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源 | 清太徐的西柏坡——杜里坪
从晋源区姚村镇黄楼村西行,沿着山路蜿蜒而上,走十来里,峰回路转,见大山深处,山坡之巅,有一山村,约几十户人家。房屋大都就地取材,用山石建成。村前杏林,桃林、枣林为屏,层层叠叠,满山遍野;村后大山做盾,白云缭绕,林海苍茫,浑然一体。
此村名杜里坪。
█ 杜里坪村,本文配图转载自老李侃刀的博客,特此致谢
近几十年来,它似乎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然而,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期间,它声震并州、名扬吕梁、晋中,甚至远在陕北的延安都知道它。为何一个小山村名声如此显赫?因为它是我党的清(源)太(原)徐(沟)三县抗日联合政府的所在地,是我党团结领导三县广大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积极抗战、打击日寇的指挥中枢,是敌人恨之入骨又闻风丧胆的地方。
清太徐地区(今清徐县、晋源区、小店区)西部是巍巍吕梁山,东面是广阔平原,汾河由北向南流过全境,是晋绥革命根据地对敌斗争的前沿。抗战期间,这里的人民和日寇汉奸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革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当时人使用的一些日用品
不要小看这个小山村。
清太徐县委和政府,在此地坚决执行党中央指示,建立和巩固党的基层组织,在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成绩显著。他们在三个县建立了党的七个区委,在北格、王家堡、东蒲村、西蒲村、王郭村、牛家口、桃花营、柳湾、桃园煤矿、石奎子窑和裕成窑等地建立了20多个党支部,在田村、姚村、洛阳、张村、晋祠等地发展了不少新党员。党员总数达100多人。党组织充分发挥这些活动于隐蔽战线的党员的作用。这批新党员,机智勇敢,在收集情报、筹措粮食、铲除汉奸、动员青年参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不少人为此献出了年青的宝贵生命。
█ 清太徐抗日政府旧址
不要小看这个小山村,
“七七事变”后,为了抗日救国,我党的抗日联合政府建立了第一支抗日武装------太原县游击队,这支抗日武装,经过严酷的战斗洗礼,不断壮大,到1940年,已发展成一支县级武装、十支区级武装的战斗力量,人员达1100多人。这支武装经历大小战役50余次,歼灭了大量的敌人,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与此同时,还为野战军输送礼一个团的兵员。
█ 清太徐县政府的一些介绍
不要小看这过山村。
这里是我党清太徐抗日领导机构所在地,县委、县政府领导,立足杏坪、坚决贯彻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意图,夜以继日,指挥三个县的抗战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这些胜利来之不易。这些领导同志能够从残酷的战争中走向建国更是不易。是杜里坪的泉水、小米、山药蛋养育了这批抗战英雄;是杜里坪人的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鼓舞和激励了这批勇敢斗士;是血与火的战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光明与黑暗的决斗,使他们不断的成长、成熟、成为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力量,成为党的高级干部,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中的出类拔萃有:
肖靖(原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长)
张云(原云南省委常委、副省长)
张涛(原中国记者协会书记处书记)
王立岗(原十四军副军长)
马真(原航天工业部副部长)
慕湘(原北京军区装甲兵政委)
赵向荣(原山西省检察院副检察长)
马乐清(原北京市物质管理局副局长)
李锦文(原太原市副市长)
任悟僧(原太原市政协副主席)
李魁年(原山西省交通厅副厅长)
█ 清太徐县政府旧址前的大槐树
杜里坪村子小,人口少,地处偏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似乎也没有出过什么名。但是,杏坪人紧跟共产党抗战到底,与革命同生死共患难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载入史册,名扬三晋,让人敬佩。一个小山村,村民仅数十人,房舍均是破窑洞,但是,它顶住了日军的三次大扫荡。窑洞被炸、人们重修;村子被毁、村民再建。杜里坪,这一领导三县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红色堡垒-------西北坡,面对日寇的烧杀掠夺,暴风雨更增添战斗豪情,始终屹立于西山之巅,始终指挥着清太徐人民的抗敌斗争,始终坚持在抗战前沿。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 杜里坪村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杜里坪村早已搬迁到了姚村镇所在地-----红楼,村民们都住上了楼房。原来的杜里坪村已开辟成青少年教育基地和桃杏采摘农家乐旅游景点。每逢阳春三月,满山遍野、桃花、杏花、一簇簇、一片片、开得烂漫。于是,整个山村处在花团景簇之中,分外妖娆。远处的山峰、沟壑、森林也毫不逊色,春风吹来,林涛阵阵,绿波荡漾。待到五月杏儿熟,满山遍野的杏树枝头果实累累,又大又圆的杏子,在灿烂的朝霞中,露出羞涩的、成熟的笑脸,迎接着光临的客人。每年来杏坪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踏青赏花、采摘旅游的达数千人之多。
—视频:杜里坪—
Hash:1372235e9c8dd6ab84bb0c64fa6c8127f503ad21
声明:此文由 太原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