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六十九——抗曰烽火中的静宁县

静宁县诞生于1940年9月,撤销于1946年5月。在历 史的长河中仅存在了五年零十个月,然而,在这五年多的抗 日烽火中,她却谱写出了一部光辉壮丽的史诗。

1940年冬天,日寇以2000余兵力侵占了岚县,企图进一 步向晋绥边区领导机关驻地一兴县地区推进。于是日军将 岚县作为立足点,打通了忻岚(忻县一静乐一岚县)公路,并沿 此线设立了众多据点,形成了一条从东到西的控制封锁线。

这条控制封锁线将我晋绥三专署和三地委的辖区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南面为静乐之一、二区(仍称静乐县)以及岚县、阳曲铁路西);北部为静乐之三、四区及宁武、忻县(铁路西)、崞县(铁路西)。由于当时三专署和三地委领导 机关驻于静乐的娄烦一带,与北部地区进行联系必须通过这条封锁线,工作极不方便。为了加强党对北部地区的领导, 更有效地抗击日寇,1940年8月晋绥边区召开的第二次行 政会议,决定增设晋西北行政公署第六专署,同时,边区党 委也决定增设晋绥六地委,以领导这条封锁线以北的原归三 专署所辖之区域。

此时,中共静乐县委、县政府领导机关也驻于娄烦一带。静乐之三、四区与县领导机关联系需绕道宁武之石家庄岢岚马跑泉、岚县城以西,然后再折向东,才能进入娄烦,不仅行程200多公里,还要过几道封锁线。这时,日 寇先后沿汾河川于东寨、头马营、二马营、宁化堡、石家庄、 南沟口等村设立据点,也形成了一条纵贯南北的控制封锁线, 将静乐的三、四区割开。而且在此以前,日寇沿同蒲路的封 锁线将崞县之五区(轩岗以南,楼板寨以西)也分割开。鉴 于上述情况,1940年8月边区召开的第二次行政会议决定将 静乐的四区划归宁武县领导,以静乐的三区(忻静公路以北, 汾河以东),宁武的四、五区(不久四区并入五区,即现在的 辉顺沟、怀道、东马坊、圪嵘等乡)组成静宁县。

9月中旬,静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万华山寺院的会馆院 内正式宣告成立。静宁县北起轩岗,南至忻静公路,东与忻 县为邻,西达汾河。南北纵贯180多华里,东西宽80余里, 总面积约为14400平方里,境内山谷交错,沟壑纵横,森林 茂密,是开展游击战的天然场所。

晋绥根据地是延安东部屏障,而静宁县又位处晋绥根据地的东部边缘地区,地处抗日前哨,是晋绥边区东部的屏障。境内有条横贯腹地的交通要道,东可达同蒲铁路,西可通往边区机关所在地一兴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故日寇打通静(乐)宁(武)公路后,特意在汾河西岸位处东西、南北两条交通要道十字口上的石家庄修筑碉堡,妄图切断这条交通要道。结果,敌人始终没有控制这条交通线,就是在斗争最艰苦、最困难的1942年,我抗战物资、领导人员在 当地军民的护送下,照样来往于这条交通线上。

静宁境内碉堡林立,据点成线:西有南沟口、段家寨、石家庄、宁化堡、头马营、二马营、东寨等敌据点,形成了一条南北封锁线;南有娘子神、利润、康家会、石河等据点,形成了一条东西封锁线;北有羊圈岭、长梁沟、轩岗等据点;东有石神、蒲阁寨(忻县境内)、石河堡等据点。这样,将位于静宁腹地的任家村、西窑、石寨子沟、大端地沟、曲峪沟一带包围起来。静宁县党、政、军领导机关就以这一带为依托,立住了脚,开辟了抗日游击根据地。然而就整个静宁县来说都属于敌我交错区,静宁县政府常驻扎的万华山寺院,西距宁化敌据点50多华里,东距石神敌据点40 华里,南至南沟口据点60多华里,北距羊圈岭据点60华 里。且敌人出没无常,“扫荡”频繁。

1941年12月以后,斗争更加残酷,60%以上的日军兵力和90%以上的伪军兵力全部集中到我华北敌后战场,在残 酷“扫荡”我解放区的同时,对游击区采取极其疯狂的“蚕 食”政策。于是,驻静宁日伪军也大量增加,并按其主子的 令旨,千方百计地要把任家村一带游击根据地“蚕食”掉, 变为其占领区。并采用了 “分进合击” “铁壁合围” “梳蓖 队形”等新战术,企图摧毁我静宁党、政、军领导机关生存 的基础。1942年春天,仅两天静宁县政府就被敌人包围袭 击三次。4月中旬,南沟口、宁化、羊圈岭、石神等据点之 敌同时出发,以极快的速度向我静宁县腹地任家村一带推 进。但是,静宁党、政、军领导机关在人民群众的掩护下, 在这一带巧妙地与敌人周旋。结果,日寇不但没有达到其恶 毒的目的,反而屡遭我静宁军民的痛击。

从1945年正月起,日寇又变换手法,出发时,令日伪 军、汉奸化装成我军或老百姓,三三两两地先行,大队人马 随后,以此来迷惑我军民。2月10日,宁化堡据点日伪军化 装成我军进入磨管峪村,杨孩的老婆抱着三岁的小孩正在点 豆腐,残暴的日寇便把母子俩丢入锅中煮死。12月,进入双 路村,又残杀了 10个村民。1945年3月,石神据点日伪军 化装成我军到大端地“扫荡”,伪班长张永三将日伪军出发的 时间报告于我武工队,驻扎于万华山上的我十九支队,设伏 于万华山口处,将化装成我军的4名(内有一名日军)日伪 就地生俘,后面的日伪军也遭伏击,有九名日伪丧身。

静宁环境非常恶劣,斗争十分艰险。但静宁县军民在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险,在“挤”敌人的每一个过程中,谱写 了惊心动魄、催人奋进的篇章。

1944年秋,南沟口据点日伪军到静宁三区“扫荡”,进 入史家沟村后,踩响地雷,炸死两名日军,并伤日军小队 长。敌人大动肝火,拼命搜山,将百余名群众逼回村,列队 逐个抽打,硬要群众供出埋地雷的民兵藏在哪里。敌人见无 人答话,便气急败坏地拉出李进明,当众在其身上练刺杀。 民族气节迫使群众一拥而上,夺敌武器,与敌拼搏。静宁县 委抓住此例,立即在全县展开“要有中国人的骨气”的教育 运动,使全县男女老幼均认为当汉奸可耻,出卖灵魂、出卖 同胞是丢了祖宗的骨气。不久南沟口据点自卫团长白保维带 领24人携械反正。石神据点伪班长赵万绿在老婆的协助下, 杀死3名日军,投向我19支队。大批伪村长也受到良心的 谴责,据静宁三区的统计,32个伪村长,在半月之内,竟 有三分之一变为抗日两面村长。

1944年7月20日,赵尚高民兵连按照晋绥军区指示, 带领数千群众,趁大雨之夜,将静(乐)宁(武)公路切 断,阻止了敌运输。8月12日晚,他们又发动群众一夜就 将南沟口至宁化堡之间的敌电线割了个精光,使敌陷入孤 立,将敌围在碉堡里,让群众抢收抢打庄稼。在“挤”敌人 斗争中,静宁军民认真执行了毛主席“把敌人挤出去”的指示,曾数次受到六分区的表彰。

静宁军民在歼灭敌人的无数次战斗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顶天立地的英雄。如,班长王永年在大凹战斗中弹尽药绝,飞脚踢死一个鬼子后,双手紧紧地擒住两个鬼子滚下山崖,与敌同归于尽。连长宋宝玉被敌重围,身中数弹,以身殉国。晋绥特等民兵英雄赵尚高在舍科村突围中,虽身挨两刺刀,但仍打死伪军11人。区委书记武占国被包围,为掩护同志突围,左臂 中弹,临刑大骂鬼子:“杀人的野兽,你们一定要被中国人民埋 葬!”……如此令人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不胜枚举。

1944年,在晋绥边区召开的第四次群英会上,代表们 奔走相告,互相传递着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全家英 雄”:劳动英雄赵成成、纺织英雄郝二兰(赵的妻子)、儿童 英雄赵金梁(他们的儿子)。这个“全家英雄”就是来自静 宁鱼脊岭村。在大会期间,十四岁的儿童英雄赵金梁,向大 会700余名代表讲述了他学习、劳动、站岗放哨结合起来的 创举。他们的事迹,流传于整个晋西北,曾有数百万人民把 他们作为学习的榜样,追赶的目标。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于1945年的夏季,静宁军民在党 的领导下,终于赶走了盘踞在静宁的日寇,静宁获得了解放

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节 省开支,加强党对下层的领导,晋绥边区决定撤销静宁县。

来源:静乐文史(第九辑)

Hash:9ac6f0a372b7c17cb2abc74c77cb902d3fa105f5

声明:此文由 微一静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