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史前史:延安芦山峁是虞舜的城池?

陕北史前史:延安芦山峁是虞舜的城池? 陕北史前史:延安芦山峁是谁的城池?

作者:郭峰(书房记特约作者)

芦山峁是怎样的遗址呢?

200万平方米,也就是2平方公里,和陕北小点的县城差不多。最有价值的是,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宫殿,而这仅仅发掘了9000平方米。

宫殿区是个大型院落,院落中部偏北并排坐落着3座主体建筑,单个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主体建筑把院落隔成前后两院,后院是一排房屋,前院有一条南北向的中心大道,连接主殿和大门,两侧是东西厢房。整个建筑讲究对称,坐北朝南,有中轴线,布局和今天的四合院一模一样。

大门外对称分布着2个独立院落,一个向南,一个向西,每个院落700平方米,是负责警备安全的门塾,驻扎着中央警卫部队,分别把守不同方向的安全。

芦山峁遗址宫殿区发掘现场。

芦山峁遗址宫殿区示意图。

出土了16件玉器,加上以前征集的共44件,包括玉璧、玉琮、玉璇玑、玉璜、玉铲、玉瑗、玉环、斧、玉锛、玉笄、玉镯、玉刀以及饰件等。这些玉器有的是从房址墙体内和城墙墙体内发现的,和石峁很像。

玉琮。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发现了筒瓦、板瓦和巨型石矛和玉簪。

筒瓦

板瓦。

巨型石矛。

玉簪。

筒瓦为泥质灰陶,长约40厘米,两端及两侧边缘均装饰有条带状附加堆纹。槽型板瓦长47厘米,两侧长边有折棱。筒瓦和槽型板瓦环环相扣,起到良好的防雨防渗功能。

巨型石矛,显然不是用于实战,太大了,仪仗或礼器,代表王权。

玉簪,雕琢精细,不是普通人用的,只能是王族用品。细心的读者还记的,老郭说过,游猎民族辫发,农耕民族髻发。芦山峁发现玉簪,说明其主人是农耕民族。

芦山峁是一座四五千年前的都邑遗址,200万平方米的面积说明,这个准国家形态的部落集团,实力强大,人口众多。

石峁遗址420万平方米,控制范围达30万平方公里。芦山峁遗址200万平方米,并不意味着其控制面积是石峁的一半。因为芦山峁集团是农耕为主的农耕部落,芦山峁所在的延安地区水土条件要大大好于石峁,需要的供养面积自然要远远小于石峁,但五六万平方公里是有的。

芦山峁横空出世,2018年当选“中国十大考古发现”,被称作“中国最早的宫城雏形”,有着“中国最早的瓦类建筑材料”。

芦山峁仅仅发掘了9000平方米,相校它200万平方米的总量,凤毛麟角。随着发掘的进一步深入,相信会有更多的信息,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

芦山峁遗址示意图。

现在的问题来了,芦山峁是谁的城?

1、黄帝的下都?

老郭说过,黄帝有两座城,石峁是上都,南边还有个下都,在今子洲子长淮宁川一带。现在发现芦山峁,会不会是黄帝的下都呢?

不会。芦山峁遗址,与关中客省庄文化山西陶寺文化更接近,它没有石峁那种浓厚的草原气息。

石峁处在黄土高原毛乌素沙漠过渡带,是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接点,出土的陶鹰、口弦琴、20万只羊骨、草原风格石雕,还有殉人、大型祭祀台、人头奠基、藏玉于墙,等等,带有强烈的草原风格。

芦山峁是农耕民族,缺乏石峁那种粗犷的草原风格。

芦山峁与石峁的最大不同,是石峁发现金属,芦山峁没有。

我们知道,金属是文明构成的四要素之一,对鉴定文明特别特别重要。

如果芦山峁最终不能发现金属,那说明石峁的青铜冶炼技术来自蒙古草原,而不是来自河西走廊

石峁出土的草原风格的石雕

石峁陶鹰,腿像成人的小腿一样粗。

2、炎帝的城?

把考古发现与神话传说一一对应,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

如果非说历史上有个炎帝,有炎帝城,那也不会在延安。

炎帝部落发源于甘青地区,对应的是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操的是古羌语。有农耕,更有游牧,是半农半牧民族,是西戎,充满了野性和张力。芦山峁文化更接近关中客省庄、山西陶寺,是农耕民族。你看那根精致的发簪,就透出农耕民族的精细的羸弱。

3、有虞氏?

有虞氏,也就是虞舜。舜的都城很可能在山西永济,芦山峁有可能是舜的祖居地。

芦山峁出土的玉簪,表明其主人为农耕。

芦山峁生活的是什么人?

是携带F444基因的东羌人。详细请看《 石峁人从哪里来? 》(直接点击阅读)

老郭说过,东羌人生活在关中盆地、晋南盆地、河洛盆地,即所谓的晋陕新月盆地。这些盆地水土条件好,农业发达,孕育了临汾盆地的唐国、运城盆地的虞国、洛阳盆地的夏国、关中盆地东的户国。这四国都是农业国,人口众多,国家富强,文明知名度高,号称“东羌四大文明古国”。

现在再加一个芦山峁。

不过,芦山峁比“东羌四大文明古国”早,5000年前就有了,早了近千年。同时,芦山峁也带有石峁的一些特色,比如藏玉于墙,只不过石峁是石墙,芦山峁是土墙,芦山峁是石峁和“东羌四大文明古国”的过渡。

很显然,芦山峁有较强的战斗力,即使现在,延安人还保持着尚勇斗狠、勇猛强悍的硬朗作风。

所向披靡的石峁人把整个河套、山西都快拿下来了,却止步与同在陕北的芦山峁,说明芦山峁是一个与石峁势均力敌的战斗集团。石峁的下限是公元前1800年,有资料说芦山峁下限也是公元前1800年,那么二者是同时毁弃的,石峁人没有攻破了芦山峁。也就是说,不存在它俩谁灭了谁。

晋陕新月盆地,孕育了唐、虞、户、夏“四大文明古国”。

芦山峁人的结局?

不知道。

但有条史料能说明一些问题。

晋文公重耳是公元前697年—前 628年的人,比芦山峁下限晚了1200年。晋文公登上晋国王位后回忆说,他避乱陕北淮宁川舅舅家时,舅舅曾带他到渭河边狩猎。

晋文公的舅舅是白狄,就是跑到河北建立中山国的那个白狄,姬姓,根正苗红的黄帝后裔。这一点史界没争议。

凶猛的白狄。

我们知道,君王狩猎不是单纯的打打猎,是要带军队的,是军事演习。如果晋文公没有吹牛的话,说明渭水以北都是白狄地盘。

渭水以北都是白狄了,那么延安芦山峁更是白狄。(未完待续)

参考书目:《竹书纪年》《寒山忆雪》《试论石峁城址的年代及修建过程》《初论石峁遗址与欧亚草原文化的联系》

收藏

举报

Hash:7f94ed3c5250efcd28ef73ef52f3b176dd7c5563

声明:此文由 书房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