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身边的红色印记红色故土程道口

每一处红色“印记”都承载着革命先辈英勇奋斗、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讲述了共产党人走过的历史,诠释着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今天,我们带您走进位于泗阳县三庄镇的程道口红色教育基地,寻找当年的红色印记,从红色历史中感悟先辈们的革命初心。

程道口位于泗阳城西北二十余里的六塘河北岸三庄镇毕滩村,这里曾是苏北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往来联系的要道。1941年8月,趁日伪军向新四军“扫荡”之际,国民党先后侵占了江苏省泗阳县西北的程道口、史集一带,并在程道口建筑了坚固工事。国民党第117师第349旅第697和第698两个团,侵占了淮阴涟水的新渡口、张官荡、大兴庄一带,企图以程道口为中心,控制运河两岸,达到东进反共的目的。

宿迁市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 赵连军:到1941年底时候。国民党顽固派想从西往东,西边是汤恩伯的部队,向东边进攻。东边韩德勤部队要向西边进攻。妄图通过运河这条线,把我们的苏北抗日根据地和淮北抗日根据地分割开来,进而达到消灭新四军淮北抗日根据地这样一个目的。

程道口一带在当时,还是淮南、淮北、淮海和盐阜四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往来联系的咽喉要道。国民党控制了程道口,就相当于卡住了四大抗日根据地的咽喉,因此夺回程道口,对于新四军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王光夏知道程道口是新四军的必夺之地,所以他占领程道口之后就立即开始构筑和坚固工事。

宿迁泗阳县委党史办四级主任科员、科长 姜田兵:当时,据点东西相连,三个围寨组成。中间呢,是个大围子,与东西,两个小围子作为屏障。六塘河水从围子南边自西向东流过成了天然防线。在据点内筑有六个堡垒及地道等坚固装饰。三个围子的围墙啊,有六米高。围墙的外面呢,还有两道深宽各五米的围沟。就在这个围沟的外面呢,还有四道用铁丝围成的防护装饰。因为这个据点周围有树木房屋等遮蔽物,这样呢,就便于新四军的隐蔽和进攻。因此王光夏就下令将据点周围200米以内的房屋全部扒光树木全部砍光。没有了这些遮蔽物。我新四军很难向据点内进攻了。

在各项工事构筑完毕,甚至连自己逃跑暗道都挖掘好之后,王光夏便认为自己的据点和工事固如金汤了,共产党就是长了翅膀也很难攻入他们的据点。为了打赢这场战斗,夺回程道口,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悄悄赶到前线考察地形,准备指挥这场战役。

宿迁泗阳县委党史办四级主任科员、科长 姜田兵:我们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亲临阵地视察地形,他准备把前敌指挥所设在离敌人阵地前的500米地方。他这话一说,军部作战科长朱茂绪、教育科长陈铁君、侦查科副科长王培臣三个部下不约而同都说不行,离敌人阵地太近,至少应该在1500米以外。我们陈毅军长后来就说行,我每人让你100米,就在敌人阵地前的800米,安装电话,建立临战指挥所。这样我不用望远镜也能看得清楚。我们几十万大军的统帅,离敌人阵地这么近地指挥战斗,说明我们陈毅军长英勇无畏,对于程道口战役非常重视。

在认真考察完地形之后,陈毅和其他指战员分析,虽然圩庄外围的障碍物已被敌人清除,但是由于当地是砂质型土质,便于挖壕沟。为了减少敌人密集炮火的杀伤力,陈毅等人决定按照s型路线来挖掘壕沟。因为敌人在圩庄外面构筑了几道钢丝圩。钢丝圩的后面又有敌人两米宽、一米深的壕沟。这正是敌人火力的最强点。如何快速突破这两道屏障,最大程度上降低我军的伤亡,陈毅等人很费了一番脑筋。

宿迁泗阳县委党史办四级主任科员、科长 姜田兵:钢丝围是用剪刀剪,还是用什么办法?后来决定用梯子来压。用梯子靠上去之后再压下来,钢丝是软的,就这样压下去。梯子还有什么作用呢?因为敌人有两道围沟,两道围沟也过不去,架好梯子之后正好作为浮桥能攻到圩子里。新四军突破敌人的两道壕沟之后,就可以用炮火将敌方的土围墙炸开。制定好作战方案以后,陈毅将军进行了作战部署。

1941年10月14日,随着陈毅军长的一声令下,攻击程道口的战斗打响了。新四军战士按照预定作战方案,先对东西两个小圩子进行攻坚。但是由于敌人拥有比较完备的防御工事和强大的火力,我军伤亡比较惨重。20日,陈毅军长下令对程道口发起总攻,子弹纷飞,炮火怒吼。21日17时30分,一团将士在第二师四旅十团的支援下,发起对东小圩之敌的再次猛攻,不久冲进围墙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战斗到深夜时分,东小圩之敌最终招架不住,也慌忙逃进了大圩子内固守。而此时,敌人已经被我军完全包围。王光夏在混乱之中从事先挖好的暗道逃脱,而他的两个小老婆和国民党泗阳县长王廼汉被活捉。至此,程道口战役结束。

宿迁泗阳县委党史办四级主任科员、科长 姜田兵:程道口战役后,除王光夏率百余人逃窜外,剩下敌人大部分被歼。新四军共毙伤顽军190余人,俘虏1231余人,缴获步枪850余支,重机枪两挺,轻机枪12挺,迫击炮两门,电台两部,战马58匹及其它物资等。

程道口战役胜利之后,陈毅同志还曾写下这样一首诗:道口破重围,曾经弹雨飞,战场遗迹在,捷报迭来归。当年激烈的战争早已成为过往,如今的程道口,美丽而安详。而这段历史却不曾被人遗忘。2001年,退伍老兵程兴国萌发了一个让烈士们安个家的念头,为了还原那段历史,近10年来,他跑遍泗阳、沭阳涟水灌云等地,走访了200多人,获得了王恒昌、季长雨、倪振辉等40多名“程道口战役”中牺牲的烈士线索。

程兴国:我小的时间就听这些父辈们谈到这个程道口战役,牺牲了那么多的烈士。我也是当兵的,万一我在战场上牺牲了,没有一块碑没有一座墓,我的家人有所什么心情呢?所以呢我就下决心,让这些烈士能有一个安息的地方。我才安心。

2013年,当地政府在程道口建了烈士陵园,长眠在程道口70多年的英烈们,终于有了安息的地方。2017年扩大规模启动建设程道口党性教育基地,总面积700余亩,设有纪念展馆、英雄长廊、程道口精神学习堂等,陈毅将军曾使用的马槽、季永才记忆里的犁托都静静地陈列在展馆内,再现了那段艰辛而难忘的历史。程道口红色教育基地先后获评“市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市级党性教育基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目前,已累计接待3万余人次前来接受党性教育。

市民 谷丽娟:继承先烈遗志,发扬英雄传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的交汇期,让我们主动担当作为,把先烈们留下的珍贵精神财富代代相传。

学生 杜雅: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于红色历史,作为新时代少先队员的我们不能忘却,要从小养成爱国、爱党的伟大情怀。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不辜负老师、不辜负这个美好的时代。

Hash:008d9b7602ade9ffe50d9e87dbed5e87e8460660

声明:此文由 泗阳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