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山西六大重要考古发现探秘⑥|太原明代藩王墓:再现一代“晋王”情爱往事
自古以来,
太原都是“龙兴之地”,
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曾经的晋阳城,
承载了太原建城2500余年历史的璀璨文明;
而今日之太原,
则是在明朝时期太原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
昔日的街巷名称、遗址、沿革等,
都与第一代“晋王”朱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太原小店区明代藩王墓”,
是明朝中后期太原城内的第七代“晋王”——
晋端王朱知烊的陵园。
这次发掘,
是山西地区首次系统开展
对于考古工作人员来说,
考古是获取历史新知的手段,
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良性循环,
但是对于公众而言,
一段段尘封的皇家往事也就此打开。
▲山西晚报2022年1月13日报道版面
国内规模最大的明代中晚期藩王墓
明代实行封藩制,明太祖朱元璋立嫡长子为太子,其余诸子封为亲王。封藩在山西的有三位:第三子朱棡被封在太原为“晋王”;第十三子朱桂被封在大同为“代王”;第二十一子朱模封在长治为“沈王”。据该项目负责人、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赵辉介绍,本次发掘的“晋王”陵园即晋端王的墓葬,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明朝中后期藩王墓葬中规模最大的。
▲发掘区全景
晋端王陵园,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黄陵街道东峰村东北、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新校区用地范围内,地处太原东山南端的缓坡地带。2019年5月—2021年4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牵头,联合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考古发掘。
“根据《太原县志》《阳曲县志》等历史文献记载,晋端王墓陵园位于冈头村西南……其记载位置与实际考古位置相差不大,这也就为其他晋藩王陵园位置的确定提供了准确的地理坐标。”赵辉在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发掘是为了配合山西财经大学新校区的建设,从前期勘探结果来看,陵园面积较大,陵园北墙、西墙南段以及中轴线上的建筑保存较差,陵园东、西陵墙分别以陵园发掘区域的东、西道路为边界,南北长294米、东西宽158米,陵殿以南的中轴线上还有一座建筑,应为中门,再往南为神道,两侧有古柏,南有牌坊,即棂星门。端王及王妃(编号M1)、继妃(编号M2)、宠妃墓葬(编号M3)位于陵园中部,坐北朝南,东西并列、一字排开。
▲明代晋王府与晋藩王墓位置示意图
在明朝分封的亲王中,陵园面积最大的当数第一代晋王朱棡,其陵园面积占地合800亩,但是在明英宗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皇室颁布过相关规定,亲王茔地为五十亩,而晋端王死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其陵园面积远超亲王陵园50亩的规制。他的陵园规模为何能超过规制?
对此,赵辉介绍,“晋王的主要职责就是镇守北方边境,可以调兵打仗。历任晋王能征善战,得到皇家的赏赐比较多,晋端王就是生于明朝盛事年间,世袭了祖上的封号,也继承了殷实的祖产。在他存世之际,也属于颇受朝廷青睐的亲王,所以去世之后才能享受到更高规格的待遇。”
明朝中后期的墓葬中,大多是单室墓,晋端王(编号M1)及其继妃(编号M2)和夫人(编号M3)的墓葬,都是前中后三室墓,可见其身份地位的尊贵。其中,晋端王墓圹平面为“工”字形,南北长24米、东西宽8米,规模居明代中后期藩王墓之首。
▲三座墓葬俯视
据悉,三座墓葬虽被盗扰,但出土随葬品种类依然多样,最为难得的是保留了较多的彩绘漆木俑和纺织品。其中,M1、M3中室出土90件彩绘漆木俑,有文官、侍卫、出行仪仗等,而且在M1墓葬中,还发现了写有“晋”字的丝织品,初步判断为旗杆上所插的幡。
在不少历史文献中,关于晋端王的记载有很多,有介绍他世袭爵位的故事,还有他敬老孝亲的传说。难得可贵的是,在M1墓葬中,同时出土了墓志铭和圹志,这极为罕见。墓志铭记载了端王死因、去世后因无子嗣确立继承人的过程中发生在晋王府内的政治事件,与夏言《南宫奏稿·定亲王继封并行查勘疏》《南宫奏稿·请敕内官会勘宗室隐情以正欺罔疏》记载内容相符。
“墓志铭中大概记录了,晋端王意外中风后去世的。”赵辉说。
▲M3三维模型
▲M2、M3墓门
此情可待成追忆,晋端王的“最爱”
在发掘工作中,考古工作人员还发现一件“神秘”的事情。M3夫人墓,为端王宠妾院氏,其身份比较低微,但是墓葬结构却为前中后三室,其墓葬装饰、葬仪与继妃,甚至王妃相当或有过之无不及,属于等级僭越,这也是目前发现的同时期墓葬中的唯一实例。
这位墓主人为何在死后,会有如此风光的待遇?
▲M2出土嵌宝石金戒指
▲M2出土玉坠饰
▲M3后室发现的金钱
M3墓葬中有填土积石,且有四层之多,也是明代藩王墓中首次发现。墓室内条石砌筑,内部经过两次修饰,门钉描金等,均比M1、M2更加考究,考古人员也一度陷入沉思,对墓主人的身份充满了疑惑。直到发现了墓志铭。根据墓志铭上记载,墓主人为院氏,是晋端王的宠妾,她8岁就进入晋王府,曾是端王母亲的丫鬟,可以说和端王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其在世时,端王曾经两次奏请朝廷,要给院氏“夫人”封号,但因为其身份低微,始终没有准奏,直到去世后,才被册封为“夫人”。
赵辉表示,从时间上看,院氏比端王早两年去世,端王本身就是个很重情义的人,更何况院氏和他的感情非常好,所以才会把心思和金钱大量用在墓葬的建筑和装饰上,寄托自己的哀思和爱情吧。
说到墓志铭,院氏的墓志铭也大有来头,是当朝大员胡缵宗所撰,墓表则是大学士陆深所撰,并均为《四库全书》全文收录,内容与出土墓志完全一致。此外,M3中室两侧保留了四面翣、两列彩绘仪仗出行木俑,是明代亲王葬仪的实证。在M3中还出土了各类纺织品,尤为珍贵的是保留了4件基本完整的丝织品,是研究明代冠服制度的重要实物。此外,在对M3墓主人尸骨进行清理时发现,院氏经历过长期裹脚,这也是明朝时期贵族裹脚的一则实例。
▲M1后室发现的描金晋字
▲M3出土丝织品
从墓葬规格,到随葬物品,M3的墓葬彰显了尘封中晋端王的情感往事,“此情可待成追忆”,或许是对这段感情最贴切的描述了。
M2墓葬,为端王的继妃墓葬,其圹志记载端王宫妾蒋氏生隰城郡主,补充了正史关于蒋氏记载的空白。墓道两次开挖,与王妃殷氏和端王圹志记载的生卒时间,表明殷氏先逝即入葬,端王后去世然后合葬。印证了明史记载的天顺二年后,实行亲王、王妃先去世者,先行合造墓穴。后来再去世的葬者,由地方有司机构负责另行安葬的丧葬制度。
▲M2晋端王圹志
▲M3墓志盖
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深度融合
时下,科技考古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很多的保障,也为探寻历史真相,提供了很多线索。晋端王墓葬及陵园的考古工作,就采用了创新工作模式,在发掘现场建设文物保护现场实验室,开展系统的墓室内环境监测、采样、信息提取等文物保护基础工作。
“在M3墓葬中,我们在漆木罐中发现了谷物,迅速启用了科技考古分析,通过粮食同位素发现有黍、粟,确定了明朝时期的粮食种类。还在墓葬中发现了油料残留物,通过实验发现,是桐油,确定了它就是起到‘长明灯’的作用。”据赵辉介绍,在晋端王陵园及墓葬考古工作中,实现了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深度融合,确保考古工作的科学性与高水平。
与此同时,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山东大学、山西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国内高校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纺织品、漆木器等残留物科技检测与分析,确保对出土的各类物件进行有效“辨识”,实现考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数字信息采集
▲丝织品残片组织结构分析、人骨鉴定
专家点评
考古学家、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庆捷:
太原市小店区明代藩王墓最大的意义,是再次认定了太原明代晋王墓的位置和范围。
这也是一次超过以往的细致、科学的发掘,对墓葬的规模和内涵,都有了完整的科学认识。另外,明藩王墓出土的东西很重要,比如圹志、墓志同时集中在一个墓,这是以往没有见过的,而且保存得很好。墓葬中还出土了许多的玉器、木俑,不仅保存得较好,颜色鲜艳,很有特色。
我们知道明代俑一般以琉璃俑居多,木头的比较少,但端王墓中的俑是木雕加彩绘,做得很精致,色彩搭配超过以往。通过这次发掘,我们对明代王墓有了明确认识,这是太原乃至山西首次出土的这么好的王墓,因此一定要保护好。
▲修复M2漆棺
太原小店区明代藩王墓
发掘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赵辉
主要参加人:冯钢、刘文杰、冀瑞宝、郝丽君
文|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轶琼 南丽江
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海报制作|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赵曼迪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点击往期原创
▼
徐显秀蓝宝金戒 . 赫拉克勒斯|大康通宝. 皇后悲剧
63号墓秘密|三孔布和刺客高渐离|虞国:昏君黄昏
山西古代壁画|眩晕的山西古琉璃|《金瓶梅》与山西
蝴蝶结与太山唐代金棺 | 清凉寺玉器:暴力时代
刖人守囿:燕子奴隶|寂静鸣条岗:驯龙者宿命
唐晋|徐青藤|箭响马到陆浑戎|凤凰陨落顾炎武
错金鸟篆铜戈. 妖姬传奇|嵌玉琉璃带钩.魏文侯之叹
粟特人.葡萄酒|锦囊 . 波斯银币|大月氏人 . 造玻璃术
少林 . 资寿罗汉|契丹秘藏 . 应县木塔|巨碑沉陷 . 武则天
山西青铜名剑之一:干将今安在,少虡何煌煌
山西青铜名剑之二:晋吴铸铜兵,火焰生冷霜
山西青铜名剑之三:季子挂剑处,王侯尽北望
最后的戎狄:太行铁血孤狼中山国的征服与被征服
最后的戎狄:一脚踏出的大墓宝库和中山国的灭亡
请按下面指纹关注
Hash:0d3dfe4bf7f5b36d9a3815a4106a3aaed7bc4f02
声明:此文由 说史一千零一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