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历史最长的铁路 ——同蒲铁路
阎锡山被人称为“山西王”,传说他为了不让南京国民政府插手山西事务,特意将标准的铁轨改为窄轨,这是事实吗?同蒲铁路,作为山西境内的一条大动脉,从民国一直运行到现在,它是如何兴建的呢?
山西窄轨源于节俭
山西多山,地质条件复杂,再加上长期闭塞的封建统治,山西也是民生凋敝的。那既然阎锡山揽下了修建铁路这个国计民生的活儿,不管再怎么贫穷落后,总得排除万难干下去。
同蒲铁路大楼
铁路开筑之初,阎锡山就开宗明义声称:“我愿此次修一最经济之铁路。何为最经济?即坚固与省钱两者兼顾。以此为指导思想,同蒲铁路的测量定线工作,将近6年,有的路段测量三四次,甚至六七次,虽费时费力,却找到了经济合理的线路。如绕开石岭关、雁门关,另选新线,虽多走路程,却躲开了艰巨的谷桥、隧道、深挖、高填等工程,经费大省,效益大增。
山西窄轨
基于同样的原因,阎锡山修筑同蒲铁路时,采用了窄轨。为了使同蒲铁路充分体现经济原则,阎锡山在筑路之初,曾按八种轨道分别比较计算,何者最为经济,辑有《山西省修筑窄轻轨铁路之理由》一书上报南京政府铁道部。在书中,他算了一笔账:如修每米38千克的宽轨,全线需要投资9000万元。
经调查,当时同蒲路沿线货运量每年约4万吨/公里,连同客运段收入(旅客7500万人/公里),每年总计约350万元。如果以该路运量每年增加30%计算,除去利息、支出,损益扣抵,50年内不但赚不了钱,累计还要亏损37.43亿元。而改修窄轨,则不仅铁轨成本降低,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与其他材料,投资仅需3400万元。20年内除收回全部投资外,还可盈利670万元;50年内约可赚回30.63亿元。一正一负相距甚远。
南京政府起初对阎修窄轨铁路并不赞同,后经阎锡山“据理力争”,并以“将来拆除窄轨,由铁道部改修宽轨”作保证,才获批准。
和尚是修路专家
为了使同蒲铁路得以如期完成,阎锡山不拘一格,任用能人。在山西广为流传的“边尔旺修隧道”就是其中的一例。边尔旺是阎锡山家乡五台人,半路出家,在雁门关大庙受戒,当了和尚。这人孤寡一生,最大的喜好就是修路。阎锡山出资整修窑头道路,聘边尔旺为领工。
北同蒲线上有一隧道名为段家岭隧道,全长384.7米。工程进行到该处时,总工程师谢宗周向阎锡山提出,段家岭隧道工程困难太大,恐不能按时完成,要求另请高明。于是,阎锡山又想起了他的那位同乡边尔旺。当时,边已经年过花甲,但精神尚好,便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工程任务。边尔旺果然不负阎之“厚望”,自接手工程后,不辞辛苦,以身垂范。1936年冬,按照规定时间完成了任务。隧道完工以后,阎锡山说:“出家人不赚钱,给他留个名吧!”于是,就把段家岭隧道命名为“尔旺洞”,并叫省政府秘书长宁超武题了字,镌刻成碑,嵌在隧道南口上方。
同蒲铁路
民国规划沿用至今
忻县高村至原平线路,设计之初,总工程师谢宗周认为高村以北要沿七岭河修路,砂质地基不够坚固,不能保证工程质量,因此他的设计方案是由黄寨东行不经忻县而绕定襄到原平。这样不是走弓弦,而是走了弓背。
工程处长李其昌是个工人出身,施工经验非常丰富。他看了之后就很不以为然。便领着测量队长赵福增等携带仪器,沿七岭河亲自测量。测量结果,他认为可以修铁路,便绘图并作出了预算,与谢宗周的设计相比,可节约投资200多万元。他建议谢宗周修改设计方案,谢当然不依。这事反映到阎锡山那里,阎便骑着毛驴沿七岭河亲自踏勘,结果批准了李其昌的修改方案,改由高村经忻县而到原平,也就是现在火车运行的路线(赵增福因此得到阎的赏识,白晋路干线,阎就是靠他测量的)。”
1935年8月1日太原至原平通车;1937年3月通车至阳方口;同年8月铺轨至大同十里河桥南岸,修至朔县到大同段,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工,后因大同沦陷而终止,距大同仅差8公里未能全线铺轨。1939年3月,日军强迫民工修通了大同至宁武间和宁武至太原间的路段。
Hash:74b8c8992ba82664a8321e5a8ad8dbf54eb9556f
声明:此文由 中华人App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