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刘庄:“天堂”中的国宾馆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依山傍水的西湖国宾馆可谓天堂中的天堂。清末,它是门禁森严的私家园林刘庄,新中国建国后成了专门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国宾馆,毛泽东主席曾三十八次下榻于此。它曾有半个世纪的时间没有对外开放过,后来终于撩开了神秘的面纱。
西湖国宾馆有“西湖第一名园”的美誉
刘庄在西湖边的存在已经一百年了。它坐落于绿树掩映的杨公堤边,三面临湖,一面靠山,风水极佳,庭院面积达36万平方米。因环境优美,建筑精致,陈设典雅及丰富的人文景点而被誉为“西湖第一名园”。
在市场经济启动后,西湖国宾馆向社会开放。在理论上说,一般消费者只要能承受客房的价格,都可以入住此地,享受国宾的待遇。在晨曦初起或晚霞满天的时候,在湖边散步,恍惚能感觉到伟人的身影在历史的记忆中闪回,或者能感受到时间的脚步,在关乎国运和民族未来的时刻有那么几次惊心动魄瞬间的跨越。这样的感受,在别的宾馆是很难想象得到的。这就是刘庄予人的想象空间和奇妙体验。
1
刘学询靠博彩业起家
刘庄的第一代主人叫刘学询,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下恭村鹤村人,是孙中山的同乡。他生于1855年,24岁时考中举人。次年他带着仆人进京会试,考完后途经杭州返粤,因为心情比较轻松,就顺道游了一下西湖。一天,他路过杨公堤卧龙桥边的宋庄,见那里楼阁秀丽,气派非凡,就差仆人递了一张名刺求见庄主,不想那天宋家主人有客在侧,便让家人出来谢绝了。少年得志的刘学询认为此举是对他的奇耻大辱,便暗暗下决心:发迹以后一定要在西湖边置一座超过宋庄的别业。
1900年7月李鸿章访问香港,和港督卜力在九龙到广州铁路通车仪式上合影。李鸿章身后侧身者即为刘庄主人——刘学询
1886年,刘学询考中进士,后回到广东搞“闱姓”彩票发家。所谓“闱姓”彩票,就是两广地方利用科举考试进行的一种博彩方式,于是刘学询很快地成了广东巨富。
1895年,刘学询结识了比他小11岁的孙中山,并赞助他的反清活动,与孙中山又并肩作战过一阵子。到了十九世纪最后一个年头,45岁的刘学询突然淡出江湖,也许是官场黑暗与暗杀活动令他心灰意懒,便来到杭州开始了另一番事业。
1898年,刘学询已经买下了西湖边上丁家山南面的大片土地,以“水竹居”为中心建起了刘庄。1905年,工程基本完工,最初的面积为1369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水竹安乐斋、梦香园、半隐庐、延秋水榭、耦耕草堂、湖山春晓、松岛长春屋等,竹影婆娑,丑石嶙峋,古木森森,碧波荡漾,是一座典型的中国江南园林。刘学询要模仿南宋有名的梅妻鹤子林和靖处士,过隐居生活了。
风景如画的刘庄
1905年,清政府停考科举,刘学询在上海开设了中国第一家自来水公司,还开了一家“信大钱庄”,因为与大清银行、交通银行发生了债务纠纷,刘庄被官府查封,刘学询只得到上海暂住。
民国以后,刘庄仍被查封,但浙江督军常安排一些社会名流到刘庄游宴、小住,其中包括康有为。康有为在此不仅大宴宾客,还挟妓游湖,留下了“南妆西子泛西湖,我亦飘然范大夫”的诗句。后来康有为还买下了刘庄北边的丁家山和一大块地,花了四年时间造了一座叫作“一天庐”的别墅,这里边有些俯视刘庄的意思。并在山门上自题“康庄”两字,两边门柱上嵌有一副对联:“割据湖山少许,操草木鸟兽之权,是亦为政;游戏世界无量,极水石烟云之胜,聊乐我魂。”由此可见,这个政客落魄后仍然本性不改,于闲散的隐居生活中潜伏着政治理想。
康有为当年读书时留下的手迹
丁家山和“一天庐”后来就被叫作康山和康庄。但康有为在西湖边上没过上几天好日子,于1927年去世。同年北伐军开进杭州,张静江出任浙江省省长,下令查封了康庄,理由是康有为系“保皇余孽,占据公产”。1935年,年已八旬的刘学询怀着“幸借西湖片灶,长为东海遗民”的伤感走完了人生道路。
2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在刘庄构建框架
1952年,刘庄由人民政府接收。但此时刘庄已经年久失修,房屋颓败,杂草丛生,有关方面将刘庄附近的韩庄、杨庄、康庄、范庄等私家花园兼并,正式成立了浙江省委第一招待所,主管单位是浙江省警卫处。
毛泽东主席第一次住进刘庄是在1953年12月27日,直到次年初春3月才离去。在这段时间里,毛泽东调集了国内的各方面专家,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宪法起草小组的专家住在北山路84号的大院内,此处是汤恩伯的宅邸,俗称汤公馆。而毛泽东则住在刘庄,有时候毛泽东常常一早起来就和专家们爬上康山,在一间绿漆的西式小木屋里开会,而且一开就是一整天。此时,国学大师章士钊在杭州,毛泽东就请他来刘庄叙叙旧情。章士钊陪毛泽东上康山转了一圈后,认为此地风水极佳,宜于商议社稷大事。
1954年毛泽东在刘庄留影
1954年3月23日,也就是毛泽东离开杭州的九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在第一次会议上,代表中共中央提交了宪法草稿。
3
毛泽东视刘庄为家
从此,毛泽东每年都要来刘庄小住,一住就是几个月。而每次一进刘庄,就会心情轻松地说:“嗬,到家了。”毛泽东来杭州,总是带了许多线装古籍来,不够看时还向省图书馆借。这些书籍在他居住时就放在湖边的一幢小楼里,直到1976年他去世后才搬回北京。
据介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曾在刘庄组织过高级干部学习班。比如1959年底就带着他身边的几位“秀才”胡绳、邓力群、田家英、陈伯达及他的秘书兼英语教师林克在此组成学习小组,每天集中在“钱塘二十四景”之一的蕉石鸣琴“人天庐”学习苏共编撰的《政治经济学》等理论书籍,此次读书长达一个月。
毛泽东等人的读书处——人天庐
此外,我国有关农村工作、工业工作的诸多文件都在一号楼里由毛泽东与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一起拍定。中印战争期间,毛泽东也是在刘庄运筹帷幄。1957年,毛泽东在刘庄会见了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米高扬。1960年后,毛泽东在杭州数十次会见外国元首,但均不在刘庄了。而最令读者感兴趣的是毛泽东在刘庄挥舞那如椽巨笔,写下了气壮山河的三首旧体诗。写于1955年的七律《送瘟神》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在诗前小序里,老人家写道:“读6月30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这里的南窗,就是指一号楼里毛泽东卧室的朝南大窗,正对着西湖。
1959年,管理部门对刘庄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既保留了一部分旧园胜迹,又根据传统造园艺术思想重新布局,使古老的刘庄获得了新生。
在杭州期间,毛泽东每天一早拾级登上康山,在康有为的旧居“四照阁”里静静地读书。如今,“四照阁”的门楣上悬挂着一块“毛泽东读书处”楠木匾额,但雕花大门被紧锁着,窗棂和里面的家具积满了灰尘,屋外的石勾栏苔藓碧绿,满地宿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伟人已去,空余楼阁,不能不令人驻足盘桓,白云千载,感慨良多。
毛泽东读书处
据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一共在刘庄居住了三十八次,最后一次是在1975年。回北京前,浙江省委、省革委会的领导为老人家送行,希望毛泽东以后常来。此时毛泽东已经坐在轮椅上不良于行了,他深情地看了一眼秀丽的西湖山色,含着眼泪说:“恐怕来不了啦。”
我走进一号楼,发现老人家认为的豪华程度,以今天的眼光看,实在平常得很。一号楼由会客厅、餐厅兼放映厅、书房和卧室、卫生间等组成,会客厅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书房很大,采光极好,一扇落地大窗正对着里西湖,窗下就是湖水,拍岸的水声清晰可闻,西湖十景中有雷峰夕照、花港观鱼、南屏晚钟、苏堤春晓、双峰插云、保淑留霞、吴山天风等七处收入眼底。在一号楼里,毛泽东使用过的家具已剩不多,据工作人员解释,那是因为靠湖面多水气所致,家具被侵蚀很快。只有一些灯具、沙发和一只极老式的柚木梳妆台是伟人遗物,一堂屏风还是水竹居的旧物呢。
毛泽东曾居住的西湖国宾馆一号楼
在毛泽东卧室的另一侧是江青的卧室。根据江青的意图,安排得离水面比较远,因为她听不得水声,又怕光。地毯、窗帘、沙发及灯罩一律是绿色的。但即使如此,她还是不满意,据说是因为她看到自己的卧室比毛泽东的略小一些,只住了一晚就再没来过。
4
刘庄接待过几十位中外元首政要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刘庄成了中国领导人接待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的场所。首次接待的外国元首是西哈努克亲王及夫人莫尼卡,他们是在1971年5月到杭州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和法国总统蓬皮杜紧随其后,“重湖叠崖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古老的东方古国桑海沧田,地球另一边的这两位“政坛大腕”又有何种感触呢!
接下来,先后下榻刘庄的外国政要有43位之多,如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卢森堡首相托恩、马里共和国军委主席巴巴迪亚、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阿根廷总统魏地拉、瑞典首相费尔丁、美国总统布什、日本首相铃木、意大利总统佩尔蒂尼、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冰岛总理赫尔曼松、泰国王储、冈比亚总统以及南非国大党主席曼德拉等。
最有意思的是铁托,原定在杭州逗留一天,住进刘庄后他为西湖的美丽景色所吸引,也为九月份四处飘溢的桂花清香所陶醉,就要求再多住一天。别看他多住一天,事情实不简单,它打乱了外交部安排的整个接待计划,全程陪同他的我国外交部副部长为此向北京最高领导层汇报,最后同意了铁托的要求,取消下一站他对西安的访问。
南斯拉夫总统铁托
对外开放后,刘庄对内仍然担负着接待中央领导的重任。邓小平四次到过刘庄,最后一次是1993年初南巡讲话后路经杭州,就在刘庄休息几天。他对刘庄的建设、对外开放提了些指导性意见,并鼓励刘庄的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据服务员们回忆,邓小平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餐和晚餐后要散步半到一个小时,离开杭州后就到上海过年。陈云也来过刘庄,他的生活很俭朴,每餐两荤两素,一小碟花生米不多不少九粒,每餐必吃。米饭掺和杂粮,一小盅蒸熟管饱。陈云从不在刘庄请客吃饭,有时省里的领导来看望他,谈得高兴了,不知不觉午饭时间就到了,但他却说:“我要吃饭了,你们可以回去了。”更让人感动的是他来时连行李铺盖都随身带来,一台用了几十年的半导体收音机坏了,让服务员帮忙修一下,结果找遍杭州也没人能修。
下榻于刘庄的邓小平习惯在园内散步
杨尚昆在刘庄同样给服务员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性格开朗,非常健谈,散步时行云流水,一点也看不出已是年逾八旬的老人。所以生前最后一次在刘庄小住后回北京才三个月溘然去世,让刘庄的工作人员也感到非常突然,难以接受。胡耀邦也到过刘庄,1985年他在访问南太平洋五国后即下榻于刘庄。从此,刘庄从老百姓的口传变成可以见诸传媒的事实。
江泽民、朱镕基等中央领导也都曾下榻过刘庄,他们来刘庄的特点无不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来去匆匆;其次是观念上也开放多了,在他们下榻期间,不影响对外开放,经营性接待照常进行。订房客人不用为可能遇到的重大接待任务而换饭店了。这也为国宾馆真正走向市场、对社会敞开大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江泽民1993年初到刘庄,惊叹于这里美丽的景色,欣然挥笔题写“西湖国宾馆”,2003年他再次入住刘庄。
曾数次下榻刘庄的朱镕基是个京剧迷。心情好时,他会操起京胡,为夫人劳安伴奏一段梅派京戏。
2001年初春朱镕基再次下榻刘庄,这一次他携家人同往是非常轻松的,其间参观了在河坊街的胡雪岩故居,回国宾馆后感慨良多,就给胡雪岩故居纪念馆题了一幅字:“见雕梁砖刻,重楼叠嶂,极江南园林之妙,尽吴越文化之巧。富埒王侯,财倾半壁,古云富不过三代,以红顶商人之老谋深算,竟不过十载,骄奢淫靡,忘乎所以,有以致之,可不戒乎?”这幅题字至今陈列在胡雪岩故居纪念馆里,每个参观者见后都会深深地思索一番。
Hash:f85f43b62c4c0a9f2c11592ce482bbdd8b1f0eb5
声明:此文由 记者观察24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