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炕文化”你知道多少?

火炕是我国北方特有的一种集供热、睡卧于一体的居民特色建筑技术,具有长达两千年的历史。结合现有文献资料,结合发现的部分遗址,火炕发展总结为:火坑时期、炙地时期、火地时期、低火墙时期和火炕时期五个时期。

火坑时期:旧石器时代人们保存火种主要采取篝火方式,但这种方式散热太快,为了持续保温出现“掘坑生火”,我们称这种取暖设施为“火坑”。

炙地时期:西安半坡遗址时,地面有反复烧烤痕迹,应该是人坐卧在地上取暖,也就是“炙地”取暖,区别于火坑的无意识,后期先民将灶与炙地合二为一,产生了火地。

火地时期:北魏时期,人们在地面下烤,并设置烟道,配有排烟设施。火地的烟道处于地下,较炙地有了发展,但要排出灶内的烟气并不容易。

低火墙时期:在灶前立一矮墙,或将房屋的隔墙与灶相连,隔墙中空,作为走火的烟道,利用整个墙体为房间供热,这样可以更好的排出灶内的烟气,且充分利用灶中的热量。

火炕时期:秦末汉初在东北地区,火炕已经形成,从地面上凸出,与床榻类似,区分人休息与活动的场所,且火炕烟道更合理,一直发展到今天,形成不同的风格,如东北“弯子炕”“万字炕”,西北、华北的“一面炕”。

北方农村的火炕

火炕作为一种取暖设备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其发展面临三个巨大挑战:

1、环境污染问题:农村烧炕普遍使用小麦、玉米秸秆及树木干枝等,燃烧时产生大量烟尘,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2、炕存在楼层限制:炕普遍存在一楼,对于二层以上的建筑取暖没有适用性,这与城镇化步调不适应性。

3、对柴火的依赖性:目前炕的燃料主要是农作物秸秆,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柴火供应必将大打折扣。

随着社会城镇化的发展,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炕作为一种传统的取暖设施在这个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中正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们需要的不是炕这个实体,而是解决我们的取暖问题,特别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当成本低廉、易于使用、可持续的设施——水暖炕出现时,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会进一步改变。

比利水暖炕手机实拍图

水暖炕是水加热循环用于炕上取暖的产品,安装方便,温度自由调控,加热快,绿色环保、安全节能,不仅有基础的取暖保温功能,而且没有任何电磁辐射,老人、孕妇、小孩都能用,是政府改炕项目的指定产品。

尤其比利水暖炕,采用镀铝锌钢板导热面,使用寿命长达20年。研发申请了12项国家专利证书,荣获了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节能暖炕产学研平台技术合作单位、荣获了2020年中国炉具网理事单位、连续三年荣获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优秀产品”证书。为7万多农村用户解决了炕上供暖难题,合作了30多政府改炕项目,为150多个代理商提供了创业机会。

Hash:442eb0071f0b521af251725f23b0658aaacdc84b

声明:此文由 比利水暖炕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