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时的鄂尔多斯(一)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春--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夏,在短短1年时间里,康熙皇帝亲率大军三次西征攻打厄鲁特蒙古噶尔丹(新疆境内的漠西蒙古部落),最终取得了胜利。在三次亲征过程中,他两次来到鄂尔多斯地区。康熙在鄂尔多斯地区的活动,分别记载于他与太子的书信往来、《清实录》、《亲征平定朔漠方略》等历史文献中。笔者通过上述资料的收集,主要探讨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是在鄂尔多斯地区的活动情况,将当时鄂尔多斯的风土人情和生态环境等介绍给读者。
一、康熙大军途径鄂尔多斯所到之处及活动情况
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是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九月十九(10月14日)开始,结束于康熙三十五年(1697年)十二月十六(1月12日),历时三个月。他于当年的十月十三到达归化城(呼和浩特市旧城),在归化城修整11天。
十月二十八日到达湖摊河朔(今托克托县县城)。“二十九日,鄂尔多斯王、公、贝勒、贝子、公、台吉等渡河来见”,湖摊河朔设有渡口,对面是准格尔旗的巴尔哈孙渡口。巴尔哈孙,蒙古语,意为古城,位于十二连城乡巨河滩村的城坡附近),鄂尔多斯王公们由巴尔哈孙渡口渡过黄河,觐见康熙皇帝。
清圣祖皇帝--爱新觉罗玄烨
十一月初三,康熙皇帝派人渡过黄河,将鄂尔多斯王公所献422匹良马由渡船运送至黄河对岸。这天上午,康熙也乘船渡河到达准格尔旗境内。渡河时,黄河两岸土默特部和鄂尔多斯部王公向康熙表达拥护清朝的忠心。渡河后,他在巴尔哈孙渡口周围,骑着鄂尔多斯马,打猎4小时左右,申时(下午3点到5点之间)渡河返回湖摊河朔驻地。此次打猎,是康熙首次进入鄂尔多斯,他说鄂尔多斯“围猎娴熟,雉兔复多,此地虽有沙岗,然兼平地,草多丛生,驰骋并无可虑。朕自幼闻鄂尔多斯之兔,今请见之。”由此看出,当时鄂尔多斯部蒙古人打猎技术娴熟。当地的生态环境好,野鸡和野兔特别多。准格尔旗黄河南岸附近有沙丘,但都是平地,植被茂盛,是一个骑马打猎的好地方。同时,说明康熙很早就关注过鄂尔多斯地区,他说自幼听说过鄂尔多斯之兔,可能他的身边人到过鄂尔多斯地区。
当晚,乡导(探路的一种官员)特库思来报,黄河在西尔哈处结冰。康熙帝命他先行试渡,大军计划初五移营西尔哈处。
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优美的自然风光
初四,大军继续驻宿在湖摊河朔。在此期间,噶尔丹的属下布达里来降。理藩院(管理蒙古地方的中央机构)尚书班迪报告康熙,鄂托克旗多罗贝勒松阿拉布奏言:“察罕托灰以外地方多兽,请准臣等于黄河造船,往来过渡,准雇边内民夫在臣等地方耕田。”康熙帝批准其在察罕托灰以外捕鼠造船过渡(察罕拖灰:宁夏银川附近)。
十一月初五,康熙率大军向西北方向行五十里,到达西尔哈附近。西尔哈离湖摊河朔五十里,笔者认为该处在土默特右旗双龙镇大五台营村、大王岱村附近。康熙原计划大军在西尔哈渡口处渡河,但到达西尔哈后,发现黄河结冰太薄,不能允许大量车马辎重渡河。于是康熙帝先行由西尔哈渡河,为了寻找更结实的渡河处。他又率先头部队向西北行了十八里,到达准旗喀赖托海地方观看(今土默特右旗毛岱村附近南),“将冰凿看。厚盈尺,甚坚”,此地黄河结冰一尺(三十厘米)左右,可以允许大量辎重渡河。于是康熙就在此地驻营,命令对岸大军,在冰面上垫土防滑,分三路渡河。
毛岱村,蒙语意思为毛都太,即有树的地方。那么喀拉托海对面为什么就是毛岱村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据《土默特右旗志》记载毛岱镇以前还叫龙船镇,康熙三十五年,康熙指示土默特都统在毛岱设立官渡。说明康熙大军经过此处活动过。二是毛岱村离湖摊河朔正好是六十八里左右(39公里左右)。三是毛岱村所在的乡镇周围,只有毛岱村附近的几个村是在康熙年间建村(11个村:八牛犋村、河神茂村、小板召村、苗四营村、西一间房、丁桂香营村、祁县营村、吴家营村、永丰村、张子淖村、磨房营村)。康熙大军中有部分随军贸易的商人,负责采买粮食、驼马等军用物资。战争结束后,由于随军贸易有功,他们获得了在蒙古地区贸易的特权。官渡在承担军事任务的同时,开始承担民事贸易的职能,于是在官渡周围首先开始有人定居,慢慢发展成村落。
笔者和刘忠和教授考察清代毛岱渡口碑刻
十一月初五,康熙就近驻扎在喀拉托海。到达鄂尔多斯地区的第一天晚上,鄂尔多斯王公及母妻等家眷就都来到行营觐见康熙皇帝。康熙评价鄂尔多斯蒙古“兼有礼貌,观其风俗规模,旧时蒙古道理未尝少失。”意思是鄂尔多斯蒙古人较为有礼貌。其实这与鄂尔多斯部蒙古人的历史有关,因为该部蒙古人是祭祀成吉思汗的部落,因此保留了元代以来的宫廷礼仪和祭祀礼仪。即使是今天,笔者还能听到别处蒙古人来到鄂尔多斯后,惊叹此地蒙古人礼仪的繁复多样。
康熙进入鄂尔多斯第一站:准格尔旗河套川地区(今土右旗将军尧镇)
初六,康熙等待大军全部渡过黄河后,率大军前往东斯亥驿站驻扎。东斯亥又名“多素哈”,位于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的召粱附近,是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为应对准噶尔的战事需要,在鄂尔多斯境内设立的驿站。初七、初八日仍驻扎于此,期间整理收储了鄂尔多斯王公所贡马驼诸物。康熙看到,鄂尔多斯所献之马,皆极佳而驯。鄂尔多斯蒙古人取马,不用套马杆,直接上手就可以将马抓住。可见鄂尔多斯蒙古人善于驯马。甚至随征的幼龄皇子们也骑鄂尔多斯所献马匹。
闻名全国的鄂尔多斯走马
康熙帝在东斯亥驿站时,还提到接受鄂尔多斯部王公所献由黄河产的贡品:石花鱼。这里表明,当时的鄂尔多斯部蒙古人有部分人也从事渔业生产。虽然根据宗教习惯,蒙古人不食鱼。但沿岸蒙古人可能将鱼捕获后,一部分进贡给皇帝,另一部分与附近城市进行贸易,换取生活物资。
康熙在东斯亥驿站驻扎4天后,初九向西移营至察罕布拉克。察汗布拉克位于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的西察汗布拉格村附近。由于当地水草丰美,冬季风大,干草丛生,及易引发火灾。康熙嘱咐大臣兵丁,谨慎使用火烛等物品,严防失火。在察罕布拉克期间,康熙还亲自安排围猎,围猎期间,打到许多野兔,野兔之多,甚至起到补充部分军粮的作用。
初十,大军移营十九里,驻扎到胡斯台地方。胡斯台又名呼斯台,位于黄河沿岸准格尔旗与达拉特旗交接的呼斯台河附近。康熙在胡斯台地方继续打猎,皇帝本人打到肥野鸡三十只。康熙还给远在京城的皇太后,送回一匣乳酥(鄂尔多斯王公进贡的加工过得奶食品)。在胡斯台地方,康熙还接受了噶尔丹的重要幕僚诺尔布的投降。十一日仍驻此休息。康熙还说明了此次出征噶尔丹进入鄂尔多斯地区,就是为了逐水草打猎,收纳噶尔丹的投降之人,在此等待噶尔丹困弊的消息。在打猎中,他赞扬鄂尔多斯部蒙古人生计周全,骑射娴熟。
十二日,大军前往华托罗海驻扎。华托罗海位于达拉特旗吉格斯太乡河头村附近。十三日傍晚,康熙高兴的检阅了由上驷院送来的军马, 马皆肥壮。十四日,清军将鄂尔多斯所献之马拣择完毕,其中皇帝的御马群接收七十一匹,清军大马群接收六百七十一匹,骆驼一百四十三峰。十五日,闲暇无事,康熙在行营观看了清军随征乐手、鄂尔多斯乐手和两名厄鲁特唱歌弹筝者进行的歌舞表演。
达拉特旗黄河沿岸
十六日,大军移营驻扎哲固斯台。哲固斯台位于达拉特旗吉格斯太镇的大红奎村附近,与东斯亥一样,属于驿站。康熙在此地驻扎七日,处理许多军国大事。经过多日打猎,康熙命大军沿河岸而行,歇息马力,以等待噶尔丹投降的消息。在该处,康熙批准了鄂托克旗王公松阿拉布奏请帮助清军运粮申请。康熙派前锋参领阿鲁、一等侍卫巴楚喀前往宁夏附近与松阿拉布一起押运粮食。康熙从噶尔丹的降众中,得知噶尔丹处境艰难,无法继续支撑的消息。康熙皇帝心情愉悦。二十二日,康熙大宴鄂尔多斯王公,并按等级给予了赏赐。此时已近是隆冬,康熙给皇太子的信中描述,天气寒冷,鄂尔多斯蒙古人穿大皮裘(皮衣)御寒。
由于天气寒冷,军粮供给又出现了问题,二十三日,康熙大军开始返程回京,东移至瑚斯台地方(准达两旗交界的呼斯太河附近)。二十五日大军再次到达东斯亥地方(准旗十二连城召梁附近)。大军在此又驻扎6天,处理了军国大事。期间,噶尔丹的使者格垒沽英前来乞降。
十二月初二,康熙大军移营驻在萨尔浒拖辉。萨尔浒,满语,意思是森林茂密,物产丰富,取之不尽。据《伊克昭盟地名志》中描述准旗十二连城乡黑圪涝湾村:地处黄河故道东口凹曲地形,曾草木茂密,远望黑黝黝的,故名黑圪涝湾。笔者认为萨尔浒套海就是黑圪涝湾。康熙大军由此处渡河。这天,抚远大将军费扬古奉命来到康熙军营,商讨了对招降噶尔丹策略。当日晚格垒沽英起行返回新疆,康熙与他约定限噶尔丹70天之内来降,否则将率军前往新疆讨伐。为了隐瞒康熙大军返回北京的消息,康熙假命士兵修整到土右旗美岱召的道路,说是去朝佛,并派人将格垒沽英送出二十里才,大军才起营渡河。
十二月初三,康熙大军到达湖滩河朔之南。至此,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在鄂尔多斯地区活动了27天后,离开鄂尔多斯,返回北京。(未完待续)
作者:郭钱乐,中共党员,东胜区幸福街办事处纪工委书记
(参考资料:《清圣祖实录》、《亲征平定朔漠方略》、《蒙古史论文选集第三辑》、《准噶尔蒙古与清朝关系史研究1672-1697》、《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所经内蒙古西部地方地名研究》、《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期间给皇太子胤礽上谕选》、《伊克昭盟地名志》、《准格尔旗志》、《包头地名志》、《土默特右旗志》)
关注钱乐堂,听鄂尔多斯往事
Hash:a00e5122bc1063899943965802bfbd005019ad43
声明:此文由 寻宝鄂尔多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