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古老的兵器:青铜战戈

中国最古老的兵器:青铜战戈

戈是我国古老的长兵器,在距今3500年前就已出现,至商代已普遍使用。戈的尺寸大小不一,标准的戈由戈头、柄、铜尊三部分组成。戈头分为援、内、胡三个部分,“援”就是平出的刃,用来勾住敌人,是戈的主要杀伤部分;“内”位于“援”的后尾,呈棒状,用来安装木柄。为了避免在挥杀时向后脱落,有的在“援”和“内”之间设有突起的“阑”。戈援下刃接近阑的弧曲下延,并沿阑侧增设缚绳的穿孔,这部分称为“胡”。

戈币与戈的形状一致,仅有大小、轻重和厚薄之别,与春秋战国时期北方诸国的刀布币仿制于兵器刀具和农具的情况相类似。戈币以越国军队的戈为原形,只是减轻重量、缩短长度,使之成为纳贡偿金和商品交换之货币。

青铜兵器介绍编辑

“青铜戈”是中国青铜时代最主要的常用格斗兵器,横刃,青铜制成,装有长柄,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长柄冷兵器,是车兵作战用的一种最常用的、最重要的格斗兵器,在古代战争中能够大范围内挥击,能勾能啄、可推可掠,具有极强的杀伤性,尤为适宜于在战车上进攻时使用。

中国迄今为止出土最早的青铜戈是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直内戈,据考古学家测定,截至2007年,距今约3500年。

青铜戈的三种杀法编辑

青铜戈,是先秦时代中国特有的一种句(勾)兵,有勾、啄、揕三种杀法。勾杀即用戈的下援钩击;啄则是用戈的前锋刺杀;揕是用戈的上援击杀。关于戈的起源,一般认为是由镰刀类工具演化而来。新石器时代的石戈头,只有援和内,至今仅在福建广东的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过。到了青铜时代,戈成为军中必备的主要兵器。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青铜铸的戈头,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遗址,至少是距今3500年以前的制品。在商朝,青铜戈的使用已极普遍。战国晚期,铁兵器的使用渐多,逐渐淘汰了青铜戈,因此戈这种盛行于青铜时代的兵器,到西汉以后已绝迹。

戈的组成编辑

戈由戈头、戈柲(即手持的长柄,多为竹、木质,柲顶端捆扎戈头)和戈柲下端的鐏组成。戈头一般由援、内(na)、胡、阑组成。“援”是戈的长条形锋刃部分;“内”有纳入之意,是戈尾部横向伸出的部分,呈榫状;“胡”是指由援向下转折延长的弧形部分。内和援之间的凸起部分称阑。内与胡上有穿(即孔眼),可以穿系皮条将戈头捆扎在柲上,保证戈头不至于在实战中脱落。并不是所有的戈都有胡,商代的戈就多为无胡戈。另外,商代晚期还流行一种銎内戈,内部呈銎孔状。东周时期,柲的下端常装有套筒状的鐏。

戈头的形制很多,大致可分为直内戈、曲内戈、銎内戈等。戈头的形制是在实战中不断发展的,商周时期的銎内、曲内戈由于在相互钩挂中容易脱落,因此逐渐淘汰。直内的戈头,援和内之间有阑,并增加了胡,与柲结合得最牢固,因此得到发展。

戈柲的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而不同,有短戈长戈之分,一般说来,车战用的戈柲长,步战用的戈柲短。如长沙浏城桥一号楚墓出土的戈柲长者为3.03-3.14米(约为身高的两倍),短者为0.9l-1.40米。但最多不超过战士身高的三倍。柲的材料除了木质之外,此时还采用了 “积竹”的作法,即中间用木质作芯,外面围裹竹蔑,并用丝布或丝线紧缠,然后在表面髹漆,使得戈柲不但牢固而且富有弹性。

鉴定评估微信 18042040385肖总 杭州大汉国际艺术品交易

Hash:044929e78da0b4c3db26fb37cfa3990cd3aec3d9

声明:此文由 龙扬文化堂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