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难怪杨妃会自缢而亡,看她背着纣王做了什么“好事”?

导语:别以为《封神榜》里的女人就只有姜皇后死的冤,还有一个女人比姜皇后死的还冤,不管怎么说,姜皇后还是因为骂了妲己被报复,所以才惨遭杀身之祸。而另一个女人不但啥坏事都没干,而且还做了一件好事,却也“畏罪自尽”了。她也是纣王身边的一个重要女人,她就是——杨妃。

1、物伤其类,兔死狐悲

人家《封神榜》后宫中的“妃后关系”可不像《甄嬛传》里的“妃后”关系那样勾心斗角,你死我活的。

《封神榜》里的妃后关系处得好着呢,就跟亲姐妹一样。不但能和睦相处坦诚相待,而且感情深厚,惺惺相惜。她们认为她们就是一个整体,根本不存在争宠争位争前程。彼此各安其分,各司其职,并肝胆相照、唇齿相依。尤其是王后与黄贵妃和杨妃的关系更铁,一个东宫一个西宫,一个正宫,三人相处的当真是亲如姐妹。

姜皇后无端被妲己陷害惨死后,黄贵妃对妲己和纣王恨得咬牙切齿,并不遗余力地去保护姜皇后生下的那两个孩子——哪怕冒着生命危险也在所不惜。

虽然皇贵妃在此次事件中是有惊无险的度过一劫,但杨妃却因为做了“这件事”而未能幸免于难,最后竟追随姜皇后而去了。

皇贵妃奉命拷问姜皇后弑君谋反的事传遍了整个朝歌。杨妃听闻消息心急如焚,不断的走到自己的宫门口去打听消息。

正当她忧心忡忡坐立难安的时候,却见两位殿下惊慌失措地直奔她的宫中跑来。

杨贵妃大惊道:“二位殿下,娘娘的事怎样了?”

殷郊哭诉道:“父王听信妲己之言,将母亲剜去一目,炮烙二手,死于非命,今又听妲己谗言,欲杀我兄弟二人。望姨母救我二人性命。”

这个消息在杨妃听来如晴天霹雳一般。正所谓:物伤其类,兔死狐悲。更何况,姜王后一向圣德怜下,贤德慈爱,对她如待亲妹妹一般,如今姜王后无端被害,怎能不让她痛断肝肠?但眼下却顾不得难过,因为纣王和妲己已经派下追杀两位皇子的大将兆田、兆雷来搜宫。

他们先搜查了黄贵妃的宫殿,搜查未果后,必然会来杨妃这里搜寻的。所以,现在还不是伤心难过的时候。

杨妃听罢殿下的哭诉,泪流满面,呜咽言道:“殿下,你快进宫来。晁田、晁雷必往此处追寻,待我把二人打发回去,再作去处。”

杨妃以纣王妃子的身份,暂时喝退了兆田兆雷两兄弟,为两位皇子争取逃命的机会和时间。眼见追兵已退下,杨妃这才松了一口气。

杨妃进宫,忙唤二位殿下来见。杨妃道:“此间不是你弟兄所居之地,眼目且多。君昏臣暗,杀子诛妻,大变纲常,人伦尽灭。二位殿下可往九间殿去,合朝文武未散,就是你父亲要难为你兄弟,也有大臣保你。”二位殿下听罢,叩头拜谢姨母指点活命之恩,洒泪而别。

杨妃的意思是:“你们往人多的地方跑,毕竟你们是纣王的亲生儿子,诸位大臣绝对不会眼看着纣王诛杀亲生骨肉而袖手旁观的,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何况他还是个人呢。”

2、杨妃自知在劫难逃,居然“畏罪自尽”

打发走了纣王的两个儿子,杨妃却开始后怕起来。虽然保护两位殿下是出于自己的本能,但事过之后,却不由得暗暗心惊,越想越怕。

救了两位皇子就等于背叛了纣王、树敌了妲己,妲己与纣王一定不会对自己这个“窝藏犯”手下留情的。

杨妃自思叹道:“姜后元配被奸臣做陷,遭此横刑,何况偏宫?今妲己恃宠,蛊惑昏君,倘有人传说,二位殿下自我宫中放去,那时归罪于我,也是如此行径。我怎经得这般惨刑?况我侍奉昏君多年,并无一男半女,东宫太子乃自己亲生之子,父子天性也不过如此。三纲已绝,不久必有祸乱。我以后必不能有甚好结果。”

杨妃倒是一个很有远见的女人,她见纣王几近癫狂、三纲已绝,料定这绝非是个好兆头,这是气数将尽的预兆。有句话说得好“天欲使其灭亡,必欲使其疯狂。”纣王诛妻杀子,已经灭绝人伦,肯定会有大祸临头的。

即便自己躲得过一时的劫难,却也终将无法善终,与其落在妲己手中被百般折磨凌辱,还不如自行了断落个体面的全尸,也可与姜王后黄泉相伴、共赴阴曹地府了。

杨妃思想半日,凄惶自伤,掩了深宫,自缢而死。

可叹的是,听闻杨妃死讯后的纣王竟然没有一丝悲伤与愧疚。命人收敛停放起来了事。由此可见,男人一旦另结新欢,心是有多冷硬狠毒?怪不得老人常对单亲的孩子警告一句话,千万可得提防后妈呀:“有后娘就有后爷,铁打的汉子随了邪!”

Hash:5c615a65e4ec93ae87cd5eff6f5b72bebe8e83f1

声明:此文由 晓晋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