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火了一个景点,文人纷至沓来,作者也因此能和苏轼相提并论

一首诗火了一个景点,文人纷至沓来,作者也因此能和苏轼相提并论

如今极其时髦的一句话就是“别人家的……”,学生唯恐家长谈及“别人家的孩子”,最羡慕的就是“别人家的学校”,小编今天就来谈谈这所学校来表达小编对这个学校学生的“羡慕嫉妒恨”,这所学校就是泰和中学。

泰和中学之所以赫赫有名并成为“别人家的学校”是校园内屹立着快阁的缘故,快阁因其别具匠心的建筑风格、源远流长的史乘和绚丽多彩的遗产财富而被纳入《中国名胜词典》的古阁楼建筑。

快阁在最开始供奉着西方慈氏,俗称观音大士,称为“慈氏阁”,而为其改名为“快阁”的是宋朝太常博士沈遵,沈遵在任职泰和县令时,由于当地草满囹圄,百姓丰衣足食,时常登临此阁极目远眺,史称:“阁曰快,自得之谓也”。

令快阁名扬四海是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苏门四学士”,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齐名的黄庭坚

黄庭坚担任泰和知县时,常常登阁“俱怀逸兴壮思飞”,一日登临阁楼,有感而发,诗意大作,赋诗《登快阁》,“阁名遂大著”,史书记载:黄庭坚继沈遵登快阁,在阁楼之上赋诗,从而闻名于天下,也因此能个苏东坡的高境界相提并论。

关于快阁还有一个趣味十足的故事,相传黄庭坚在快阁的山谷相认了前世娘,并将老人家带回家赡养,在黄庭坚任期已满,奉旨调往山东,老媪不愿远离故土与黄庭坚相伴而行,黄庭坚担忧前世娘在泰和无人奉养,便修缮了快阁,让前世娘于快阁以颐养天年。

《登快阁》名声大噪后,快阁也成为名胜古迹,众多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迁客骚人,汇聚于此,游览之际抒发自己感情,心旷神怡,题咏者络绎不绝,其中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的《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为黄庭坚《登快阁》后闻名遐迩的诗章。

黄庭坚在泰和任职就事时,当地百姓生活穷困潦倒,官员们却是尸位素餐、备位充数、身居其位却不谋其政,让黄庭坚壮志难酬,感到孤掌难鸣、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处理公事来味如嚼蜡,只想敷衍了事。

终于处理好“案牍之劳形”后,黄庭坚满心欢喜来到快阁,看着一望无垠的赣江,水天一色的美景,感受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快”意,感触挚友相隔甚远不得相见的痛意,全然无弹琴吹箫的兴致,只能“举杯消愁愁更愁”,孤寂的苦涩早已侵入心田,欲挂冠归去的情感越演越烈,脑海中浮现着辞官回乡后与白鸥作伴,归隐田园,悠然自在的情景。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大显出黄庭坚的心境,古人以为此句是其意境奥妙无穷,这两句绘制了诗人“依晚晴”时远眺千山,无垠的苍穹分外辽阔,碧波荡漾的赣江淌过快阁,“滟滟随波千万里”,皎洁的月亮,照耀在江面,彰显得清澈、澄莹的画面。

此句的境界体现了黄庭坚宽大、清明的胸襟,带着少许的感伤,但仍旧豁达自得,表达了对所见美景的流连忘返,沉浸在这江上明月中,对大自然浓烈的热爱,也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起与李白齐名尊称为“诗史”的杜甫于《登高》的千古名句。

不知道是黄庭坚读懂了快阁的意境,还是快阁知晓黄庭坚的心境,快阁为黄庭坚提供了一抒心中久积的沉郁之情的机会,黄庭坚为快阁可展现景中沉淀的明亮之美的机遇,可谓是不负天下第一阁,不负天下第一诗。

Hash:f44ffa91376003e1a8f6022620ea016349fe78ba

声明:此文由 历史文化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