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向南4h,这座古城1500年没改过名!还有陕西最完整的明清老街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时光中,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这其中就包括地名。有些甚至还不止一次变更过。例如西安曾叫做长安北京曾叫做北平,南京曾经叫做金陵等等。但凡事总有例外。在西安以南4小时车程的地方,有一座名字很美很诗意的古城,它1500年来从未改过名。

它就是——石泉石泉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地处秦巴山间腹地,汉水之滨,是一座钟灵毓秀的山水之乡。小城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被历史学家划为“仰韶文化”区域。

石泉的陆路、水路交通都十分发达,沟通关中与陕南、四川的子午道穿境而过;“汉水码头”更是繁华一时,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县城以南“石隙多泉,其水清冽,径流不息”,所以在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得名“石泉”,直到今天,已经将近1500年了。

石泉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小城,既有山水风光、又有人文古镇。今年元旦期间,我来到了这座秦巴腹地的小城,度过了为期两天的跨年旅行

元旦当天,石泉小城洋洋洒洒飘起来雪花,放弃了几个自然景点,我们选择到县城中心的老街逛一逛。

陕西有很多“老街”,实际上很多都是“仿古老街”,这些地方或许曾经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但古迹基本上已经荡然无存。后来为了发展旅游,修建起来的供游人吃喝的体验地而已。

个人感觉,石泉老街应该算是陕西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老街了。这条街不算长,大概只有1000多左右,磨得光亮的青石板路,在冬日凛冽的寒风中散发着幽光,仿佛照亮着访古游人前行的路。

石泉古城旧时有东、西、南、北四座古城门,如今保存完好的有东西两座。它们矗立在老街的两端,遥遥相望,像一对知交百年的挚友。

西城楼是一座两层阁楼式建筑,巍峨壮美,仿佛一为身披铠甲的将士,面朝奔流不息的汉江水,守卫着背后一方城池的百姓。城门上“秀挹西江”四个字,是清代乾隆年间知县李照远所题,描绘的是城西汉江的俊秀之美,倒也十分贴切。

东城楼是一座三层八角形宝塔建筑,相较于西城楼,更多了一丝秀美。门顶上有“远瞻金州”四个大字。金州是安康的旧称,这四个字大概就是遥望金州城之意吧。

除了标志性的两座城楼,一千米的老街上,还保留着禹王宫江西会馆、关帝庙、古县衙、古戏台等明清古建。我元旦过来的时候,禹王宫里正在举办石泉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馍艺术展。花馍是广泛流传在黄河流域的一项风俗,又叫“面花”“礼馍”,陕西很多县都有。

这次在石泉看到这个花馍艺术展,倒是我第一次同时欣赏到如此多精美的好像艺术品一样的花馍,看了之后真的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比如下图这个精美的花馍,叫做“娃女子”,是娘家给女儿出嫁时的陪嫁。看起来是不是特别漂亮呢?反正我当时真的是看了许久,一边欣赏一边忍不住赞叹。

走在老街上,脚下是光亮的青石板路,两边是飞檐翘角的马头墙、古朴的四合院,古韵悠悠。我边走边逛,和老街上卖腊肉的老乡聊天,他告诉我:在解放以前,石泉老街曾经繁华一时。城楼外就是汉水码头,南来北往的商人在这里来进行货物交易,当地的村民也来这里卖山货,可谓商铺林立。后来,随着石泉水电站的建设,汉江水运逐渐衰退,老街也慢慢的沉寂下来。

再到后来,石泉开始发展旅游业,实施老街改造工程,这里才慢慢恢复了往日的风采。据说老街晚上的夜景非常漂亮,曾经吸引了不少摄影师组团来拍照。

如今的老街两旁开了不少商铺,有卖山货的、有卖特产的,最多的还是卖美食的。整条街上最多的是石头鱼,据说这也是石泉美食的代表。我们的午饭也是在老街上吃的石锅鱼,味道相当不错。石泉真是山好水好鱼也好呀!

如果说石泉老街的“缺点”,那我觉得“修旧如旧”做得有些不太到位。部分建筑我从外表看着感觉像是新建的,老乡则告诉其实是老建筑,只不过做了整体修缮改造。但整体而言,瑕不掩瑜,还是推荐大家来这里逛逛。

一来保存如此完整的明清老街,已经算是幸运了;二来这里能逛能吃能拍照,也没有门票;三来老街就位于县城内,比较便利。如果大家来石泉旅游,千万别错过这里了。

想了解更多冷门、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关注“小渔的行旅日记”。和小渔一起发现世界更多美景吧!

Hash:ab71fa0f39d547a80709294e83329f7f97b423e0

声明:此文由 小渔的行旅日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