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庄镇——前王庄村

王庄镇——前王庄村

村名由来

明万历年间,该村北地有一小庙,庙旁有一官道,行人商贾多在此歇息。 一日,一位进京应试的举子路过此庙,见庙前有一方水土地,甚是肥沃,绿树葱荫,言道:“此方风水宝地,唯王氏人居住,方可兴达。”两个王姓卖菜的弟兄(来自现在的郎柳集村)正好路过此地,二人闻后默记在心。 弟兄俩回到家中,感慨多年劳碌奔忙,仍穷困潦倒,就想着搬迁到庙南的风水宝地居住,日后必有富贵。 弟兄两个迁来时,此处有一郭姓老儒居住,当时该地叫郭庄。 郭氏死后,后继无人。 当时此处为大片的黄河草滩,弟兄俩便把村名改为王草滩。 后因黄河改道,滩区连年水患,弟兄二人便将村庄搬迁到古黄河堤西岸高处,遂起名王庄村。 王氏弟兄一脉相承,后各住一处繁衍生息,久而久之,老大一脉与老二一脉分别叫作前王庄村和后王庄村。

村情概况

前王庄村,位于王庄镇政府南 2.5 千米,东南与古岸村、北草滩为邻,西与小屯接壤,南与闫村搭界,北与后王庄村相连。

该村人口 1500余人,耕地面积 1900 多亩。 除王姓外,还有刘、张、闫、陈等姓氏,其中王姓人口居多,均为汉族。

宣统元年(1909 年),这里属滑县广财区(南一区),民国 19 年(1930年)属滑县第九区,1940年属卫南县第五区。 1949 年滑、卫两县合并,属第十三区。 1954 年成立滑县王庄乡,该村隶属王庄乡(镇)管辖。

该村的农业经济一大亮点是,有大规模的红白玫瑰种植园,其中王随山种植 15亩红玫瑰,王浩军种植 5 亩白玫瑰。 玫瑰花可定时绽放,多地客商纷纷慕名前来,红白玫瑰远销郑州安阳北京多个地方,带动了该村的经济发展。

前王庄村东有两座庙,一座三官爷庙,一座上神庙,两座庙宇相距甚近。 这两座庙因年久失修,早已古韵不存,风光大不如当年,现在所见是近期修缮的。

上神庙两层,下面供奉着上神,上层供着魁星阁。 庙旁有一池塘,常年清水涟涟。

据传,三官庙屋脊上居住着一条巨蟒,此蟒性情温顺,从未伤及村民。 后来,池塘水日渐枯竭,巨蟒飞山西五台山居住,有村民在五台山还曾邂逅过这一“老乡”,很是离奇。

山西道台缺职 巨蟒奉旨代任

在前王庄村,有一座三官庙。 据传,庙脊上常年缠绕着一条大蟒。 庙旁有一个池塘,池水清幽,塘岸青柳,绿荫环绕。 巨蟒常常探首于池中,性情格外温顺,从未伤及乡里村民。 日久年深,人们与这条大蟒和睦共处,人蟒情深。 后来,池塘水日渐枯竭,又遇时任桂林知府的王清(前王庄人)暴病而亡,王清葬后,巨蟒便郁郁寡欢。 后来,有人说,巨蟒飞到五台山,任了山西道台。 此番离奇,源于何说?

明朝隆庆年间,王清任广西桂林知府,有一年,回王庄老家省亲,得知在京城做兵部尚书的王越也在浚县老家省亲,便择吉日去了浚县,看望阔别已久的同窗好友王越。 久别多年,同窗情深,见面后,自然是秉烛夜谈,京城内外,桂林知府,一一道来,说不完的仕途艰辛,道不完的往昔场景。 话语间,潸潸落泪,一夜换烛数次,饮酒数杯,却醒而不醉。

次日清晨,王越回京述职,乘卫河官船北上。 船离岸北走,王清跟船数里挥手相送,一个踉跄,一个跌倒,王清追船送同窗。 送了一程又一程,王清的一身着装,早沾满了泥土草青。 王越站在船上,心生无限感慨,好想停下船来,再叙同窗情深,只是回京复命在身,一旁有护卫侧身,不便多言,只大声喊:“你上来吧。”

王清答曰:“你得拉我一把,我才能上去。”

王越听后,稍加思索曰:“我知道了,你回去吧。”

二人一答一曰,明白人不便多言,默契自在心间。 此一番送别,暂不在话下。

几日后,桂林府接朝廷八百里加急,书曰:王清火速赶往京城,有要事相告。

王清便速速整了车马,立即赶往京城,一路车马劳顿,染了风寒,茶饭不香,忧心忡忡,夜不能眠,风寒渐重。 车马赶至滑县地界时,王清突然病逝,一行人护送着王清尸体,奔其王庄故里而来。

王庄村闻之,全村人出街五里接王清尸体,一片哀泣。 三官庙上,巨蟒舞动,凄嘶声在王庄村上空飞扬,闻之,悲痛欲绝,肝胆俱裂。

众乡邻将王清安葬在了王庄村南地。 王越得报讯息,万分心痛。 本来受皇帝隆恩,王清出任山西道台,却不幸病逝于途中。 于是,王越又奏请朝廷,赐送王清山西道台官衣官帽,并送至王庄故里。 王清,一个未及赴任的道台,美谈流传百世。

王清的坟,在王庄村南面,后来被称为“官坟”(至今王清墓遗址尚存)。 年里节里,村里人来墓前烧香祭祀,怀念王清一生为官清明。

王清死后,村里人常听到三官庙上巨蟒凄泣,哀声不绝。 庙旁的池塘,清水渐少,日渐干涸枯竭。 三官庙上,巨蟒常常翘首,南望“官坟”,声嘶力竭。 村人见状,也都伤怀不已。

一日夜间,有村人见巨蟒腾空而起,绕“官坟”三周,嘴里含着王清的官衣官帽,朝西北方向飞去。 次日清晨,三官庙里,庙台的香炉里有一字条,字条上写着:山西道台缺职,蟒已飞去,代王清任职。

巨蟒代王清任山西道台,仅三官庙里的一张字条,不足为信。 久而久之,村里人也当是个传说。

据村中的老人讲,清朝末期,这个传说被多个村民证实,王庄的这条巨蟒,的确飞到了山西五台山附近,经常在山林村庄的上空出现,像是巡视地方社会秩序,俨然山西道台一般。 有在山西五台山经商的村民,常听当地人讲起巨蟒的故事,想看看巨蟒的样子,看看这个久别故土的“老乡”。 这几个商人来到了五台山的神庙前,见一条不足两尺长的花蛇,静卧在蟒巢里,连连摇头说:“这可不是传说中王庄的巨蟒,差别太大了。”

话音刚落,小蛇顿时变成了一条巨蟒,那舞姿,那身段,那花斑,和传说中的一模一样。

见了“老乡”,还是传说中一样的安详。 这几个在五台山经商的村民异口同声地对巨蟒说:“老乡,多亏你代王清出任山西道台,这些年来,山西社会井然有序,百姓安居乐业,五谷丰登,我们经商的,也都很顺畅,都是托了您的福了。”

巨蟒闻之,连连舞动着蟒首。 众人一片欢腾。

撰稿:王海晓

文字审定:李哲学 毕 鹏

文字校对:荣卫星 王 圣

组稿:王 圣 王海晓 常中云 南茂修 李春

郑重声明

版权归县政协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Hash:33450f1dc8dda93be3ef3cc7e27a69e4d96c4c51

声明:此文由 滑县政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