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游晋商博物院
2020.12.26,岁未年底 ,太原地铁开通了,很漂亮的,满满的风土人情。紧接着28日,山西省政府旧址(原阎锡山“督军府”)改名为“晋商博物院”,也开放运行了,好似特意安排的节奏。 岁月流转千年,古代官衙建筑回归文物属性。2021.1.8慕名乘地铁前往,感概彼多!
山西省人民政府旧址,承载了宋、元、明、清及民国以来山西的历史。这里北宋前曾经是晋文公重耳庙庙址。北宋名将潘美在此为帅府。金朝为河东路。元为行中行省。明、清时为山西巡抚衙门。民国时期,因是山西督军阎锡山的军政府驻地,而得名督军府。1949—2017年山西省人民政府。2019年督军府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山西人来说,这里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宋、元、明、清、民国,一千余年来这里是山西的政治中心,见证了山西的历史变迁,在山西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2020年12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旧址改名为晋商博物院。博物院依旧址中轴线建筑布设展厅。分设:序厅、晋商源流、海内称雄、汇通天下、万里茶道、晋商精神六个部分,全方位展示明清晋商五百年的辉煌历程。而对“督军府”这座千年府衙旧址及太原城的前世今生没有片言只语介绍,使人一头雾水,大失所望。
太原迎泽公园已有晋商博物馆,千年府衙建筑理应回归文物属性,现在却又改为晋商博物院。千年府衙与晋商风马牛也,...
这里久远历史的建筑园林值得一看,关联着太原城的前世今生。最早可追溯至北宋以前的晋文公重耳庙。北宋太平兴国年间,这里曾是宋朝开国大将潘美的帅府。潘美追随宋太祖建立宋朝,先后灭了南汉、南唐、北汉,开疆拓土,是北宋的开国功勋。追随赵家兄弟“三下河东”,灭了北汉国都晋阳城。潘美即演义小说中潘仁美的原型,其实在北宋和南宋时期,人们对于对于潘美的评价还是中规中矩。到了元明时期,杂剧和通俗小说上,对潘美的描写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元为中书省。明宣德三年(1428年)开始设置山西巡抚都察院,直到清末,巡抚衙门均设在此。1911年10月29日,辛亥革命在太原取得成功,成立了山西军政府,公推阎锡山为大都督,这里成为都督府。民国五年(1916年),黎元洪时期改各省军务长官为督军,阎锡山任山西督军,始称为“督军府”。民国先后又称太原绥靖公署、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太原沦陷后,为日伪山西省行政公署所在地。1949.9-2017.9月为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地。
赵公者,山西辛亥起义领导者之一。阎锡山之军师,积极倡导守土抗战。官至山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内政部长、监察院长。
这座建筑群历经沧桑,屡废屡兴。清道光《阳曲县志》记载,巡抚衙署的中轴线布局大致是:署前有照壁、大门、二门、大堂、川堂、二堂、内署、御书楼。光绪初,张之洞任山西巡抚期间在正北堆建煤山。
现存建筑为上世纪二十年代到抗战前夕所改建。大门楼是在清代抚衙大门单檐的基础上,改建成为重檐歇山式。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上饰绿地黄色雕花琉璃脊,绿色琉璃瓦满铺屋顶。门楼二层设勾栏围廊,可凭栏远眺。大门内两侧,原为东、西平房,1932年改建为二层楼,原貌保存至今。门楼到大堂之间,原有二进院,中间设有二道门,两旁各有便门,五十年代,因交通不便拆除。
1950年后,督军府内的建筑已经大部改建。上世纪五十年代增建了四号楼、五号楼、六号楼、七号楼、八号楼;大门、梅山会议厅也数度翻修;大堂于1986年改作接见厅,新命名为“渊谊堂”。
督军府建筑历史可追溯到古晋阳城的毁灭和新太原城的诞生,承先启后。历史上太原位处中原农耕王朝和草原游牧政权争夺的分界附线近 ,是历代中原王朝镇守的中杻堡垒。
太原城的前身为晋阳城,位距督军府南20公里。春秋末期,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显赫于世的晋阳古城问世于汾河晋水之畔。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国土地瓜分,韩、赵、魏三国又称为“三晋”。晋阳为赵国都城。南北朝时,晋阳又是东魏和北齐的别都,始终保持着“霸府”的地位,高欢、高洋父子坐镇晋阳城,遥控朝政。 隋朝,李渊是隋炀帝杨广的姨表弟,镇守晋阳,因晋阳古有唐国之称, 号唐国公。隋末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李渊以勤王为名在晋阳起兵,攻入关中长安后称帝,以“唐”为国号。唐朝的几位帝王曾数次扩建晋阳城,并封其为“北都”、“北京”,为河东节度使治所,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三京”,诗人李白曾盛赞“天王三京,北都居一”。
唐末,五代十国是大分裂时期,群雄割剧,各自为王。中原地区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周边还有十余个小国。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君主,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都。从晋阳这座城池先后走出了八位皇帝。十国中的前蜀、北汉君主也出自晋阳。一时间晋阳城名声显赫于举国,传为出名的“龙城”。
北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立国之初,陆续平定了南方小国。而据有表里山河的弹丸小国北汉,与契丹联手,北宋屡攻不下。从963年起,宋太祖赵匡胤两度御驾亲征北汉均告失败。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又御驾亲征。潘美为主帅,其帅府就驻扎今督军府。在石岭关击败辽国契丹援兵,然后扫平晋阳周边北汉城池,断决外援,筑起长墙围困,历经数月,付出惨烈代价后才灭掉了以晋阳为都的北汉政权,最终统一全国。
由于憎恨晋阳军民对宋军的顽强抵抗及恐惧晋阳“龙城”再出真龙天子,遂下令火烧晋阳城。并削平晋阳北部的系舟山山头,曰“拔龙角”。并下令决汾水、晋水冲灌晋阳城废墟,禁止任何人在当地居住,将这座1476年历史的的晋阳城化为灰烬。这就是被演绎为文学故事的“三下河东”。之后,晋阳遗民在故城北部四十多里远的唐明镇兴建了太原城 。
渊谊堂位于督军府前院正中北侧,原为清代巡抚衙门的大堂。石砌台基,主体建筑平面呈“凹”字形。大堂正立面为石质,由半圆形壁柱、圆拱门构成。中门上方镌有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石匾。
“自省堂”三字由徐世昌题。徐公是清末军机大臣,深得袁世凯器重,民国七年,徐公被选为大总统,武力收回蒙古、唐素乌梁海18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深通国学,书法不俗。自省堂是一座融合中西建筑特色的现代建筑。建筑建于石质基础上,面宽9间,进深8间,平面呈“工”字形。两山墙上下设有对称的狭长的窗户。四角各建一座单层四角攒尖式角楼,琉璃瓦顶。每间窗户两面都有“中”字,体现阎锡山的哲学思想。
阎锡山为人处世与中的哲学思想。 核心是"不偏不倚","适中求对",以治国之策治理山西。1930年的《时代》杂志记述:“作为山西省的‘模范督军’,阎实际上耸立在一个独立王国之中,处于各军阀的包围之中。尽管目前晋西南地区还存在粮食短缺,但阎为1100万人带来了繁荣,在中国,他们最富裕,因而使他显得出类拔萃。阎的嗜好不是女人、酒、鸦片,甚至也不是金钱,而是优质的道路、纺织、防御部队、维持秩序的警察,发展优良的牛、马、耕具、家禽、肥料,所有能为他的乡亲直接带来好处的事物”。
据《山西史纲》记载,从1917年9月3日北洋政府委任阎锡山为山西督军兼省长起,他就使山西在政治、经济上自成一体,对外以“保境安民 ”为由筑起军事堡垒,不许外省军队入晋;对内推行“自存自固”。面对北洋各派系争雄的局面,他表示服从中央政府命令的同时,采取“ 中立”态度,“一不入党派,二不问外省事,三不为个人权利用兵”。他专注于保卫地方治安,提出“三事”(种棉、造林、牧畜)“六政”(禁烟、天足、剪发、水利、种树、蚕桑),同时兴修公路、铁路,建工厂,埋头经济建没,扩充本省实力。在民国成立后的头20年里,确实为山西带来了稳定与繁荣。
阎锡山造的铁路自成一体,全是窄轨。正太铁路局局长朱霁青曾对人说:“不知阎老西到底安的什么心。他坚决不肯让同蒲和正太两条路与全国铁路成为同样的轨道,以便衔接,我屡次向他建议,他就是不理”。无论如何,1919年胡适陪同杜威到太原,1934年潘光旦走在正太路上,都曾留下赞美之辞。
未旱开渠,大事小做亦成功;
临渴掘井,小事大做亦无益。
督军府内宅这副对联引人注目。对联中开渠、打井这些劳作具有鲜明的农业色彩,这与时代和阎锡山的风格是密切相关。
勤远楼是山西的“怀仁堂”
梅山会议厅
中轴线两侧,分别为西花园,东花园。 西花园以园林建筑景观为基础,叠山理水,亭台楼阁,曲谢回廊,小桥流水,杨柳依依。亭台建筑对联彼有特色。通过唐、宋、元、明、清等五个时代代表性建筑以及推光漆、瓷板画、木雕、壁画、麦秸画、珐华瓷、澄泥砚等,尽现山西传统工艺之特色。东花园是清代巡抚衙门的内花园,专供达官贵人休息游览之用。民国时期,阎锡山改建为其私人住处。现在 大部为别墅,已非原貌。
岁月流转,千年官衙建筑回归文物属性,争论几年,又更名为晋商博物院。看到网上一篇谈短文,既是调侃,更多的是无奈, 摘录如下:
山西呢,众所周知,以前人称 “晋商”。后来,大家都叫“挖煤的”。
但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所以,这些年自己摸索着转型。可是手里也没钱,什么科技啊之类,太高大上的,全国暂时还排不上名次。
地铁也是刚刚开通,很漂亮的,满满的风土人情。就剩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还比较有特色,所以只能拼命搞美食、旅游了,宣传明清晋商辉煌。 ......
Hash:e45dd71b70988223843b99c09602c8c97764c984
声明:此文由 太原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