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旱塬颂英名 记者探访渭南合阳东马村战斗旧址
致敬英雄 坚守初心 莽莽旱塬颂英名 ——记者探访渭南合阳东马村战斗旧址
记者 郑栋 武丹 见习记者 董剑南
老英雄张富清的立功登记表上,记载了一次发生在71年前的战斗过程:“在东马村代(带)突击组6人,扫清敌人外围消灭了少数敌人,占领敌人一个碉堡,给后继部队打下缺口,自己负(伤)不下火线,继续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张富清荣立团一等功。
乳罗山巅找寻英雄足迹
东马村位于渭南市合阳县和家庄镇,紧挨着乳罗山之巅,是北进合阳的咽喉。1948年秋,张富清所在的西北野战军二纵队在前往位于黑池镇附近的驻地休整后,决定拔掉这颗“钉子”,消灭国民党守军。
“战斗是晚饭时候打响的,第一声炮响在村东头。”5月28日,谈起71年前张富清参加的那场战斗,东马村85岁的老人杨拴录依然印象深刻。
在村东头,有一条被称为“断桥”的小路。当时,这里是从东面进村的唯一通道。杨拴录老人告诉记者,战斗打响后,守军把路挖断,借着险要地势阻击解放军。“村子一共有6个混凝土碉堡,枪打不进炮打不透,其他防御工事更是多得数不过来。”
然而,彻夜鏖战在乳罗山的张富清和战友们冒死在枪林弹雨里穿梭,硬是打下了一个碉堡,撕开了一道口子。黎明时分,东马村守敌全线溃败。据战史记载,我军成功围歼了敌人,俘敌官兵1100余人。
从东、南、北三面环绕着东马村的,是合阳县一条著名沟壑——金水沟。今年60多岁的村党支部书记郭社全常听父亲讲起那场战斗。为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张富清和战友们用血肉之躯攀过长满尖刺的酸枣林,翻沟穿岭从三个方向突破防线。
古莘大地见证英雄风骨
自1948年6月起,西北野战军在今天渭南市的白水、澄城、合阳、大荔、蒲城等县先后进行了3次大攻势作战,解放县城5座,巩固并扩大了渭北解放区。
从这一年的炎夏到寒冬,跟随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359旅这支英雄的部队,张富清和战友们转战在渭河以北、洛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张富清这位春天里刚刚入伍的新战士,先后参加了澄合战役、荔北战役、永丰战役,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不断磨砺。
戎马倥偬中,张富清逐渐从普通战士成长为革命军人。入伍4个月后,因为作战勇猛,他获得全连各党小组的一致推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士兵到突击队员,从突击队长到班长,在秦东大地上,他以舍生忘死的奋斗精神铸就着英雄的襟怀与风骨。
1948年12月,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在今天合阳县黑池镇的峪北村召开全纵队英模代表大会。24岁的张富清和战友们一起受到了王震将军的嘉奖。
牢记使命不负英雄期望
“几年不来,都快认不出这里了。”走访中,一位曾在东马村工作过的同志不由得感叹道。东马村里,村巷宽阔平坦、环境干净整洁,不少群众的家门口还停放着小汽车。
“新中国成立后,村里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我们村经受过战火的洗礼,一直跟党走,从未掉过队。”郭社全说,“村里人特别关注老英雄张富清的先进事迹。我们一定不辜负老英雄的期望,干在先、走在前。”2018年,东马村有63户195人脱贫“摘帽”。和家庄镇党委书记王欢说:“老英雄曾在这里立下功勋,我们要向他学习,加快奔小康步伐。”
老英雄张富清的事迹,感动和激励着合阳县所有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扶贫干部。如今合阳县已经甩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但党员干部“摘帽”不摘责任,依然像张富清当年“转战”在合阳县的沟岔峁梁中那样,带领群众搞产业,帮助群众增收入。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周佳
Hash:083ac0356012f8d4c642aa6903f192db8a16f664
声明:此文由 渭南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