永生堂、来苏堂两家药铺供应,药品大都是派人到龙岩广东江西等地采购,同时医院派人就地取材,从山间采些中草药补充。卫生材料也十分紧缺,往往使用过的纱布洗净消毒后会再用,或者以白色纱帐布消毒后代用,手术时用的麻醉药品如普鲁卡因等根本无法保证,有的伤员需要手术时往往在无麻醉下施行,许多伤员忍着剧痛不叫不哭,直至手术完成。

蛟洋红军医院伤病员住房旧址(傅氏宗祠)

领导重视

蛟洋红军医院是在红四军军部直接领导和中共闽西特委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中国革命史上第一家正规的红军医院。医院驻于蛟洋历时6个半月,隶属于闽西苏维埃政府和红十二军领导。时任红四军党代表毛泽东对办好闽西红军医院极为关心重视,在邓子恢、张鼎丞陪同下,亲自参加了医院成立大会。1927年7月下旬,毛泽东在蛟洋领导召开中共闽西“一大”期间,曾几度前往医院检查医疗设施,并到各病房看望伤病员。

1929年12月,红四军召开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时,在毛泽东亲自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案》中,把红四军的医疗卫生工作情况,特别是蛟洋医院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专门作为《古田会议决议案》的第八部分《优待伤病兵问题》,写入决议中。把卫生问题作为党的决议贯彻实施,这对改进卫生工作是有重大意义的,不仅使闽西红军医院工作得到了改善和加强,也为以后的人民卫生事业指明了方向。

在蛟洋红军医院的墙头上,留下了当年红军伤员姜立生写下的一首诗:“我是赣南宁都住,真正革命到这路;军长下令要包围,一心打倒陈国辉;走上马路连冲锋,反贼尽死江河中;心在革命不在家,谁知龙岩挂了花;我伤非同不相当,副官吩咐到后方;总要共产能成功,我辈青年把田分。”这是红军战士为革命出生入死的崇高精神的真实写照。

1929年红四军战士姜立生墨书墙板诗

医院的演变

1930年1月,由于闽粤赣三省敌军“围剿”闽西革命根据地,为保证伤病员的安全,医院转移至古田小吴地。

不久,红军医院又从小吴地迁到位于龙岩城北门虎岭山麓的外国教会办的爱华医院,与爱华医院合并组建成闽西红军医院。

红军医院旧址———爱华医院

1930年11月,因敌军攻占龙岩,红军医院即迁往小池,驻禾南厝(原基督教堂,后小池公社所在地)。此时医院改名为红十二军闽西后方医院。

1931年2月,闽西红军医院由小池迁往上杭的苎园,伤员住在上杭小和坑的文昌阁、大塘背等处,病员住在大洋坝,并设立闽西红军医院中医部,院址设在大洋坝陈屋村的福兴楼陈氏祠堂里,并在此驻三四个月。院长由罗化成担任。

大洋坝红军医院旧址

1931年11月,由于敌人的“围剿”,闽西红军医院撤退到白砂赖坑大陂头。

1932年春,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2月成立福建省军区,编有军医处。此时,闽西红军医院改为“福建省军区后方医院第二分院”,院址迁往南阳黄蜡坑。院长罗化成,这时医院已办成较大规模,可容纳伤病员500多人。

1933年3月,闽西红军医院撤到长汀蔡坊,改名为福建省军区后方医院,由省军区卫生部直接领导。不久医院搬到长汀四都,故又称福建省军区四都后方医院(第三分院后来设在宁化县城),该院有医生护士300多人。

上杭南阳黄腊坑红军医院旧址

1934年红军长征后,医院留守,由范一农院长负责,由四都逐步向谢坊、琉璃坑、姜畲坑等山区撤退,将重伤病员分散寄居民家,派护士治疗。

1935年5月,福建军区整编,医务人员合并到军区,分到三个营里,第一营医官范同麟,第二营医官黄晓岚,医院至此结束。

曾任闽西红军医院院长的罗化成

来源:龙岩全媒体新闻中心

龙岩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作者:黄琼娥综合整理

审核:张春槐

监制:高营光

资料来源于《红色文化周刊》、网络等

定了!《龙岩市长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将于11月28日起施行!

Hash:20d7feabb92528cb277afcbf83cf4399359d11f6

声明:此文由 发现龙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